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软件在影视制作中的运用探究
2022-06-22张泽凡
摘要: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5G、智能手機、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进步,一系列服务于影视行业的专业软件被开发出来。从影视制作前期的剧本写作软件、分镜设计软件,到中期的制片管理软件,再到后期的剪辑软件、调色软件、特效建模软件,影视制作中专业软件的身影无处不在。对这些软件的应用让影视行业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影视项目也因此节省许多人力成本。整个影视行业也通过这些软件变得更集约化、流程化,掌握数字软件使用技巧也成为影视制作行业从业者的必修课。
关键词:影视软件;影视制作;制片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5-0-04
0 引言
每一次影视行业的革命性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新技术的运用一次又一次改变着影视生产方式。而如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软件层出不穷,成为影视制作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针对市场上纷繁复杂的影视制作软件,文章选取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的软件进行梳理。以使用场景为依据进行归纳,对用于同一阶段影视制作的不同软件进行对比,从软件功能、难易程度、使用成本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为广大影视从业者选择和应用软件提供参考,以达到提高创作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因此,文章的研究对于影视制作实践有着指导意义。
1 专业影视软件的分类
1.1 前期软件、中期软件、后期软件
影视制作流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前期工作主要是影片创意规划,具体工作包括剧本写作、分镜设计、美术设计等,是在实际拍摄前对于影片的构思。中期指的是影片的实际拍摄阶段,包括建组筹备、正式开机、杀青等环节。后期主要是后期制作,指的是从杀青后拿到素材到最后得到成片压盘的整个过程,涉及剪辑、调色、特效、混音、拟音、配乐、台词补录、特效制作等一系列工作。后期工作由于影片效果、拍摄方法的不同,工序流程也会有所区别。根据影片制作的这三个阶段,可以把影视软件分为前期软件、中期软件、后期软件[1]。
前期剧本写作软件中全球销量最好的是Cast&Crew公司开发的Final Draft。该软件可以快速标记剧本的场头、地点、气氛、人物、对话、动作、插入、镜头等元素,可以帮助编剧快速写出标准美国格式的剧本,不用频繁调整剧本段落、顶格、黑体、下划线等不同格式。同时Final Draft会生成剧本各个元素的表格,方便在影视制作中期进行大计划表和统筹元素的归纳工作。而前期分镜设计软件、美术设计软件种类较多,但这些软件的基本原理都是把传统的平面手绘设计变为3D建模。主流软件有Autodesk公司的MAYA、Andrew Mileusnic公司的ShotPro、Ghostwheel公司的Previs Pro等,这些软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可以自由添加摄影机在可设计的三维空间,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动态或静态的前视觉化方案。
影视制作中期作为整个制作环节中最复杂、变化最多的部分,相应使用到的软件也很多。近年来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制片管理软件。主流的制片管理软件有阿里集团的云尚制片和蓝海彤翔集团的安捷秀。这两款全流程的制片软件的核心功能基本相似,具体包括制片计划、剧本拆解、拍摄计划、财务报告、后期管理、在线审片等功能。这些功能几乎贯穿了影视制作的整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剧组的工作效率。
后期软件作为最早使用的影视软件,可以说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工作流程。几乎每一个影视从业者都或多或少听过这些软件的名字:Adobe公司的Premiere、After Effects;AVID公司的AVID、Pro Tools;Blackmagic design公司的DaVinci Resolve等。很多影视后期软件从胶片时代便开始在影视创作中被广泛使用,为影视行业服务了十几年。整个后期制作领域有着集约化、流程化的特点[2]。
1.2 多功能软件与单功能软件
从功能的多样性来看,影视软件大体可以分为单功能与多功能。单功能的影视软件一般会在某一个制作环节中被使用,如Final Draft便是单功能的剧本写作软件,AVID便是单功能的剪辑软件。而多功能软件则会在多个制作环节被使用,如云尚制片便是多功能的制片管理软件,其功能包括制片统筹、财务管理、进度管理等,涉及影视制作流程中的多个环节。
单功能软件一般处理性能强大,可以满足许多复杂的需求。在后期制作领域,一般都使用单功能软件,甚至为了达到某些精细的要求,仅仅使用某个专业软件的单项功能,比如在动作捕捉领域仅用MAYA来获取动作数据。
1.3 专业影视软件与非专业影视软件
除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从软件开发者的开发目的来看,也可以把用于影视制作的软件分为专业影视软件与非专业影视软件。很多软件的开发目的并不是专用于影视制作,比如苹果公司开发日历软件,本意是作为备忘录使用,但是因为其使用方便、易于分享、可以快速把计划同步给每一个组员,所以经常在剧组中作为RUNDOWN计划表使用。
最早并没有专业的影视软件,影视从业者只能选择非专业的影视软件,又由于非专业影视软件并不是针对影视制作而开发的,导致这些软件往往只能够完成一部分流程的工作。于是越来越多的影视从业者希望能有功能更强大、更适合影视制作的软件,而这也促进了专业影视软件的发展。可以说,作为过渡产品的非专业影视软件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未来的影视制作一定是专业影视软件的天下。
2 专业影视软件的选择
虽然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专业影视软件,但除了后期制作领域外,在影视制作的前期、中期,国内还没有相对成熟、系统的软件选择标准和使用体系,更多依靠影视从业者的个人习惯和感觉,对于软件自身优缺点并没有量化的评价体系。因此,文章提出软件功能多样程度与使用的难易程度,软件与项目体量、类型的匹配程度,软件的使用成本三个选择专业影视软件的依据,供影视从业者参考。C6FDD2D9-7822-4550-B0C0-EBE1E13B2DD8
2.1 软件功能多样程度与使用的难易程度
功能多样程度與使用的难易程度,是一款软件给使用者留下的初印象。一般来说,一个软件的功能越多,使用起来也就越复杂,影视从业者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精力才能熟练掌握这些软件,反之亦然。
就影视剪辑软件来说,AVID作为最早的非线性剪辑软件,功能最完备,操作起来也最复杂,有着标准的操作流程。AVID可以同时建立多条时间线和工程项目,多系统操作平台可用,其工程文件可以和其他主流的音频、调色、视效软件进行对接以应对大型影视项目。而Final Cut Pro作为苹果公司的剪辑软件,则突出了操作简便、易上手的特点。Final Cut Pro不需要耗费较多精力学习,只需要简单介绍便能快速上手,同时操作起来也非常轻松。但是Final Cut Pro却没有办法同时操作多条时间线,有些功能在细节处理方面也没有AVID精确,兼容度不如AVID,仅对苹果的生态系统友好。
当然,功能大致相同的软件,也会因为设计思路不同、操作平台不同,造成使用体验不同。比如功能相似的分镜设计软件ShotPro和Cine Tracer都是用3D建模的方式来设计人物走位、摄影机运动、灯光设计。其中ShotPro和很多后期影视软件一样有着多菜单的传统界面设计,在整个场景中可以随意转换视角。而Cine Tracer则用第三人称视角设计,像游戏一样在设计界面中出现了类似上帝身份的人物。用户通过操纵“上帝”,来指挥场面调度。在Cine Tracer中,摄影机、美术设计、灯光等元素,不是通过传统的菜单来操作,而是像游戏一样,作为“上帝”技能释放在场景里。这两个功能相似的软件,设计思路和操作方式完全不同,拥有传统设计经验的从业者对于ShotPro会很容易上手,而游戏爱好者或许会觉得Cine Tracer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因此,针对影视从业者而言,在选择专业影视软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功能多样程度与使用的难易程度。如果是简单容易上手的软件,要考虑功能是否能满足影片制作的需求。如果是功能多的软件,则要考虑自己对这款软件的熟悉程度。而面对功能大致相同的软件,也要理解这些软件不同的设计思路,以确定哪种软件的操作方式更适合自己。
2.2 软件与项目体量、类型的匹配程度
除了影视从业者个人对软件的使用习惯、接受程度以外,影视项目本身的体量和类型也对软件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今主流的影视项目按照时长可以分为电影、系列剧、短视频三个大类。其中电影项目包括院线/网络电影、动画电影、电影纪录片;系列剧包括电视/网络系列剧、动画系列剧、系列纪录片;短视频包括广告、宣传片、社交媒体视频等。而这些子类型又可以通过拍摄方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据此,可以参照这些分类方式,找到与项目最匹配的软件。
从项目体量上来看,系列剧体量最大、制作周期最长、涉及的人员最多,电影其次,短视频再次。虽然系列剧体量大,但相对应的工作人员也较多,几乎每一个细小的职能都会有一个以上的专人负责。所以在剧组管理上,更加注重精细化、规范化、组织化、流程化。面对这样的项目,就适合使用功能强大、细节处理能力强的专业影视软件。这些软件可能只有单一的功能,但却具有很强的细节处理能力。比如在制片管理软件上,大型剧集项目就适合采用云尚制片。剧组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在手机、电脑上拥有一个终端,可以实时向整个剧组反馈工作进度,实时进行预算的申报,费用的审核、划拨。
电影的体量相比系列剧要小,但要比系列剧更加精细,制作周期和人员也更加有限。电影剧组往往面对的是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够、突发事件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的影视软件应该更加注重效率,不需要复杂的工序和多人的协作就能够快速完成任务,便于根据突发情况进行实时修改。比如在制片管理软件上就适合采用安捷秀,通过一次拆解剧本就可以获得顺场表,并可以灵活安排设计大计划表和通告,从而快速应对拍摄调整。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影视类型,其体量最小、制作团队最精简、质量要求也相对较低。短视频制作团队往往需要极致的速度,选择的影视软件应该是最易上手、功能简单的。比如在影视制作流程中,一辆车就可以坐下的团队,几乎不需要制片软件进行管理。反而因为需要面对“甲方”,更需要比如阅流这种可以远程监看的拍摄推流软件,以加快拍摄速度。而后期制作中,类似Final Cut Pro、剪映这种操作相对简单、速度快的剪辑软件会更为合适。
2.3 软件的使用成本
最后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便是影视软件的使用成本。影视软件的成本主要包括两方面,软件自身的成本和人力成本。
2.3.1 软件自身的成本
软件自身的成本指的是购买软件费用和软件配套的使用平台运行环境的维护费用。任何软件并不能依靠自身单独使用,一定会依赖某个平台和环境。根据使用的平台不同,影视软件可以大概分为三类:电脑软件、手机平板软件、多平台软件。按照使用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Windows软件、MAC软件、Linux软件、IOS软件、Android软件和多系统软件。
一般来说,电脑软件的使用成本会比移动端要高。一方面,电脑专用影视软件需要性能特别强劲的电脑,而这类电脑一般售价高昂;另一方面这些性能强劲的电脑一般不便携,需要专门的工作场地,又进一步提高了成本。而手机平板软件和多平台软件的使用成本则相对较低且十分便携,但受制于平台的硬件处理性能一般无法胜任复杂的工作。
而使用环境的成本则各有特点,目前主流的环境是苹果(MAC、IOS系统)和微软(Windows系统)。苹果系统凭借软硬件对影视制作特有的优化,兼顾了便携性和处理性能,在实拍领域广受欢迎,但无法胜任特效、建模、动画等大量运算。而Windows系统凭借高性价比、多样性的硬件配置和软件插件兼容度,多用于复杂的后期制作工作,但一般笨重不便携。两者各有千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C6FDD2D9-7822-4550-B0C0-EBE1E13B2DD8
2.3.2 使用软件的人力成本
相对于软件自身的成本,使用软件付出的人力成本在影视制作中往往会占更大的比重。
在影视制作的前期,因为处于创意构思阶段,往往只有少数几个核心主创参与,所以软件的使用多以主创个人的习惯为主,前期的各类软件价格相对较低,使用人数也有限,所以不存在额外的人力成本[3]。
在影视制作中期,强大的制片管理软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这时候制片软件的使用会极大地降低成本。一个制片软件一般包括制片计划、剧本拆解、拍摄计划、财务报告、后期制作、在线审片等功能,其中每一项功能,在传统剧组中都是一个专门的岗位甚至专门的小组的职能,而有了制片管理软件,则可以大大提高这些职能部门效率,甚至将多部门合并,节省人力成本。比如传统剧组中统筹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剧本拆解,再根据重组拆解出来的元素制作出顺场表。再通过顺场表结合各个部门的意见,制作出大计划表。通过大计划表,结合拍摄前一天的天气预报、之前的拍摄情况,在收工后组员睡觉前,制定第二天的拍摄通告。这样一个流程复杂、需要不断调整的工作,在制片管理软件的帮助下却可以轻松完成。依靠软件的AI分析,可以自动拆解剧本,生成顺场表。大计划和通告也只需要简单拖动,减少了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原来需要一个统筹组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可能只需要一个能熟练操作制片软件的统筹便可以高效完成。
在影视后期制作中,人力成本所占比重更大。一个3年无须更新配置的苹果工作站,加上一套专业的影视后期软件,总价一般在5万元左右。而一个影视后期工作人员,月薪都在1万元以上。所以大部分项目的影视后期制作都会交由专业的影视后期公司负责。这些公司会长期雇佣后期工作人员,购入性能最强劲的工作平台和处理性能最多样的软件,体现出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特点。
3 专业影视软件的组合使用
综合上述的分类和选择依据,可以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项目体量,在项目的前中后期选择多个影视软件进行组合使用,通过不同软件间的协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3.1 大型项目中软件的组合使用
针对电视剧、院线电影这类体量庞大的影视项目,软件的使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重要的是组内成员高效沟通、高质量完成任务。所以在这类项目中,软件的功能是选择的主要依据。
在大型项目的前期阶段,有自己工作室的导演、编剧常常把剧本写作、分镜设计等工作交由多人完成,导演、編剧只做大方向上的把控。因为组员众多且分工明确,很多前期的影视软件集约化的思路并不一定匹配项目,反而应该根据大部分组员的使用习惯,选择使用简便、都有操作基础的非专业影视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在大型项目进展中期,面对上百人的剧组,制片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时,选用云尚制片这类可以多人同时协同工作的影视制片软件可以大大提升剧组的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各组统一上传自己的工作进度、工作结果,有利于高效整合信息。导演组、制片组的指令也能快速下达,各组也可以量化完成进度。在财务上则更加透明、快速,剧组出纳可以通过软件实时确认拨款信息,制片人也能实时监督预算花费[4]。
在电视剧、院线电影等大型项目的后期阶段,工作一般交由专业的后期公司。业内如今有着较为成熟的后期制作流程和配套的后期软件。主流搭配为AVID剪辑+DaVinci调色+Pro Tools混音。涉及特效镜头一般也有相对固定的软件搭配如NUKE、Houdini、Maya、Mocha Pro等。
3.2 中型项目中软件的组合使用
在网大、网剧这类中型影视项目中,预算、人员、拍摄时间都相对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高效率完成任务是选择软件的关键。
在中型项目的前期阶段,筹备组相对较小。一般只有制片人、导演、编剧等少数人员,每个人要负责多项工作。这时,运用单人可操作的创意规划软件便可以大大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在剧本写作时,可以采用Final Draft软件,帮助编剧快速建立场头信息,调整剧本格式。而导演在收到Final Draft软件格式的剧本后,可以直接导入分镜制作软件Previs Pro,软件自动识别场景,配合3D建模设计分镜。这样的软件配合,相比传统的看着剧本分场手绘分镜,大大提高了前期的工作效率。
在中型项目的中期阶段,拍摄期时间、人员、预算都相对有限。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各组完成。保障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且不出错,是选择软件的重要标准。这时可以采用功能多样但是不用太精细的软件,以方便单人操作。在制片管理上可以选择安捷秀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AI智能拆解剧本,一键生成顺场表,让制片组能够快速制作出方便更改的大计划、通告。各组的统筹元素也可以汇总在制片软件里,方便制片组统一管理。
在中型项目的后期阶段,一般也交由专业的影视后期公司处理。部分项目可能会由导演亲自操刀剪辑,一般采用价格适中的主流软件,如Premiere。
3.3 小型项目中软件的组合使用
在广告、宣传片、社交媒体视频这类小型影视项目中,人员一般很少且身兼数职,项目体量一般也较小,拍摄时间在3天以内。面对这样的项目,软件选择一般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免费使用的非专业软件一般是首选。在筹备阶段多使用日历、Word等软件,后期一般使用剪映等免费易上手的软件。
4 结语
数字软件在影视制作中的运用,是一个涉及影视制作流程各个阶段、各个软件不同属性、多个软件相互配合的问题。软件选择其实没有一个严格固定的标准,项目大小、预算、使用者的习惯和能力都会影响到软件的选择。只能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根据成本、匹配程度、使用难度等原则选择最适合项目的软件。此外,国内由于影视工业化程度不高,相关国产影视软件也相对较少。许多外国开发的影视软件并不能很好地适配中国影视制作流程,未来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内软件厂商能开发出更适合本土影视制作流程的软件。
参考文献:
[1] 高福安,宋培义.影视剧制片管理:媒体管理丛书[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18-22.
[2] 刘峰,吴洪兴.数字影视后期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45-51.
[3] 宋蕾.从预算看中美制片管理制度的差异[J].当代电影,2017(7):98-102.
[4] 兰之馨.“云上”建组,影视制片管理辟新路[J].中国广播影视,2021(7):57-61.
作者简介:张泽凡(1998—),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电影产业。C6FDD2D9-7822-4550-B0C0-EBE1E13B2D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