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和中汤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观察

2022-06-21项镇新张冠成

中医药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疏肝反酸反流

项镇新,张冠成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以胃灼热、反流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该病可导致食管黏膜屏障被破坏,引起黏膜炎症、糜烂,甚至发生溃疡、出血,影响进食;且反流物可侵蚀咽部、喉部声带和气管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但有研究提示[3],该治疗方案具有显著抑酸作用,在控制胃肠内容物反流方面仍有不足,且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中医学对反酸、反流病症早有认识和记载,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且随着现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与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研究证明[4-5],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消化道功能异常疾病中拥有明确的优势。GERD 在中医诊断中以吞酸、胃脘灼痛为主症,病机为肝胃热盛、湿热郁积,故中药配伍主要考虑有和胃消痞、疏肝解逆之效者。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疏肝和中汤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南京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GERD患者(肝胃郁热型)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20 例;年龄(48.62 ± 12.45)岁;病程(2.84 ±0.82)年。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8 例;年龄(49.26 ±10.74)岁;病程(2.72±0.9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京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号:KY2020007)。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6]制定。存在烧心、反酸症状,既往内镜检查食管黏膜破损,存在食管糜烂、溃疡、狭窄;食管黏膜未破损,但经PPI 试验性治疗有效,明确诊断为胃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7]中的肝胃郁热证的诊断标准。症见烧心、反酸、嗳气、胃脘部灼痛、脘腹胀满,舌红、苔黄厚,脉弦。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GERD 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入组前1 周未服用抑酸类药物者;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无精神疾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肾、肝功能不全者,既往有胃、食管手术史者;②合并消化性溃疡、胃癌或食管癌等其他胃食管疾病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61220,规格:20 mg × 7 粒,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粒/次,1次/d,晨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和中汤治疗,疏肝和中汤参考文献[8]拟定。组方:柴胡10 g,枳壳12 g,延胡索10 g,牡丹皮10 g,香附10 g,焦山栀子10 g,旋覆花15 g,黄连3 g,吴茱萸3 g,白芍15 g,煅瓦楞子15 g,代赭石30 g 和甘草6 g。随证加减:嗳气者加紫苏梗10 g,反酸严重者加海螵蛸15 g,胃纳不佳者加谷麦芽15 g;每日1 剂,煎煮取汁200 mL,于餐后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治疗3周。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症状评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观察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嗳气、胃脘灼痛5项中医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3 分,得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1.6.2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的测定

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GR=PGI/PGⅡ

1.7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10]拟定疗效评估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95% >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 >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症状积分减少<30%。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2 42反酸治疗前2.46±0.48 2.40±0.52 0.549 0.584治疗后1.04±0.28*1.67±0.37*-8.799 0.000烧心治疗前2.34±0.48 2.41±0.52-0.641 0.523治疗后0.94±0.30*1.57±0.42*-7.910 0.000胸骨后疼痛治疗前2.37±0.45 2.42±0.55-0.456 0.650治疗后0.84±0.22*1.48±0.34*-10.242 0.000嗳气治疗前2.27±0.54 2.32±0.47-0.453 0.652治疗后0.82±0.24*1.37±0.39*-7.784 0.000胃脘灼痛治疗前2.19±0.48 2.22±0.50-0.281 0.780治疗后0.88±0.23*1.46±0.48*-7.062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I、PGR、G-17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GI、PGR、G-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I、PGR、G-17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I、PGR、G-17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I、PGR、G-17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2 42 PGI(μg/L)治疗前142.35±18.56 140.23±16.74 0.550 0.584治疗后108.23±13.58*120.34±12.70*-4.221 0.000 PGR治疗前8.64±2.14 8.95±2.26-0.645 0.520治疗后5.23±1.86*6.48±2.10*-2.888 0.005 G-17(pmol/L)治疗前8.46±2.14 8.10±2.34 0.736 0.464治疗后5.67±1.58*6.87±1.84*-3.207 0.002

3 讨论

GERD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食管炎症及烧心、反胃、嗳气等临床症状,致使食管黏膜受损产生炎症性病变的一种疾病;GERD 会伴有食管下约肌机械型缺陷、胃肠激素紊乱、食管神经调节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表现[11]。临床治疗GERD 主要采用非手术方法,包括抗酸药、质子泵抑制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等,其中质子泵抑制剂因其可通过抑制H+-K+-ATP 酶的最后通路,达到最大限度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功能,成为GERD 治疗首选药物[12]。但临床研究表明,单纯西医治疗GERD,短期内疗效肯定,但停药后易复发,患者需长期用药,而长期服用存在一定不良反应,易因疾病迁延不愈而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导致其远期生活质量难以保障。因此,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目前,基于中医辨证原则的施治方法,已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及患者的认可。

GERD 可归属“吞酸”“反胃”“气噎”等范畴,其症状为烧心、反酸、嗳气、胃脘灼痛、脘腹胀满等。胃热者,胃中多浊气,浊气郁化而成阴火,阴火伤脾胃生发之气,则元气不足,使郁结之火从中焦逆乘上焦,横逆犯胃,可致吞酸;且胃热上壅,胃脘多灼热,则胃失和降,肝郁化火,吞酸郁积日久不能涌出,最终内热郁积,胃脘灼痛、生酸上逆,是为肝胃郁热病症[13]。故中医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 应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要治则。本研究采用疏肝和中汤治疗GERD,其组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枳壳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疏经;牡丹皮益肺平肝、散寒解表;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常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之症;焦山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旋覆花降气消痰、行水止呕;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煅瓦楞子可制酸和胃止痛;代赭石入肝、胃、心包经,有平肝镇逆、凉血止血之效;甘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全方寒热虚实兼备,标本同治,共奏疏肝泄热、畅调中焦脾胃气机,降逆和中之功。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明显改善,说明疏肝和中汤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 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

血清PGI、PGⅡ、G-17 是临床用于诊断胃黏膜病变及早期胃癌筛查的特异性标志群,当胃酸分泌量异常增加时,胃黏膜发生病变,严重刺激胃底腺细胞,使其发生数量代偿性增加,并促使胃蛋白酶原分泌大量PGI、PGⅡ,并进入血液,以此可反映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PGR 为PGI 与PGⅡ的比值,比值超过正常数值则提示胃酸分泌过量[14]。G-17 由胃窦G 细胞分泌,可与壁细胞膜上的胃泌素受体结合,从而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其血清水平意味着胃窦部黏膜萎缩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I、PGR、G-17 水平明显降低,说明疏肝和中汤辅助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胃黏膜病变,减轻反酸症状,有助于促进胃食管功能恢复。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柴胡的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具有提升血清前列腺素水平并降低组胺含量的作用,随着机体组胺水平的降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受到抑制,壁细胞环磷酸腺苷含量下降,从而减少胃酸分泌并抑制胃蛋白酶原活性,促使血清PGI、PGⅡ水平下降;吴茱萸与黄连提取物有减少胃液、胃泌素、胃酸分泌量的作用,可促进胃黏膜功能恢复;枳壳能够调节肠胃平滑肌,兴奋肠道,促进肠蠕动,从而加强肠胃舒缩力,抑制胃食道反流;旋覆花的多糖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杀菌的功效,能够减轻胃食管炎性损伤,促进胃肠黏膜功能恢复,从而抑制胃内容物的反流;延胡索中的延胡索乙素、去氢延胡索甲素及原阿片碱等有效成分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进而发挥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15]。

综上所述,疏肝和中汤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GERD 患者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疏肝反酸反流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胃食管反流易误诊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一吃红薯、面条就反酸,怎么办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