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学SCIE研究型论文被撤销的原因分析

2022-06-2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不端出版商诚信

解 傲 袁 路 汪 伟

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辑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116044 2)《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部,江苏省无锡市梅园杨巷117号 214064

2018年,我国多家媒体报道了清华大学11篇论文因图片篡改、内容重复和虚假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被撤稿的事件;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Gregg L. Semenza被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披露涉嫌论文一图多用或图片PS等不端行为,少数文章还被质疑存在伦理问题。这些撤稿事件引发了社会热议,对我国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部分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发表国际化的要求以及对SCIE收录论文奖励力度的加大,我国科研工作者在SCIE收录的医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型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中国科研工作者被国际期刊撤销的论文数量也居高不下[1-2]。撤销论文的数量以及频率是衡量科学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撤销论文能明确反映失败的研究项目。因此,有必要对撤销论文进行系统、严谨的分析[3]。目前国内大多数撤销论文并没有提供明确的撤稿声明,且多数未提及具体撤稿原因,导致部分有学术欺诈行为的研究人员低估了撤稿产生的影响。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存在违背科研诚信要求情形的,应对相应责任人严肃处理并要求其采取撤回论文等措施,消除不良影响”[4]。此后,开展了很多围绕我国作者发表的论文被撤销的原因,以及数量变化的长时间、大范围研究,发现2017年是撤稿事件增加的时间拐点,主要撤稿原因是伪造数据和虚假同行评议,中文学术期刊撤销论文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领域[5-6]。但在国家颁布相关科研诚信指导意见后,并没有专门针对2019年后我国医药卫生领域SCIE论文被撤销情况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定量分析中国学者SCIE医学研究型论文被撤销的原因及其特征,探究2019—2020年我国医学SCIE论文的撤稿率上升的潜在原因,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提升期刊应对具体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完善科研诚信体系、推进学术期刊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选择我国医学领域被撤销的SCIE研究型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医学领域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目前基础医学的激励政策更加偏重研究成果数量,却忽视了研究过程不断试错、调整和验证所需耗费的时间长度。短期多研究成果的爆发,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临床研究更是如此,若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可能会给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全球最大的学术不端数据网站——撤稿观察数据库(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是2010年美国建立的国际撤稿监测网站,用于跟踪撤销论文。此网站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年均撤稿声明的发布数量均保持在1500篇以上。在撤稿观察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检索,检索条件为:“国家(Country):China;学科(Subject):Medicine;文章类型(Article Type):Research Article;在Retraction or Other Notices条目的时间:01/01/2019—12/31/2020;Nature of Notice:Retraction”。在检索结果中记录以下信息:撤销论文题目、作者名、发表期刊名称、期刊所属出版商、撤稿原因等,并逐条进行人工复检。

对撤销论文的撤稿原因、撤稿期刊、出版商,以及撤稿期刊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8.3.0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数量N,占比 /%)”的形式表示;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期刊撤稿数量与期刊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撤稿原因分析

撤稿观察数据库收录的2019—2020年撤销的中国学者发表的医学研究型论文共479篇,涵盖期刊194种。对撤稿观察数据库发布的撤稿原因进行分类,发现撤稿原因主要包括关注或问题(Concerns/Issues;142篇)、重复(Duplications;79篇)、错误(Errors;56篇)、调查(Investigations;19篇)、缺少知情同意(Lack of Approval;12篇)及其他(Others;171篇),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撤稿因素分布

如图2所示,根据撤稿原因进行归类,主要分为以下12个具体原因:数据问题(129篇,26.9%)、图片问题(102篇,21.3%)、方法与结果问题(54篇,11.3%)、作者无回应(52篇,10.9%)、涉及第三方的问题(25篇,5.2%)、身份及署名问题(21篇,4.4%)、撤稿原因不详或无信息(16篇,3.3%)、抄袭与剽窃(15篇,3.1%)、科研伦理问题(14篇,2.9%)、文章重复发表(13篇,2.7%)、虚假同行评议(9篇,1.9%)和其他原因(29篇,6.1%)。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合理可靠的数据来源、准确的研究方法,因此本研究将这3个方面合并为一大类撤稿原因,即方法与结果问题,包括试剂污染、细胞系/组织受污染、分析错误、细胞系/组织错误、方法错误、结果错误、结果不可信等。

图2 撤稿原因归类统计图

既往的撤稿主要由作者的不端行为造成[7],如伪造或篡改数据、抄袭、未获得原始作者或第三方同意、同行评议造假等。Chambers等[8]研究发现,PubMed数据库中妇产科学类论文的主要撤稿原因为抄袭和数据伪造。根据2012—2018年撤稿观察数据库发布的撤稿原因,数据成为撤稿的重灾区[9]。由数据引起的撤稿包括数据重复使用、数据错误、数据造假、数据不可靠等,撤稿数量占16.7%;因图片问题被撤销的论文超过1000篇。考虑到数据、图片和方法与结果是一篇论文最核心的内容,本研究经过分析发现,因数据问题被撤销的论文共129篇,占26.9%;因图片问题被撤销的论文共102篇,占21.3%;因方法与结果问题被撤销的论文共54篇,占11.3%。涉及这三类撤稿原因的论文数量占撤销论文总数的59.5%,可见数据、图片和方法与结果同样是2019—2020年论文被撤销的主要原因。结果提示,在SCIE收录的医学研究型论文中,数据、图片、方法与结果方面的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值得注意的是,479篇撤销论文中,仅有9篇论文涉及虚假同行评议,其中8篇均发表在FutureGenerationComputerSystems。该期刊为Elsevier出版的计算机工程技术领域的双月刊。2020年3月,FutureGenerationComputerSystems因虚假同行评议共撤销11篇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包括本研究检索出的这8篇论文。

重复发表包括文章(Article)、图片(Image)和数据(Data)重复发表,本研究将数据和图片重复发表分别归到数据问题和图片问题中(图2)。结果发现,重复发表的论文共13篇,占撤销论文总数的2.7%,其中1篇论文是由期刊或出版商错误而造成的重复发表。因重复发表被撤销的论文数量始终维持在低位,无明显波动。由于数据重复而被撤销的论文共3篇,而由于重复使用图片而被撤销的论文达64篇。因此,除了对论文原始数据进行必要核验外,还要采取措施对论文中的图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

本研究发现,由于抄袭或剽窃而被撤销的论文共15篇,占撤销论文总数的3.1%,提示论文抄袭或剽窃这类学术不端行为在2019—2020年已得到了明显遏制,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大部分期刊使用的采编系统都支持期刊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应用使作者建立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基本认知——不可大面积重复他人论文。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抄袭剽窃的“变异”行为[10-11],包括更换表述方式、外文文献翻译后使用、图表文字互转等。

由作者身份及署名问题导致的撤稿数量占撤稿总数的4.4%(21/479)。发表论文时未与合作者达成一致会导致撤稿,虽然不构成学术不端,但要承担撤稿带来的后果。针对作者贡献定义不清的问题,国外出版商开发了作者贡献度角色分类法(Contributor Roles Taxonomy,CRediT),以帮助科研人员明确研究的具体贡献、避免署名争议。本研究未发现主动撤销的论文。

2.2 撤销论文刊载期刊及出版商分析

479篇撤销论文发表在194种期刊上。撤稿量排名前10的期刊如表1所示,这10种期刊撤销的论文占撤稿总量的37.4%。撤销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PLoSONE,共撤销论文48篇(10.0%)。PLoSONE为2006年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撤销论文数量排名第2的期刊是EuropeanReviewforMedicalandPharmacologicalSciences,此期刊于1997年由意大利Verduci Editore出版,在2019—2020年共撤销28篇中国作者发表的医学研究型论文,占撤稿总数的4.7%。这10种期刊中,4种来自美国出版商,2种来自新西兰出版商,2种来自荷兰出版商,1种来自英国出版商,1种来自意大利出版商(表1)。

表1 2019—2020年撤销论文数量排名前10的期刊及出版商

撤销论文所属期刊的主要出版商见表2,前3名出版商分别是Springer Nature、Elsevier和PLoS,这3个出版商撤销的论文数量占撤稿总量的37.3%。Nature是世界范围内历史最为久远和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2015年Nature出版集团与Springer合并为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其规模跃居国际学术出版集团排名的首位,Elsevier、Wiley和Taylor & Francis紧随其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型出版商在学术不端的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Springer Nature撤销的70篇论文的撤稿理由主要以图片问题、方法与结果问题和数据问题为主,占54.3%(38/70),这与2.1节的结果大致相符。

表2 撤销论文数量较多期刊的出版商

Fang等[12]研究发现,撤稿率与期刊影响因子成正相关,发表在具有高影响力期刊上的论文有更大概率被撤销。本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计算“期刊影响因子”和“期刊撤稿率”的相关性,得到相关系数r=-0.175,P=0.041,即期刊影响因子越高,撤稿率越低,两者呈弱相关性(图3),这与文献[12]的结果不同,原因可能是高影响因子期刊对文章的审核流程更加全面与严格,能在论文正式发表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图3 期刊撤稿数量与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3 对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建议

既往研究显示,期刊编辑部在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被列为维护科研诚信的最主要责任方[13]。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审稿质量,加强对学术论文的审核把关[6]。本研究发现,2019—2020年我国医学SCIE研究型论文被撤销的原因仍以数据问题、图片问题、作者无回应、身份及署名问题、抄袭与剽窃、重复发表和虚假同行评议为主,提示我国医学期刊应就以上问题制定相应对策,进一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1 加强科研院所学术诚信建设

本研究结果发现,自2018年我国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后,随后2年的SCIE撤稿原因仍以数据、图片、署名、抄袭剽窃、重复发表和虚假同行评议为主,学术不端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追根溯源,还是要从思想上加强科研人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国家大力发展科研、重视科研,现有工作量考核、职称评审和基金申请等工作,仍以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并以此通过物质和金钱奖励鼓励研究人员,导致了一些人只为追求奖励而忽视了学术道德、撤稿事件频发,损害了国家声誉。科研院所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更应加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规范建设,将科研诚信建设的工作重心由科研不端行为查处转向以预防为主、教育为辅。目前我国针对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教育严重缺失,他们对科研规范的了解主要通过查看资料或他人言传。因此,要加强对行业标准CY/ T 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的宣传普及和对科研诚信的监管,在入学入职、职称晋升和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等重要节点加强对科研人员、教师、青年学生等的科研诚信教育。医疗卫生领域需改革评价与激励机制,改变盲目追求SCIE收录论文数量的科研评价导向。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学术期刊应该共同努力,构建对学术不端行为不敢、不能、不想的学术氛围,营造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维护学术尊严。

3.2 我国医学期刊学术诚信建设发展方向

3.2.1 完善学术不端检测和治理方法

目前大部分作者深谙投稿的第一步是进行文章内容复制比检测,并了解其检测规则,从而将其抄袭剽窃或大量引用的内容使用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表述,如根据重复文字个数的上限进行句中个别文字的修改,或将抄袭文章的表格和图片的内容变换方式表述。在经过初审与复审后,根据审稿意见修改论文期间作者可能又会将原有隐蔽修改的内容改为原有抄袭形式,但是大部分期刊编辑部没有进行二次查重检测,导致学术不端论文刊发,经过一定传播后发现再撤稿,这对学术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大部分期刊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或网上采编系统自带的重复率检测模块进行稿件的重复率检测,但不同公司开发的采编系统并不能互通有无。建议搭建一个预印版论文共享数据库,各期刊将接收的论文及其研究原始数据上传至此数据库,不仅可以共享资源,还可以避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问题。

重复使用图片或图片造假也是近年频发的不端行为之一,国外知名编辑提出了如何处理生物医学类图片的建议[14],但其未叙述具体的甄别操作步骤。期刊在完善检测手段的同时,也要实施相应的治理措施。可考虑以《关于对科研领域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为依据,建立学术不端行为作者信息数据库,加强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的协调配合、结果互认,并通过平台进行有效信息共享[15]。

3.2.2 加强期刊出版伦理与作者署名审查

论文署名排序与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大小直接相关,医学论文的作者群较大,一篇论文多达10余人也是常见,但作者数量多就容易因对科研成果贡献大小难以区分而在排序问题上产生利益冲突和纠纷。有些作者想要短时间内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不征得领域内知名专家的许可,就擅自添加其为自己论文的通信作者。也有些科研工作者为了工作量和职称评审而产生“署名搭车”的行为。作者完全忽视或不清楚相关的著作权问题,即所有署名作者都享有著作权,要对发表文章负有文责和法责,更不清楚署名作者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中文核心期刊在作者贡献声明、潜在利益冲突声明、研究数据公开、责任编辑公开等学术诚信控制机制方面与国际期刊有较大差距。本研究中2019—2020年我国医学SCIE研究型论文的撤稿中由于科研伦理和作者身份及署名问题而撤销的论文数量仅占7.3%,说明我国科研人员近几年对这方面的问题很重视。国内期刊如果开展知情伦理与作者署名的审查工作,会得到国内科研工作者的支持与配合。建议由通信作者投稿,在提交稿件时附带伦理审批文件和作者贡献声明,提供ORCID链接,并邀请所有作者进行核对确认。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因作者无回应而发生撤稿事件。

由于之前对科研诚信的出版伦理建设不全面,期刊编辑部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明晰,缺乏责任认定、处罚依据的标准。建议期刊编辑遇到无法解决的相关问题时,参考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提供的案例解决方案和建议[16]。

3.2.3 提高审稿专家和期刊编辑对虚假同行评议的认知

本研究检索到的虚假同行评议论文共9篇,并且8篇出现在同一期刊中,可见我国科技工作者对此学术不端行为并没有足够认识。同行评议是学术论文发表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发表论文的学术水平。同行评议机制的漏洞容易被学术品质不过硬的研究人员、评审人员或第三方机构利用。部分外审专家由作者推荐,他们利用虚假邮箱伪造身份或与相熟专家提前沟通,从而操纵评审流程。期刊编辑部有责任对作者推荐的审稿人进行资质审查,定期完善和更新审稿专家信息。部分审稿专家也存在评审周期长和评审质量不高的问题,当收到评审论文不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却不拒审、勉强审稿,导致没有发表价值的论文未得到正确评估,从而引发后续问题。网络首发功能可实现文章在写作完成后就可接受同行的评审,从而降低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概率。

3.2.4 充分发挥撤稿声明的重要作用

撤稿声明是期刊修正已发表论文中存在严重缺陷或错误数据和处理出版过程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撤稿声明中的撤稿原因不清晰以及发布形式不统一,导致撤销论文持续被引[17]。撤稿声明的内容应包括撤销论文标题、作者、刊名、年份、卷期号、页码、DOI、撤稿原因和撤稿主体,用以区别学术不端行为与“诚实的错误”。撤稿声明也应分配正式出版的卷期号、页码和DOI。撤稿声明应公布在各种途径的网络资源以及印刷版期刊,撤销论文也要在网络资源中做好清楚的撤稿标记。在本研究检索到的撤销论文中,一些撤稿声明没有给出明确的撤稿原因,DOI也与原文相同,原文章也未标记撤稿的水印。同时,期刊也要将撤稿声明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及时阻断其传播,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负面影响。作者也可通过论文跟踪评价系统(如工具软件CrossMark)来获得某篇论文的勘误和撤稿等更新,跟踪论文版本变化,但目前采用此项服务的期刊网站较少。

3.3 引入内部监管机制

在构建科研体系内风清气正学术风气的同时,也要加强学术诚信的内部监督。科研主管部门和基金项目资助机构对资助论文实施管理和监控。学术期刊如接到举报需积极处理,公开处理流程并建立预警机制。如果是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学术期刊应积极配合,提供相关材料并提供专业性意见。当然,内部监管机制也是一把双刃剑,还要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波助澜”。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对我国2019—2020年医学SCIE研究型论文的撤销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医学期刊科研诚信建设提出建议。本研究结果显示,2019—2020年我国SCIE医学研究型论文被撤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数据、图片、方法与结果、作者无回应等问题,而既往因伪造/篡改数据、抄袭等被撤稿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撤稿数量明显下降。结果提示,我国科研学术环境已有很大改善,学术不端行为减少,但必须在投稿前对论文主体进行认真核对。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分析的撤销论文年限为2年,仅能反映短期内撤销论文特征;(2)撤稿观察数据库数据动态更新,并未将撤销论文的发表时间作为考虑因素。今后将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期刊官方网站、PubPeer等数据源,收集更长时间范围内SCIE医学研究型撤销论文,并对撤销论文的作者及其来源机构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探究撤稿原因及引发学术不端行为的因素。

猜你喜欢

不端出版商诚信
关于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声明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各行各业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2006年国际消费类杂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