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照下表达本位的单元教学策略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朋友”教学实践
2022-06-21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311200曾志升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311200) 曾志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表达本位是在阅读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的习作素养为主要目标,以读促写,实现读写融合,促进阅读素养与习作素养齐头并进的一种教学取向。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试论表达本位价值取向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整体观照,确定目标
(一)读懂单元整体,定位目标
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前应先充分了解单元内部蕴含的逻辑关系,厘清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再以单元为整体,统整每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由表1 可见,单元导语、课文、习作、语文园地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形成以“表达对动物的感情”为主要能力训练的有机整体。表达为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抓住动物的特点”“写出动物的个性”“融入自己的情感”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体悟情感、理解表达的过程中,达成单元阅读要素的发展目标。
表1 第四单元教学要素
(二)纵观学段整体,明确目标
统编教材将语文知识、学习策略、习作素养等语文素养分散在教材的各个单元中,呈螺旋上升的布局。纵观学段整体,梳理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先备知识,着眼后续发展的能力素养,来精准定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续表2
梳理表2 可知,“表达情感”和“写出感受”是小学中高年段应具备的习作素养,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习作方法。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这一要求包含着两个维度的习作要素:一是写出动物的特点,二是表现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本单元习作要素是在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写出自己的感受”、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层级的学习目标。同时,这也为后续五、六年级学习与写状物类文体奠定了基础。
表2 四~六年级习作单元目标
(三)了解学情整体,制订目标
只有充分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才能创设合理的学习目标、精准施教。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是“我的动物朋友”。指向表达的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有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习作支架,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在课文中习得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基于此,笔者给学生制订了以下学习目标:(1)仔细观察,具体生动地介绍动物的外形特点,并从觅食、喝水、睡觉、活动等方面介绍其生活习性。(2)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根据不同情景介绍动物朋友不同方面的特点。(3)了解动物趣事,抓住富有情趣的细节,进行生动的描写,并真挚地表达情感。
根据学情制订的学习目标更加精准,实施起来针对性强,高效且接地气。作为教师,在花大量的精力研究文本,独具匠心地设计教学的同时,更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和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搭建平台,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巧设支架,生成磁场
(一)明察秋毫,搭建素材支架
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材料的加工,是独特生命体验的书面表达。学会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是写好习作的前提,培养观察力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课文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用心体察生活的范例,如《白鹅》一课,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运用大量的动作描写写出了鹅“高傲”的神韵。《母鸡》一文,作者的观察更为真实准确,从对母鸡叫声变化的描写中可见一斑。细致、准确的观察固然能抓住事物的特点,但要想对事物的特点有更全面的认识,必须坚持长期观察。老舍在对母鸡的长期观察中,发现在成为母亲后,它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完全颠覆了读者心中固有的认知,这一切,都是长期观察所得到的。
在学生习得观察之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从静态与动态、外形与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全方位进行细致、准确、长期观察。细致观察为学生后续的写作储备了大量的素材资料,他们再也不会因为无话可写被憋得抓耳挠腮。素材支架的搭建,有效地解决了“无米之炊”的窘困。
(二)独具匠心,创设文脉支架
对习作而言,整体构思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单元课文中向作者学习文章精巧的构思,是学习的应有之义。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名家散文,构思都有其独具特色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体悟这些独特的构思之妙,借鉴到习作中。
三篇课文都采用了“总分”构段方式,且详略安排得当,这是单元习作中需要学生模仿学习的。在习作时,学生有的模仿《猫》的构思,通篇表达对小狗的喜爱之情;有的模仿《白鹅》的构思,从性格、吃食、叫声、趣事四方面来写鹦鹉……借鉴这些匠心独具的构思后,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就胸有成竹了。
精巧的构思,别具一格的创意,让习作课堂精彩纷呈。这样教学,通过对课文结构、构段方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习作构思与整体布局。
(三)聚沙成塔,筑牢言语支架
强化对课文精美语言的揣摩与品味,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之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的表达从写清楚逐步走向写具体、写生动、写出个性,能够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三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以下几点:第一,可以学习丰子恺的白描手法,借鉴《白鹅》一文中描写白鹅叫声、步态、吃相的方法进行描写;第二,可以学习作者的幽默语言,回顾《白鹅》中对白鹅吃相的描写,如从白鹅“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联想到自己家里的动物如何吃食、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等;第三,可以模仿《猫》一文,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写出动物的可爱。
通过学习,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细心揣摩其语言特色,在习作训练中加强练习与运用,获得了言语能力的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坚持下去,聚沙成塔,筑牢言语支架,一定能达到意向想不到的效果。
三、丰富实践,多元表达
(一)基于文本内容的迁移训练
教师应巧借课文,发掘课文中有借鉴性的文字、段落或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提炼其特点,并进行句式或内容的模仿练笔迁移,从而让写进入阅读中。这样的言语实践,往往要以点带面,基于文本创造出新的文本。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猫》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体会情感、学习明贬实褒的写法后,教师用课件呈现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老舍先生在写猫时反复用了“说……吧……可是……”的句式,由此让学生尝试仿写,说说猫的胆小和勇猛、高兴和不高兴的样子。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动物,试着用“说……吧……可是……”的句式,将它的特点写出来。完成小练笔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是否用上了该句式,写出动物的多面性格?是否有具体事例?是否明贬实褒,表达喜爱之情?
从呈现文段到分析提炼写法和句式,从说一说到写一写,再从练笔到评价,这一教学环节做到了让学生由写进入阅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段落的表达特点、作者的表达方式,也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二)基于生活体验的真实表达
王荣生教授说,学生的阅读水平取决于“生活经验+合宜的阅读取向和阅读方法”,这对于写作同样适用。
现在的学生,很少有与动物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对动物朋友有充分的了解,就需要让学生与动物有较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因此,教师可以在寒假时给学生布置任务——深入了解动物。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观察并接触一种动物,实际体验给动物喂食、洗澡等,还可以和它互动。对于家中没有小动物的学生,可建议他们到其他养有动物的亲戚家住几天,以便深入观察。对于动物的选择,可以拓宽思路,并不局限于猫、狗,也可以是鸡、鸭、鹅等农村常见的动物。与此同时,还要填写观察记录表,写观察日记。观察记录表较为客观,直接记录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而观察日记可以带有主观成分,可以叙述自己和动物朋友之间的故事、表达情感等,连续记录至少五天。此外,对于一些难以被观察到或较少出现的现象,如睡觉、捕食等,可以使用设备录制视频,使观察更全面。
有了实际经验,学生对于动物的观察会更加细致、准确、全面。至此,素材丰富了,学生对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已经了然于胸。只要稍加回忆,一幕幕生活情景便浮现在眼前。这个时候再动笔写作,丰富的情感就会随着记忆闸门的打开而源源不断地从学生的笔端流泻出来。
(三)基于感悟赏析的相关评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文本的解读、关键语句的品评和赏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可把这种个性化的感悟和赏析当作语言实践来训练。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我思”和“我感”,真实性强,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训练,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言语实践活动。
如在学习了《猫》和《母鸡》后,教师可让学生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将自己的感悟与赏析写出来。有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了以下文字:
老舍先生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养花,二是养小动物。比较《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老舍先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只不过,对猫的喜爱是始终如一的,对母鸡的感情则是有从最先的讨厌到后来敬佩的一个变化过程。通过对课文字里行间的语言品读,我发现,老舍先生在遣词造句方面是相当见功力的。别的暂且不说,单说诸如“吧、啊、呢”这些语气词的运用,就可见老舍先生的用词是多么的严谨。我试着将“吧、啊、呢”这些语气词去掉,与原句进行比较阅读,结果发现,语气词删掉后所表达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老舍先生真不愧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啊!
像这样对文章的感悟赏析还可以有更多的形式,如“______我评说”“我所认识的______”等,可以对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可以对主要角色进行分析,也可以对作者本人进行评说……这种既入情又入心的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表达本位的单元整组教学,在整体观照教材体系与真实学情的基础上精准定位学习目标;以阅读为基础,搭建习作支架,丰富学生的习作知识与习作智慧;创设依托文本、依循生活体验的言语实践场域,以读悟写,实现读写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