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地方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
2022-06-21章心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章心怡 武 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引 言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在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2]。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3]。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4]。由此看出,从“强化课程思政”到“关键环节”,再到“战略举措”,国家政策规划对课程思政的定位和要求越来越高[5],利用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是要求,也是必然趋势。
为顺应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对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与性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6]大学英语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具有覆盖面广、授课时间跨度长的特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7]。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6](3),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提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课堂可以并且应当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新阵地[8]。
一、POA 理论和课程思政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时,要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和“学生中心”的原则[2],这与“产出导向法(POA)”的理念不谋而合。“产出导向法”是由文秋芳教授团队基于我国学情,创新性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该理论提倡“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以产出活动作为驱动手段,通过“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环节,将语言理解的输入和产出活动紧密结合[9](550-55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现状。
近几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和尝试。笔者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产出导向法”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搜索,共搜到论文73 篇,其中有关本科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论文为40 篇。文秋芳教授指出,“产出”除了包括说和写以外,还包括口译和笔译[9]。高博文、卢妙域、王冰雁、张燕芳和武慧兰以写作为产出任务进行了一个单元的教学实验,实验表明利用POA 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14]提高写作的产出质量[11](87),且更有助于思政元素的植入[11](88),[13](41),[14](160)。金婕煜、周伟、和傅天鋆分别进行的以口头输出为产出任务的教学实验,则证实了POA 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15],激发产出意愿[16],同时也促进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16](174),[17]。其次,部分研究聚焦POA 和现代化信息手段的结合,强调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混合式教学能更高效地组织班级教学活动[18]、实现学习结果可视化[19],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9](10),[20]。此外,有的学者尝试从单一技能类英语课程入手,探讨POA融合该技能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汤金汶以《大学英语写作和翻译》这门课为例,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POA教学法的使用能对学生进行有效驱动,在教学过程中保证课程思政的内容和知识、技能的习得紧密结合,进而实现有效达成[21];何佳和胡碧媛以POA 为指导,设计了大学英语演讲课堂课程思政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该课程设计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22];朱成棋则论证了POA 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课程思政教学的正向作用,强调POA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实现价值引领的同时,提高口语产出能力[23]。
可以看出,学界对“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大多聚焦微观设计,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框架对单元或单一技能进行设计、实践,思政目标多为在增进学生对本国文化认识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缺乏聚焦地方文化的教学实验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指出,大学英语应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学校特色”[6](6)。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岭南,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岭南地区,学生对岭南文化有天然的亲近感,增进对岭南文化的了解也符合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因此,笔者以POA 为理论指导,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丰富的校史资源和本土岭南文化资源,促进学生对本校、本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领会岭南文化开放、兼容、务实、创新的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掌握用英语传播地方文化的能力,以期为大湾区建设输送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教学主题
笔者以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一个单元为例,在POA 的指导下,对所授班级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所用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单元主题“Hero”(英雄)。习近平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24]。通过本单元对英雄事迹的学习和讨论,在大学生中弘扬英雄情怀,鼓励他们争做新时代“平民英雄”;同时,为了传播岭南文化,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本单元教学聚焦岭南英雄,促使学生在对岭南英雄事迹的学习中,了解岭南文化,领会岭南文化精神,掌握用英语传播地方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除了要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还应利用好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实习等课外实践活动,从而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的方针。利用第二课堂的实效性,将语言学习和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25]。基于此,本单元教学的产出任务设定为“在学校举行的岭南文化周上宣讲岭南英雄”。要完成该单元任务,就语言层面而言,需要掌握与英雄相关的语言表达;就文化层面而言,需要了解与岭南英雄相关的背景知识;就认知层面而言,需要综合运用对比、总结、评价等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对材料进行提炼和分析;就技能而言,会锻炼到信息搜索能力、写作和演讲技能、小组协作技能等各项能力,教学任务具备高阶性和挑战性。基于此,本单元“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目标,即通过对课文和补充材料的学习,识记与英雄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技能目标,即掌握“topic sentence-supporting details-conclusion”(TSC)的段落写作手法,并用此结构描述岭南英雄的事迹;思政目标,即在学习岭南英雄事迹的同时,领会岭南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争做新时代的英雄。
(三)教学模式
单元教学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任务按Bloom 的认知目标分类,细分为“低认知层级”和“高认知层级”两部分。Bloom 基于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将教学目标分为六大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6],表现出教学目标“渐进积累的层级性”[27]。Krathwohl 对该分类体系进行了重新修订,将“认知过程”维度从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27](119)。本研究采用我国研究者常用的“前二后四”的划分法,即低认知层级涵盖知识、理解类问题,高认知层级涵盖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类问题[27](119)。低认知层级的内容主要通过线上进行,课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端推送给学生,完成识记、理解内容的自主学习。多媒体和网络所具有的“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的特点[28],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个性化教学得以真正实现。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大数据,能“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29]。因此,教师通过平台监测学习进度,给予点对点的个性化的反馈,并根据在线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线下教学内容。高认知层级的教学内容则主要通过线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线下教学部分内容的难度层层递进,逐步促进学生高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掌握单元语言点和课后理解后,应用所学语言点对单元主题进行拓展和讨论,对“英雄”的定义进行批判性思考,并综合运用单元所学词汇、写作结构和技巧,完成小组任务——“介绍岭南地区的一位英雄”,最后汇总班级小组成果,制作成《岭南英雄录》,在“岭南文化周”上进行宣讲。
(四)教学过程
POA 的教学流程涵盖3 个阶段:1.驱动(motivating);2.促成 (enabling); 3.评价(accessing)[9](548)。本次教学实验遵循POA 的三个环节,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驱动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POA 将产出任务的“驱动”置于单元的开头,“驱动”具体包括3 个环节:(1)教师呈现交际场景;(2)学生尝试产出;(3)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9](553)。基于此,本单元“驱动”环节的教学设计如下(见表1):
表1 Book1 Unit4“驱动”环节教学设计
胡杰辉认为,在教学中,语言和能力目标应“始终显性存在”,但思政教学目标“应从传统的教师设计隐性、学生学习隐性过渡到教师设计显性、学生学习隐性”[5](56),这与课程思政所要求的“润物细无声地达到育人效果”是一致的。因此,本单元在介绍教学目标时,让学生明确语言和能力两方面的显性教学目标,而隐性的思政教学目标,则通过在引领学生学习岭南英雄事迹的同时,提升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领会岭南精神,并掌握用英语传播地方文化的能力。
2.促成
在促成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为学生从内容、语言、结构三个环节提供输入材料,并指导学生围绕产出任务,有选择地对材料进行学习。三个环节分步进行,逐步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具体促成步骤如下:
(1)内容促成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位岭南英雄的事迹,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校本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参观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学生能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了解母校发展历史,增进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参观本地纪念馆,如广州烈士陵园,学生能在了解革命先烈光辉事迹的同时,增强爱国爱校情怀,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通过登录本校大学英语课程为宣传岭南文化所建立的“岭南文化英语导读”公众号,学生能通过课件、视频、海报等多模态的内容,在短时间内集中了解岭南文化。同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文献、互联网、书刊等多种方式收集英雄事迹。利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学生能了解到不同叙述视角、体裁和时间跨度对同一事件不同的阐释和评价,再通过整合和归纳,获得对该英雄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不同体裁语言风格的不同:文献的严谨客观、小说的生动细腻、互联网的开放性等,从而综合各项优点,撰写各自的宣传文稿。
(2)语言促成
课前,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相关词汇文档和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在提供输入材料时,注意结合时事选择材料,如抗疫英雄、中国航天等相关英语视频,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时效性和感染力,同时通过鲜活的事例,让学生领会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航天精神。在线上自主学习内容后安排小测,通过小测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堂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教师首先针对小测情况进行共性问题的讲解,随后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文,总结叙述英雄事迹的常用句型。最后,教师设置强化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语言点进行输出尝试。
(3)结构促成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段落,总结出“Topic sentence(主题句)-Supporting details(支撑论据)-Conclusion(总结)(TSC)”的段落写作结构。TSC 结构属于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比较熟悉,但应该如何选择论据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是学生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内容。在此环节,教师引领学生分析课文的论据特点,得出“(hero’s story)英雄本人的事迹+(quotation)他人评价”的论据模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要使论证显得客观,应从多角度对同一观点进行论证。随后,教师要求各小组使用该结构修订小组演讲稿,并进行即时演讲。
在促成阶段的教学过程设计体现渐进性,教学活动从理解输入到语言产出,从词汇、句子、段落篇章,层层递进地为学生搭建脚手架,逐步提升学生的产出能力。同时,把对岭南文化的学习融入语言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思政支架与语言支架有机协调”[5](57)。
3.评价
“产出导向法”创新性地构建了“师生合作评价”(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TSCA)的评价模式,以提高对学生产出任务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30]。TSCA 分为课前准备、课内实施和课后活动3 个阶段,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机器评分等多方面有机组成,弥补了单一评价形式的不足,也凸显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优势作用[30](39)。基于笔者所在学校大学英语总学分削减的实际情况,笔者对TSCA 进行了创造性的借鉴和应用,以适应本校的教学现状。在本学时的评价环节,借鉴了TSCA 多维度评价主体和分阶段评价的方式,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在每个小组演讲后,教师对演讲进行即时评价,主要肯定优点,并梳理普遍存在的典型性问题。在演讲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演讲进行总结和反思,要求小组根据总结重新修改演讲稿。课后,小组将演讲稿上传至批改网进行机器评分。利用机器评分,能有效减轻教师因为班级规模较大而承担过重的工作量问题;同时,也能为每位学生的产出任务提供及时的反馈。但仅仅依靠机器评分,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产出质量,这是由于批改网对学生的“自主修改行为及其动机的驱动力不强”所导致的[31]。因此,在机器评分的基础上,学生在线互评,最后教师对演讲稿进行普查或抽查,推选出优秀范文供学习参考;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次修改宣传稿,最后以班级为单位,汇总制作成《岭南英雄册》,用于“岭南文化周”的宣讲活动。
三、评价和反思
在单元教学结束后,笔者就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在授课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以不记名的方式在线收集数据,共回收有效问卷279 份。
通过系统的行为养成,员工规范操作意识得到增强,文明规范的操作行为广为普及,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人人遵守安全规则、人人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人人养成规范的安全作业行为的氛围。
(一)学生评价
1.对思政效果的评价
在被问及“您的大学英语老师传递的价值观与教学主题紧密相关且自然融入”时,除了3位同学选择“不太符合”,其他学生都认为“比较或非常符合”;同时,约60%的同学认为在大学英语课程中需要融入课程思政,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POA 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性,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达到育人目标。
2.对学习收获的评价
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融入思政的大学英语学习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且将近90%的同学认为经过课程学习后,能用外语介绍岭南英雄、传播岭南文化,反映了在POA 指导下,知识、能力、育人“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同步实现,印证了POA 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二)教师本人的反思
1.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感受到了在POA 指导下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
首先,POA 以产出任务进行“驱动”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明确产出任务后,学生的学习目标性更强,也更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输入材料,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产出活动,有利于解决传统大学英语课堂“费时低效”、学生学习效能感普遍偏低的问题。
同时,POA 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多次输出、反思的机会。在整个单元教学任务中,学生总共对产出任务进行了3 次输出和3 次修订。通过对同一内容进行多次加工处理,能“促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又有助于加工结果进入长时记忆,是提高外语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所在”[30](42)。与此同时,通过反复的讨论和修订,学生的产出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好的产出成果能为学生增加学习效能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最后,以POA 为指导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符合“金课”的建设要求。金课的标准可以用“两性一度”来归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32]。为了完成产出任务,就认知层面而言,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对比、总结、评价等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对材料进行提炼和分析;就技能而言,会锻炼到信息搜索能力、写作和演讲技能、小组协作技能等各项能力,教学任务具备高阶性和挑战性。本单元教学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对地方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从而达到弘扬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用英语传播地方文化的目标。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首先,在进行班级讨论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大班级授课中因为受制于课堂时间而难以全面总结和归纳学生观点的问题。例如,在本单元讨论“英雄”的定义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小组的英雄宣传文稿,各自总结出所选英雄具备的品质,并使用手机发送到在线讨论板。利用线上平台分享学习心得,也能有效解决部分学生不敢当众分享个人观点的问题,降低学习焦虑感。然后,教师使用在线讨论板的“词云”功能,总结出班级学生对英雄定义的“高频词”,从而得出同学们对英雄的普遍定义。
其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例如,在问及“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到先进事迹等积极内容,你的感受如何”时,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受故事的感染,但仅有39%的学生表示会向他们学习,说明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教师应聚焦思政元素进行拓展和延伸,以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在通过在线讨论板归纳出同学们对英雄的定义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作为普通人,如何向英雄学习。在学生发表个人感想后,教师带领同学们总结普通人应学习英雄的精神品质,并引用习近平的讲话“将非凡工作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句“Today,our heroes are everyday heroes to whom we can relate to”(现如今,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理解,号召他们向英雄学习。
最后,问卷调查还反映了学生对新兴教学法的适应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在高校课堂中,各类交互式、问题导向式、基于任务式的新兴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仍然习惯课堂上由老师主导和讲解,这一点同样反映在问卷上:64%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的思政教育应通过教师讲解进行。这说明多数学生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肯定了小组协作、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占比均为55%以上),说明学生认可以POA 为指导的教学活动,但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交互式、任务式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思辨能力及协作能力等,对学生学习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中介作用,搭建“脚手架”,以协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
结 语
本次教学实验尝试使用“产出导向法”,遵循“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创造“学习的饥饿感”,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学生学习自主性有所提高;另外,单元的产出任务兼具高阶性和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三全育人”教育改革目标得以落实,在大学英语中开展课程思政,能有效促进知识、能力和育人“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的有机统一,培养拥有专业技能和文化自信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本次教学实践反映了知识、能力、育人“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同步实现,印证了将POA 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在融入思政教育时,教师可基于学情分析,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和学生需求,自然地融入地方文化思政元素,以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习得用英语传播地方文化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思政元素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对思政元素进行拓展和延伸。本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为今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