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家长有效参与活动的策略

2022-06-21方丹萍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幼儿教育

方丹萍

摘 要:在“亲子游戏棋”家园融合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观念转变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帮助家长树立主人翁意识;课程引领深化和融合优化家长参与过程,激发家长积极与幼儿园、教师合作的态度;邀请家长持续且有效參与到幼儿园家园共育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幼儿、家长的共同成长,构建家园融合共同体,促进幼儿全面且富有个性地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家长有效参与各种活动。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深化;亲子关系

近年来,幼儿园致力于开发“棋”游戏的园本教材,积累了丰富的游戏棋类活动经验。幼儿园棋课程关注的是幼儿的兴趣生成,游戏棋虽然也注重生成、自制、创新,但从幼儿层面生发而来,会显得比较困难。而主题游戏棋制作与活动展开又太费时间和精力,教师在其组织过程中存在力量不足现象,从而制约游戏棋活动的有效开展。通过家长有效参与游戏棋课程建设与过程实践,进一步改变家长参与活动的价值认识,转变认识不足、无所谓的态度,并“突破”幼儿活动主体的缺失和促进家长从互动的单向性向多向转变。为促进幼儿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途经,现将以“亲子游戏棋”家园融合的探索为例,谈如何让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各项活动的策略。

一、观念引领——促使家长积极参与

教师对家长的引导,及家长对自身在幼儿园中的角色认识,是家园能否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家长有效参与的关键。本园的“游戏棋”课程实施,意在树立“乐于参与、积极主动”的家长形象。家长是学校的合作伙伴,对棋类游戏的想法建议应适当纳入课程计划中,让家长明白能够有效参加幼儿园活动是家长的权利,也是义务。但是树立这样的形象,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幼儿园致力于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让教师和家长在体检和分享中反思及总结,从而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塑造家长新形象。众所周知,人的思想指挥着人的行动。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从观念思想上认可了,采用家长沙龙的组织形式挖掘有效参与,通过互动讨论、助教、反思的等活动方式展开,才会让家长积极有效地参与活动。

幼儿园在班级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沙龙活动。通过幼儿棋类游戏的情景再现,组织家长探讨交流在棋类游戏中的参与度,让家长明白自身在幼儿园棋类游戏课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促使家长形成有效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意识,也能让教师有机会聆听家长的真实想法,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通过沙龙活动,改变家长观念,家长可以像教师一样走进幼儿园,可以和教师一起制定棋课程计划,制作棋盘、棋子,和幼儿一起玩棋游戏,与幼儿园一起有效促进棋课程的学习和发展。

(一)家长助教——感受参与力量

在幼儿园棋课程实施中,引导家长凭借自身的优势或专业,以助教身份走进班级,有效参与。例如,在亲子游戏棋自制活动中,笔者了解到班级一位家长是交通警察,引导他自制交通棋,以助教身份参与到幼儿园课程活动中。活动中家长穿戴交通警察服装,讲述下棋规则,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导观察、记录和反思,并帮助幼儿用文字和图画记录自己的想法。在助教过程中,家长观察到教师是如何倾听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支持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等的教育行为,从而能理解教师的专业性,学习到更好地教育方法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家长从另一角度感受到活动的力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分享反思——重塑参与形象

在每次家长沙龙活动或家长助教活动结束后,提醒家长第一时间将有效参与活动想法分享到班级群里。在学期末,班级组织一次全体家长的分享反思会,围绕活动让大家畅所欲言,表达出参与幼儿园亲子游戏棋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反思会分三个环节“回顾活动—分享经验—讨论话题”。活动回顾中,将每次家长沙龙活动研讨的话题及家长助教的互动过程制作成视频。家长和教师一同观看视频回顾,分享经验环节中,请部分家长分享自身参与家长助教活动的精彩瞬间及参与后的感受,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让家长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的话题讨论中,家长以问卷调查形式,围绕“在家长助教中,您看到了怎样的家长形象”“接下来,您想怎样参加到班级的棋课程中”“您对幼儿园支持家长参与棋课程有怎样的建议和期待”等话题,教师对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文稿,分享到班级群。

二、课程引领——深化家长参与过程

家长要真正有效参与幼儿园活动,首先要了解活动内容以及课程建设的目的,才能理解和认同幼儿园活动的理念和目标,才能让家长逐步有效地融入学校活动。

(一)家长角色转换——“教师”解说员

在实施亲子游戏棋课程前,每个班级都要详细介绍园本游戏棋课程理念、目标和实施途径。结合具体案例《认识棋课程》,如:什么是幼儿园棋课程?棋课程与其他课程有何不同?在棋课程中幼儿是怎样学习的?教师又是如何支持幼儿学习的?棋教学对幼儿的益处又有哪些?家长又该如何参与幼儿园的棋课程?通过棋课程介绍会,使家长由浅入深地了解幼儿园的棋教学,并认同游戏棋课程理念,乐于参与到亲子游戏棋中。在课程介绍会上,教师适时介绍接下来可能开展的“亲子游戏棋”课程活动,征求家长对活动的建议和想法,并请家长思考如何参与下一阶段的课程活动。在介绍会后,教师整理出《幼儿园棋课程教学的介绍》发放给家长,为家长更好地学习幼儿园的棋课程提供资源。

(二)家长角色替代——“环境”解说员

环境不仅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也是课程的“讲述者”,是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个窗口。从幼儿园大门两旁开始,直至幼儿园的过道顶上,都张贴了棋内容,幼儿园“阅读吧”设置了课程书架,摆放了关于棋类游戏的各种书籍,便于家长随时翻阅,从而了解幼儿园棋课程活动。每个班级的走廊、主题墙上都有棋课程的身影,教师把幼儿参与棋游戏的点滴进展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家长清楚看到幼儿的进步和课程开展的进度。对于一些经常缺席的家长,教师会及时在班级群里分享幼儿的参与过程。幼儿园的游戏棋课程,努力创设看得见的棋文化,让环境真正成为讲述者,让家长通过棋环境布置,了解幼儿园的棋文化课程,从而开始有效参与亲子游戏棋的创作。

三、全程融合——优化家长参与成果

家长在明晰自身的角色和作用后,了解课程并与教师建立对话与合作的关系,并进一步优化家长参与活动的制定、实施、评价等过程,引领家长深度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从而达到参与成果巩固的目的。

(一)扎实基础——参与计划制定

“亲子游戏棋”开展之初,教师通过沙龙、网络交流方式邀请家长共同讨论该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发展方向、初步活动规划等问题。如教师事先发放调查表,让家长和幼儿围绕棋游戏课程,说说感兴趣的棋内容,也可谈谈在制作游戏棋过程可能会碰到的困难。教师根据反馈表,将幼儿和家长感兴趣的内容及问题纳入到计划中。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家长参与制定棋课程计划,也将共同审议棋课程的发展方向。

(二)关键推动——参与活动实施

帮助助教家长确定游戏棋内容,助教活动方案等,让参与的家长明确自身角色承担的指导任务。在每一次家长担任助教前,教师与家长都要进行深度沟通,此外还邀请家长参与到每周教师团体课程审议中。家长通过聆听教师团队的发言,观看幼儿的活动图片、视频,与教师共同解读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并由此共同制定下一阶段的棋课程活动计划。

(三)优化结果——参与活动评价

家长既是参与者,也是活动的评价者。在活动结束阶段,幼儿园策划和筹备亲子游戏棋展示、亲子棋擂台赛等大型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参观及评价,完成调查表“您认为通过亲子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您认为棋课程的不足之处又在哪里”等等。并请家长一起整理亲子棋游戏活动中的相关资料,如:作品、图片、视频、观察日记等。在回顾和整理中,家长清晰地看到亲子棋游戏中孩子的点滴进步,更加坚信亲子游戏棋带给幼儿园的益处,为家园融合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棋课程评价,对完善幼儿园棋课程评价主体,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結语

通过“亲子游戏棋”家园融合的策略实施,笔者深切体会到,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利用观念转变激发家长参与热情,帮助家长树立主人翁意识;课程引领深化和融合优化家长参与过程,激发家长积极与幼儿园、教师合作的态度;邀请家长持续且有效参与到幼儿园家园共育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幼儿、家长的共同成长。这也是家长有效参与活动及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共同的心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丹.新农村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现状及推动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

[3]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幼儿教育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