APP下载

大学生阅读行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调查

2022-06-22刘卫华纪向宇张优梅

管理工程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图书读书

刘卫华,纪向宇,张优梅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对大学生来说,阅读更体现出一种学习能力。图书馆借阅活动是大学生阅读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方式,对其知识获取、素养提升以及人格气质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在移动通信工具利用普及的情况下,在多媒体信息越来越吸引眼球的情况下,在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情况下,大学生普遍缺乏传统的课外阅读兴趣,他们的借阅状况很不理想,从而他们的课余时间较少花费在阅读上,也导致高校图书馆的巨量宝贵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国内图书馆界有一个数字常识:高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的借阅率一般不超过4%。这意味着图书馆收藏的知识资源绝大部分天天在书架上“睡大觉”,事实上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对大学生学习的综合效用,如何发挥图书馆借阅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成为很多高校图书馆一直在调研和探索的课题,这就需要探明图书馆借阅行为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和综合能力养成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1 相关研究概述

与本文相关的一个议题是阅读行为与阅读效果的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可以说这方面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学生阅读研究的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学者们通过调查对在校大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式和方法、阅读需求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发现他们的阅读特点、存在问题,借此找到高校为大学生阅读提供的最主要服务平台(图书馆)的建设方向,进而提出指导和改善大学生阅读效果的建议和对策。但是国内外相关成果基本上属于“面”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城市、区域、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广域”高校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效果为基础的实证研究),独立的基于某个单位的大型调查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属于后一种,即“点”的调查分析,“点”的调查分析可以为“面”的调查研究提供更加生动、丰富、详实的材料,提供最新的调查数据,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关系。“面”的调查研究属于“宏观”和“中观”的层面,“点”的调查分析则属于针对个体单位的微观研究。就大学生个体而言,阅读行为是复杂的个人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大学阶段的生理、心理、知识、情感等因素均会影响阅读行为,使每个人的阅读表现出千差万别,各具特点,从而使针对特定大学生个体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效果的“微观研究”难以实施。但是话又说回来,就群体而言,大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是个体生命发展过程中的最优阶段,他们读书求学所在的大学是“一个提供了最大的读书空间与时间的场所”[1],这样看来,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群体人生历程中阅读的黄金时期,又为我们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典型样本。相关研究成果中,最值得一提的是Ralph C.Preston(1952)等人发表的《The Relation of Reading Skill and Other Factors to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2048 College Students》一文,其中探讨了阅读技能与学生学术成就的关系,认为阅读技能是大学生阅读的要素之一,学术成就是大学生发展的维度之一。我们愿意在前人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他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Z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设计进行多渠道的调研,了解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图书馆借阅行为现状,分析他们的图书馆借阅行为对其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2]。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为了有效了解Z高校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现状,我们在2021年9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利用问卷星在网上对Z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1701份。其中男生642人,占比为37.74%;女生1059人,占比为62.26%;大一学生590人,占比为34.70%;大二学生400人,占比为23.50%;大三学生568人,占比为33.40%;大四学生143人,占比为8.40%。如表1所示。

表1 被调查对象性别及年级分布

2.2 调查工具

本文基于回归分析设计问卷,问卷分为三个层次,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阅读行为、对图书馆以及阅读行为的认知。阅读行为细分为:阅读兴趣、阅读频率、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等。问卷设置非量表性问题18个,量表性问题12个。问卷题目以及选项具有明显的区分度,语言通俗易懂。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调查对象的背景问题,包括性别、年龄、专业、成绩等;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调查Z高校大学生阅读行为的频率、态度、方式、数量等;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是调查Z高校大学生的图书馆阅读行为以及对其认知情况。

2.3 数据分析

本调查采用问卷星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Excel、问卷星在线数据分析工具等进行数据处理。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对于非量表类问题多使用频数分析和交叉分析,用图形表格进行多样化展示,对于量表类问题则通过描述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阅读行为

3.1.1 借阅目的

在阅读目的的调查中,结果显示个人兴趣、休闲放松、扩宽知识面是阅读主要目的,占比分别为:83.77%、69.96%、58.61%;学业需要、提高修养是阅读次要目的,占比分别为:50.44%、50.38%(如图1 所示)。调查数据表明Z高校的大学生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个人兴趣、休闲放松,对通过阅读提高学习成绩的认知度不高,目的性不强,一方面反映出他们对在校学习缺乏有效的规划,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够,另外也可能表明学生对“读书致用”“开卷有益”等传统读书价值理念的理解不到位。

图1 阅读主要目的占比

3.1.2 阅读类型

在借阅图书类型的调查中,显示Z高校大学生更倾向于借阅小说文艺类、生活励志类、专业课本类。而对于文化艺术类、科技类以及其他类的需求则相对较弱(如图2所示)。调查数据表明他们喜欢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希望通过综合性素养类书籍的阅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他们在今后处理情感、学习、职业等方面的问题能提供有效的帮助。有高达45.56%的学生选择到图书馆阅读小说文艺类书籍,这必然会浪费他们学习其他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的时间,从而影响学习成绩,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学校和图书馆的高度重视。Z高校大学生对阅读专业类书籍兴趣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明确,对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能不了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应该阅读的专业书籍和阅读要求缺乏有效指导和监督(比如没有给学生开列必读书目、推荐书目),造成阅读与提高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的脱节。

图2 阅读类型占比

3.1.3 图书选择原因

在图书选择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内容可读性”,占比为84.71%,远超其他选项,这表明Z高校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力和基本的选择能力。根据他人推荐(51.38%)以及作品的作者(如知名度)(42.68%)进行综合考量选择阅读书籍,显示了Z高校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互动交流,能根据作者的口碑进行选择。除此以外,作者封面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35.80%)影响着学生的选择行为。在图书馆借阅以外,还存在自己买书阅读的问题,这样一来,图书选择原因中自然也出现了“价格合适”的选项。就Z高校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经济条件总体上有限,供养他们的父母多处于“脱贫—小康”阶段,导致一部分学生认为价格也是他们选择图书时考虑的一个因素(17.05%)(如图3所示),不过价格因素在所有因素占比中最低,有研究表明这可能是由于目前电子图书盛行、在线阅读便利、网络开放资源较为容易获得,另一方面家长们在大学生阅读设备(如手机、电脑、阅读机)上的投资呈增长趋势,学生购买与阅读有关的学习用品的经济能力自然也有所提高,这样一来,导致价格因素在大学生阅读选择中的比重可能会逐步减小。[3]

图3 选择图书原因

3.1.4 阅读主体状态

阅读主体状态主要包括阅读态度、阅读习惯保持、阅读计划制定等方面。其中阅读态度是反映阅读需求引起阅读行为并为了达到一定阅读目的的外现。阅读动机对阅读活动的选择性和倾向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质量和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关于阅读态度的问题中,可以看出Z校大学生在阅读积极性上“一般”选项占比最高,达到65.43%。在阅读习惯保持时间上,“2年以下”选项的人数占比66.02%。有研究表明,国内有将近70%的学生没有制定阅读计划,且不做读书笔记。[4]调查数据一方面显示学生对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视度不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

3.2 阅读效用交叉分析

3.2.1 阅读频次与学习成绩的关联度

将是否制定阅读计划作为自变量X,在图书馆学习时长作为因变量Y,得到交叉结果(如表2所示)。数据显示,在按照阅读计划阅读的人群中,阅读量满意度中“很满意”者为61人,占比最高(45.2%)。在有一定的阅读计划的人群中,较为满意的占比最高,为55.2%。在没有阅读计划随便看看与从不阅读的人群中,阅读量的满意度都为最低,占比分别为3.0%和10.9%,这表明好的读书习惯对于阅读量的积累以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表2 是否制定阅读计划与阅读量满意度的交叉结果分布

3.2.2 学习成绩与阅读积极性的关联度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中,阅读积极性“较高”者占比最多,为55.40%;在学习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中,73.50%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在学习成绩位于下游的学生中,59.60%的学生对于读书的积极性“一般”。从交叉频率表中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与读书的积极性存在正向的联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读书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

表3 成绩与阅读积极性的交叉分析

3.2.3 图书馆阅读时间与学习成绩关联度

首先对学习成绩、阅读年限、图书馆学习时间三组数据进行正态分析,发现其符合正态分布。其次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Person Coeerlation)可以得出阅读年限、图书馆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三者的Sig值大于0,小于0.01呈显著性相关。阅读年限与成绩的相关性为0.128,呈现正向相关,即阅读年限越长成绩越处于上游。学生在图书馆中用于学习的时长与学习成绩呈正向相关,且显著性高于阅读年限与成绩的相关性(如表4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去图书馆的次数越多,在图书馆花的时间越长(在图书馆里过度阅读休闲书,而不是阅读专业书),专业成绩就越好。阅读量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而阅读量过大,有时阅读方向出现偏差,或者选择书籍类型不当,或者阅读目的过于功利,这些都会对阅读效果和学习成绩产生不良影响,换言之,只有适度的阅读量才会给学生学习成绩带来有效的提升。

表4 图书馆阅读时间与学习成绩关联度

4 改善阅读行为的措施

4.1 创新工作理念,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已经从以图书、报刊等实物资源为主的管理转入以知识管理、文化管理为主的阶段。针对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目的不同、阅读行为各异的状况,图书馆可以主动出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监测学生各种不同的图书馆阅读行为,形成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大数据,对不同年级、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等进行比较分析,针对各种不同的行为影响因素采取更有效的阅读激励方式,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针对学生的阅读偏好和阅读兴趣,在每次新入馆图书中选择匹配,给学生进行个性化新书推荐,尤其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学校广播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推荐),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利用图书馆提供引导服务,促进学生养成图书馆借阅的自觉行为习惯,达到与图书馆频繁、亲密的接触,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效用,更好地履行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使命。

4.2 优化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不同角度优化大学生阅读环境。一方面是优化阅读硬环境,促进学生乐读。学校要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投入,改善图书馆的设施和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舒适、方便、高效、现代化的阅读场所和阅读环境,并构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交流需要的新型学习空间、知识共享空间、交流研讨空间、文化休闲空间、创意设计空间(创客服务空间),使图书馆成为温馨、美丽、和谐的读书学习的福地。在教学楼或大学生活动室创建阅读空间,并通过流动的馆藏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阅读服务,架起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阅读桥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或不影响办公和其他读者安静学习的情况下,对图书馆空间进行重新设计调整,专辟一两个“朗读区”或“朗读空间”。此外,还可以在校园空旷开阔处修建阅读室,便于学生大声朗读,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促进书香校园建设的常态化;另一方面是优化阅读软环境,让学生不仅会读,而且好读,让读书之风吹遍校园,让书香溢满整个校园。大学生的阅读受自身知识储备、专业素养、思维能力和大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不会读”“不想读”“懒怠读”等现象,这些阅读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阅读氛围,培育会读、想读、喜读、勤读的环境,让浓郁的阅读氛围包围学生,让他们不自觉地受到感染,融入其中,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3 设立专门的阅读辅导馆员岗位,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丰富,但也存在良莠不齐、层次不匹配(比如通俗类读物对学生来说过于“浅显”,而“研究级”图书对于一般大学生来说又过于“高深”)的现象。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指导和帮助,就容易出现漫无边际、毫无目的和事倍功半(甚至无效)的阅读,不仅使学生无法浸润书香,获得知识,提高见识,而且还会浪费他们的时间,让他们精力分散,更严重的甚至使他们误入歧途。这就要求图书馆设立专门的阅读辅导岗位,选拔素质高、业务精、善服务的专业人员担任图书馆阅读辅导馆员,加强对学生的导读服务,正确引导他们的阅读行为,推荐合适他们内容的图书,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阅读鉴别能力。此外,阅读辅导馆员还要以学校或图书馆的“大学生读书协会”为组织基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读书报告等活动,这样长期坚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4.4 合理配置图书资源,满足学生的各类阅读需求

图书馆馆藏图书与学生的阅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图书馆藏书建设应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根本,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及其变化趋势,以此作为图书采购和藏书建设的依据,进而构建不同信息格式、不同信息载体和不同信息类型的资源体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基本保障。为此,图书馆藏书在类型、数量上要形成整体优化的资源体系,达到品类齐全,数量达标(比如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规定的生均纸质图书至少80本),图书馆不能以学校是理工科高校或者未来以工科学科建设为方向当借口在图书采购上只顾及理工类图书,也不能因电子书、数据库的采购而对纸质图书采购完全不理。或者说,只要是能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养成、知识获得、见识提升、技能具备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各类好书,不管学校有没有对应的学科或者专业,图书馆都要适当采购。一句话,图书馆图书采购在品类上要满足全体师生员工的整体利益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不可不慎[5]。

4.5 发挥教师和图书馆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有些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对自己的专业和前景都感到比较迷惘,要么松懈不求上进,要么浑浑噩噩度日,自然不知道如何去规划自己的学习,更谈不上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学校应要求学业导师为学生学习规划提供指导建议,并指导学生制定在校期间的读书学习计划;任课教师要担起责任,为学生指定课外阅读书目,区分哪些是必读书目,哪些是可读书目;哪些是优先书目,哪些是缓读书目;哪些是推荐书目,哪些是自选书目,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全程掌握并跟进指导。同时图书馆应注意图书资源的配置方式,将阅读资源的选择权移交给学生和教师,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各类资源彻底开放、图书馆各类空间的畅通无阻,达成读者与图书馆各类图书资源利用上的无障碍接触,达成教师、学生、图书馆在图书资源配置上的同步和共享,保证多个责任主体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有充足的资源支撑、便利的条件支撑和有利的环境支撑。总之,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要发挥教师和图书馆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4.6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社交化阅读平台

以图书馆为中心,以网络为平台,建立多位一体的社交化阅读交流群,学生可以在其中分享学习心得、感悟。在传统的阅读模式中,阅读活动比较私密,通常是独自进行,阅读动机也以获取知识为主。[6]但是在社会化、网络化的阅读模式中,读者的阅读动机有了转变,除了传统的知识获取以外,还包括社会交往、自我发展、同伴认可、个人兴趣、消磨时间等。在社会化、网络化的阅读模式中,读者可以通过拥有海量数据的阅读平台的推荐,及时与读友切磋交流,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发表阅读感受,尽最大限度地减少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实现读者之间、师生之间、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阅读互动。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图书读书
图书推荐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名落孙山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们一起读书吧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读书为了什么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