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多元化评价方式研究

2022-06-22朱晓花

文教资料 2022年6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评价

朱晓花

摘 要:本文首先从学术不端和师德师风等方面介绍了关于高职教师评价的基本准则,分析了高职教师评价方式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形式比较单一落后、目标存在较大功利性以及评价反馈结果不够及时等;最后通过创建软性评价指标、优化学生评教、完善教师自我评价、引入第三方同行评价以及创新教师评价监督与反馈体系等内容论述了高职院校教师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教师 多元化评价

国家出台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方针政策,根据高职院校中关于教师评价体系的缺失问题,创新了现行的评价机制;以师德师风为基础,分别对不同学科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路径;积极响应全国教育大会相关会议精神,从根本上整改“五唯”不良现象,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型教师评价体系。

一、关于高职教师评价的两大基本准则

(一)学术水平

在新时代环境下,教育部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现状颁发了《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教师相关职业行为标准做了明确规定。其中,针对学术不端的高职教师,在实施教师评价的时候应采取一票否定制,坚决不允许任何教师逾越该项行为准则。当前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所实行的评价方式都需要通过学术论文、专著以及专利等内容进行评定,这样则会使得一些教师在荣誉及利益的驱使下,伪造学术论文当中的实验数据或者资料信息,致使相关学科在研究过程中缺少真实性和科学性,造成科研经费资源浪费严重。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职称评定期间,应严格遵守基本评价原则,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效果。[1]

(二)师德师风

现阶段,在国家的号召下,高职院校应全面贯彻并开展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中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对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要求不断提升,教师在日常授课中除了需要合理教授各种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自身综合素养,发挥出教师示范指导功能。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基本职业道德素质的第一要求标准,在整个教师评价环节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高职院校中,个别教师在利益的诱惑下,存在较高程度的思想问题,严重损毁了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对教师素质要求的相关标准。新时期高职教师应重视对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在落实“三教”改革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2]

二、高职教师评价方式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形式比较单一落后

目前,高职学校对教师所实行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两大方面,总体评价形式相对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教师评价指标过于模板化且适用范围不够广泛,无法适应所学专业学科的评价机制。在教学领域的学生评教阶段,学生对评价工作产生抗拒心理,在整个参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极端打分、随意打分等不良现象,如此一来则会严重降低教师评价数据的真实程度和可靠程度,无法发挥评价体系的实际价值。[3]

(二)目标存在较大功利性

一方面,高职学校组织教师评价工作,是有一定的时间、区间范围的,相较之下,更加注重教师在当前阶段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不能够用长远的观点来看待教师评价问题,也没有从终身学习的教师要求标准出发,从而导致教师科研工作具有较高程度的功利性,频频发生急功近利的问题。另一方面,功利性对学术探究领域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关联教师教学质量,部分高职教师并没有将专业学科中的最新科研问题、专业发展大方向等及时传递给学生,而是单纯讲授教材内容。由此可见,高职学校在构建教师评价体系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降低评价期间教师所存在的功利性,切实考虑高职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的根本利益,结合长期发展目标组织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及科研工作,以此来满足新时代对高职教师的基本要求。[4]新时期要求打造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落实职业教师素质提升规划,引领建设一组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稳步落实高职教师管理机制,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素质。

(三)评价结果反馈不够及时

高职学校在开展教师评价的时候,对最终评价结果反馈效率较低,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提高教师评价工作的总体成效,在多数情况下,高职学校都会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良好的老教师来担任教学督导一职,老教师通过课堂听课方式对主讲教师做出相应的评价,然而在实际反馈过程中,尽管督导听课中能够当场给出反馈意见,但对于后继评价的关注不足,反馈并非代表结束,而是另一次评价的起始,而反馈作用只有借助后继评价才可以了解反馈效果,并指导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第二,高职学校对教师综合性评价多数是在学年末实行,针对学年中教师多方面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评价结果可以当作年终教师考核评定以及津贴发放的参考依据。此项评价手段在执行期间只是将评价分数当作教师发放津贴的相关依据,并没有根据教师评价结果给出针对性建议以及意见,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增强。第三,学校对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从全方位、多元化角度进行考虑;教师对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最终结果不够重视,更加趋向于对荣誉和职称的追求。[5]

三、高职教师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构建

(一)强化学术水平与师德师风考核力度

学术水平和师德风范属于教师评价的基础指标,为此在对新教师进行综合选聘中,需要开创多种渠道面向高职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培训教育活动,同时为教师发展提供合理预警,保证各个教师能够认真遵守发展底线和工作准则,这也是多元化评价基础。在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以及年度考核工作中,学校需要做好教师的奖励表彰,针对具体的考核方法实施合理改进创新,面向教师开展全方位考核。

(二)创建软性评价指标

当前,高职教师的评价方式较少,无法保障评价全面性,导致评价方法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价值作用。为此,学校需要积极创新教师评价方法、指标,通过各种重要理论创新、创新技术应用以及教师代表作取代原有的单一评价制度,创新多样评价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重复性专著、低质量论文以及专利无法转化问题发生,同时还可以促进各种科研经费的优化利用。除此之外,各种能够发挥出良好引领、促进作用,且被政府采纳的建议决策等都可以看作是重要研究成果。結合教师原创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将教师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贡献度融入整个评价考核机制当中。

行业评价主要是校内外相关行业专家针对高职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实施科学评价。而院校也承担着为相关行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学生是否满足行业标准,行业专家的发言权最大。高职院校可以组织社会中的行业专家针对学校中的各种专业技能教学效果实施科学评价,促进校企合作不断强化,更好地培养出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针对高职教师开展教学评价中,高职院校还可以合理组织行业专家、领导、学生代表以及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交流座谈,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评价分析,对教师内心认可、满足教学实践要求以及科学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合理总结,提出合理的改进设计方案,推动教师进一步成长和发展,优化教师的综合能力。

(三)优化学生评教

为此,学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打造多样化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评教机会,认识到学生评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宣传工作,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便是课堂发展主体,拥有教师评价责任,应该保证准确、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除此之外,对于不同形式的课程,学校需要合理设计多变性、多样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式,针对各种主观评价数据开展系统研究和整理,及时发现和总结高职教师的共性问题,找出个别教师个性问题,形成有效的解决措施。针对学生相关评教数据进行及时反馈,不但需要反馈至院系层,还需要反馈至教师手中,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评价反馈,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如此才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评价对于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扩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延长评教时间,不但要在学期末阶段进行简短参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全面开放评价通道,确保学生能够针对教师教授的课程实施合理评价,把整个评价时间覆盖到整个教学周期,帮助学生高效开展教学评价活动。

(四)完善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主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教师在尚未了解自身评价结果前,还需要把最终效果、教学能力等当成教师自主评价的基础指标。高职教师可以把自主评价结果以及其他各种评价指标进行充分融合,实施合理比较分析,如果最终几种评价结果比较接近,证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教学体验差异较小。教师综合评分的提升,证明教师综合教学水平和教学实力更高,同时能够和学生与督导之间形成基础共识。该种学习环境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实力,帮助教师持续发展成为高水平教师,培养出合理的应用型人才。

(五)引入第三方同行评价

为了进一步满足新时期高职教育目标,学校需要针对教师创建多元评价方法。除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实力之外,同时还可以引入同行教师评价。目前,比如当下我国高校开始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价方法,该种评价措施主要是同一领域内专业人士针对被评价者的科研能力进行合理评价,改善外行评价内行的问题或通过论文数量单一手段的评价不足。为了评价的公正和公平,高职院校需针对教师评价合理制定评价标准,对评议专家实施合理筛选,做好教师的动态调整。面向教师开展评价活动时适合选择发展性评价,而非奖惩评价,避免最终评价结果呈现出过度功利性倾向。该种评价方法更为看重评价过程,而高职教师可以联系最终的评价结果进行有效修整和调节,推动教师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发展性评价具有覆盖全面、内容细致等特征,可以有效激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促进教师实现进一步发展,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

(六)创新教师评价监督与反馈体系

高职院校中的任意一种评级标准和评价体系都应该顺利承受实践和时间验证。高职院校在设计制定多元评价体系时需要注重全面采集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意见,吸收广大学生的建议。借助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充分调动高职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助力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发展,为新时期社会建设发展培养各种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高职教师在开展评价考核制度创新中需要积极迎合高职人才发展规律,形成多元化评价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和建设,迎合教师发展要求,促进持续发展、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春霞,葛跃田,覃银鑫.“行动导向”教学中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5):152-154.

[2] 张斌,杨慧.多元化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模式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外企业文化,2021(4):73-74.

[3] 王中晓.基于学习通模式下药理学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8):196-197.

[4] 王泳善.多元化评价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考核评价中的运用[J].作家天地,2021(12):88-89.

[5] 陈鑫.高职院校“数字影音处理”多元化学习评价方式探索与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1):64-66.

基金项目:菏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模式研究” (2019114)。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