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甲氨蝶呤成功治疗重症关节病型银屑病一例
2022-06-21孙勇虎李建可王秀环张福仁
孙勇虎 曹 珊 赵 晴 李建可 王秀环 张福仁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济南,250022
临床资料患者,男,山东济南人,32岁。因“指关节疼痛2年,膝关节疼痛1年”就诊。2016年开始全身多处关节疼痛,手指变形,偶出现皮疹,未泛发。曾在外院使用甲氨蝶呤、阿维A、环孢素、来氟米特等治疗,效果不佳,对使用生物制剂极端恐惧。
查体:轮椅推入,不能自行站立,多个关节疼痛,左手中指肿胀屈曲变形(图1a),全身未见明显皮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无异常,血沉80 mm/h。高频超声(图1b)示右手拇指指间关节关节囊明显扩展,囊内探及无回声区,背侧指伸肌腱增粗,回声减低,临近关节面骨质表面可见片状高回声凸出。CDFI示血流信号尚可,考虑为右手拇指指间关节炎。左肩关节扫查关节囊未见明显异常,周围肌腱增粗,回声减低,临近关节面骨质毛糙,凹凸不平。肱骨上段骨质毛糙,CDFI示血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左肩关节关节炎表现。左膝关节扫查见髌上囊无明显扩张,髌韧带增粗,髌骨附着处骨质不连续,可见片状高回声凸起。CDFI未见明显异常,左膝关节骨质侵蚀表现。右手中指DR(图1c)示关节畸形。
治疗过程如下,患者既往曾接受口服甲氨蝶呤治疗,但最高剂量始终少于12.5 mg每周,经评估其病情后,给予甲氨蝶呤15 mg每周1次口服。1周后复诊血沉降至60 mm/h,自诉关节仍然疼痛,复查血常规、肝肾功结果正常,加量至20 mg周一服用,15 mg周三服用,周总剂量为35 mg,该方案使用2周后血沉仍为65 mm/h,关节疼痛较前稍减轻。再次评估病情后,甲氨蝶呤对该患者有治疗作用且监测肝肾功、血常规无异常,遂将口服量加至20 mg每周2次,周总剂量为40 mg,嘱其每周复诊监测不良反应。该方案应用后患者自诉疼痛显著缓解,血沉大幅降低至30 mm/h。持续应用7周后,血沉降至15 mm/h。经与患者沟通后,治疗方案加入益赛普40 mg每周1次,血沉持续缓解,持续使用5周后,甲氨蝶呤减至20 mg每周1次,益赛普为40 mg每2周1次(图1d),期间每周检测肝肾功,仅一次ALT升至异常水平,未处理。此方案维持治疗,随访至36周,患者血沉持续稳定在10 mm/h之下(图1e),关节无疼痛。
图1 1a:右手中指关节变形;1b:高频超声示指间关节炎;1c:右手中指DR示关节畸形;1d:治疗36周过程;1e:肝功能及血沉的监测
讨论甲氨蝶呤是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银屑病一线治疗药物,具有众多的循证医学证据[1]。在高剂量下,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中断四氢叶酸的正常代谢。因此,高剂量甲氨蝶呤(每日10~20 mg)可以抑制DNA、RNA、胸腺嘧啶和蛋白质的合成,一般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然而,低剂量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银屑病治疗中显示,低剂量甲氨蝶呤可以抑制T细胞激活和黏附分子表达。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或关节病型银屑病的起始剂量一般为15 mg每周一次(5~25 mg),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毛发脱失等,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2]。
药物敏感性多在抗菌药物或抗肿瘤药物中研究,临床中多见常规剂量药物在某些患者中疗效不佳。2018年Nat Genet发表了关于糖皮质激素耐受机制的研究,发现NLRP3-CASP1验证复合体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细胞水平,降低了细胞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从而出现患者对激素敏感性较低,这对药物敏感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研究基础。
本例患者为关节病型银屑病,全身多处关节受累,部分已出现畸形,个人原因起初恐惧使用生物制剂,甲氨蝶呤应用过程中发现其敏感性较低,耐受度较高,周总剂量40 mg后明显起效。由于使用剂量较高,预约患者每周复诊、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血沉等指标,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成功后取得了患者信任,至第12周加用益赛普治疗,MTX逐渐减量至正常,临床症状和监测指标持续稳定,观察36周未出现不良反应。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银屑病的常规剂量为10~15 mg每周一次,本例患者可能携带影响甲氨蝶呤敏感性的相关基因多态性,故控制剂量超出常规,临床中超剂量应用需更密切监测各项化验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