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运动损伤原因及其安全防护技术
2022-06-21杨正鑫杨旭
杨正鑫 杨旭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271-02
摘 要 为了能够实现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重视在高校中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积极开展高校体育运动就是十分重要的一步。随着对高校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保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成为了高校积极开展的活动之一。在高校体育运动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运动损伤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不但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也为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便。文章通过分析高校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的成因,提出安全防护建议,旨在为高校体育运动中减少运动损伤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高校体育 运动损伤 安全防护
高校通過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帮助大学生在增强自身体质的同时,锻炼了大学生的意志力,提升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开展日常体育运动时,高校教师要将保障学生运动安全、做好运动防护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开展起来。通过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避免因运动损伤带来的身心创伤。在充分调动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同时,保障体育运动最大限度的带给学生正向影响,符合学校和社会完成大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初衷。
一、开展高校体育运动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高校开展体育运动的初衷主要就是为了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身体机能都得到提升和锻炼,帮助高校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同时,使未来社会建设者也能拥有团队合作精神、勇于拼搏奋斗的价值观,以确保能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在高校开展体育运动时,相关的组织者和教师都没有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认为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实际上,运动损伤造成的危害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不便,有些运动损伤事故甚至有可能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对学生本人和学校都带来及其恶劣的后果。因此,高校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必须将安全防护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通过积极思考安全防护的实际执行方式和内容,提升安全防护效果,保障学生安全的开展体育运动。
二、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的成因
在分析运动损伤成因时,具体可以根据急性和慢性两类进行划分。急性损伤常常具有症状明显、病情突发、症感强烈等特征,治疗周期一般在一个月以内;慢性损伤则常常由于治疗措施不得当、或劳损导致,治疗周期一般超过半年。综合两种运动损伤类型,能够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出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的成因。
(一)认识程度层面
部分高校在开展体育运动时,没有对具体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对运动损伤概念也一知半解。这就造成了在开展体育运动时,教师仅仅对运动的基本动作要领进行教授和组织活动,并没有从基础理论常识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讲解,甚至有些教师自身对理论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严重不足。这就不可避免导致教师在开展不同的体育运动教学时没有根据具体的运动特点、肌肉组织的发力、力量控制、实施运动前要达到的身体基本条件、身体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等内容,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和组织互动。缺少了这些理论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学生就无法了解到自己在进行这些运动时需要关注的重点。由于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程度不足,在没有充分认识到运动的特点和重难点前,就盲目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这就难免会造成运动损伤。
(二)防范意识层面
一些高校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对相关的防范意识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在运动过程中没有做好对学生的防护工作,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由于防范意识的不足,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运动时,没有做好充足热身活动。另外,有些运动由于需要穿戴特殊的运动装备,如果学校在组织相关体育运动时没有充足的防范意识,就有可能由于装备佩戴不规范导致出现运动损伤。以上这些情况都充分表明在高校开展体育运动时,要充分的具备相关运动防范意识,在体育运动全过程加强有关监督和教育工作,保障体育活动能在可控的范围内展开。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也应当严格遵照教师的指导参与活动,保障自身的身体安全。
(三)活动执行层面
大学生由于较年轻、易冲动,在参与高校组织的体育运动中往往为了争强好胜,不能够严格按照活动规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最后造成了自身身体创伤。例如,在开展足球运动时学生往往由于追求胜利或寻求刺激,在肌肉力量和关节负荷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肢体碰撞、拼抢动作,极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撕裂等情况。
(四)硬件设施层面
尽管许多高校对开展体育运动都有足够的重视,也越来越积极的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体育运动。但由于高校的发展历史悠久、教育资金不足客观原因,导致一些基础的运动器械、运动设施、运动场地普遍落后,在没有充足的硬件设施支撑的情况下开展体育运动,就无法达到活动或教学的目的。例如,有些高校由于没有专业的足球草坪,学生会选择在砂石跑道或水泥空地上进行活动,极容易在运动过程中摔伤。这些硬件设施带来的安全隐患,最终极易造成学生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
(五)运动强度层面
有些运动损伤的出现与运动强度过高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我国高校中非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运动员占大多数,面对一些需要高爆发力等运动强度较高的运动时,很容易出现关节损伤或肌肉拉伤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类运动损伤,除了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也让学生对于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未来学校组织体育活动时,可能会由于曾经的运动损伤导致学生参与度降低。另外还有一些体育活动需要学生身体局部承受力要有较高的水平,如果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没有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就容易出现因运动过量或局部负担过重造成不可逆的运动损伤。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也有可能由于对自我身体素质的评估不足,导致在运动时盲目追求过高的运动量,导致身体负荷过重而造成运动损伤。
三、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的安全防护技术
(一)强化师生的运动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培养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防护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体育活动全程强化运动安全意识,才能实现有效的安全防护。第一,在开始体育运动之前,就需要在理论知识层面培养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的认识,理解并重视安全防护的作用,通过系统全面的了解相关运动的专业知识和有关安全防护知识,才能保障今后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尽量避免发生运动损伤。在开展这类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并积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工作,使运动损伤和安全防护的教学内容不机械刻板,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记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向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运动损伤视频资料,在让学生了解到运动本身特点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该项运动可能会造成的运动损伤后果和成因。教师还可以通过专业的示范向学生展示运动场上必要的急救措施,帮助学生在出现运动损伤时能第一时间处理,避免运动损伤程度加剧。教师还可以考虑邀请学校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清自身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保障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有限考虑自身的安全,降低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由于过高的心理预期导致的盲目冲动,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一些过激行为,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学校在开展体育运动的全程也要及时关注每一位参与学生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学生的身体承载负荷过重,应及时干预或调节运动内容,保障运动过程中尽量不发生运动损伤。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学校在开展体育运动时,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良好习惯。这需要教师在开展具体的体育可能或体育活动时,更加关注各个细节,通过高频次的规范动作展示和纠正错误动作,保障学生的运动习惯不出现错误。不论开展哪项体育运动,教师都要强化学生对于热身运动的重视,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开展热身运动除了能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更好的运动表现,还能保证不造成运动损伤。例如,高校在开展马拉松活动时,要针对大腿后群肌肉力量的负荷增加,做好相关肌群的拉伸训练,防止学生长期由于跑动造成的肌肉拉伤。教师在进行力量训练、稳定性训练、爆发力训练和灵活性训练等这类专项运动训练中,要注意调整学生的具体动作,保证学生不以错误的动作开展专项训练,如此不但能够让专项训练更具实际效果,也能避免因不良运动习惯导致运动损伤。
(三)注意做好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
高校组织体育运动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在避免运动损伤的前提下按照教学目标任务开展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高校在开展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时,应注意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分析运动损伤高发的类别。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教育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通过结合具体的体育运动目标人物和活动内容,可以更具创新意识的开展多种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培养不同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这个过程中,高校需要全面重视起运动损伤和安全防护工作,对于相关的硬件设备设施要有计划、规范的进行巡检和维护,保障硬件设备设施能够符合安全防护要求。同时,高校要重视相关资金的拨付和使用,保障高校的体育运动设备设施不与社会和具体运动要求脱节。
(四)科学合理的设置运动项目内容
由于高校学生盲目的参与一些高负荷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很容造成运动损伤。学校和教师在开展具体活动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全面综合的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对将要参与体育活动和教学课程进行必要的调研评估。这需要从学生以往是否出现运动损伤、具体运动项目的受力部位等各方面都要有细化的调查研究,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活动要求相匹配,一旦发现学生曾经出现运动损伤或运动项目可能造成学生身体符合过重的情况,应及时调整体育活动内容或教学课程内容。另外,学校和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运动项目训练指标时,也要注意根据学生身体情况进行数据的优化调整,保证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不出现超负荷的情况。
四、结语
随着高校对体育活动重视程度的加深,运动损伤和安全防护要格外的重视起来。在保障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锻炼出强健的体魄、磨炼出坚强的意识同时,不以损害身体机能、造成运动损伤为代价。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的体育活动,以预防为主,在体育活动的全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因错误的运动习惯、运动方式和冲动的心理等因素造成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孙家辉.篮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类型及成因分析——以南京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03):144-146.
[2]高亮.體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对策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