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2-06-21钟宝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4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工作小学

钟宝莹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应当成为小学辅导员工作任务的重心。本文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强化协同,多措并举”“监督互评,引导巩固”这四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辅导员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方法策略,以期能够为小学辅导员德育工作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行为习惯

德育工作指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辅导员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围绕《中小学生守则》制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将其在教育工作中落到实处。积极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小学阶段的儿童认知能力尚未健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源于教师、父母及其他长辈,对某一行为的好坏评判也往往基于长辈的言行,并且会对大人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并长此形成习惯。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长,即便辅导员每周在同一个班级课堂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长期处于同一个校园环境中,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必然会对某些学生造成影响。因此,在校园内外,辅导员应当以身作则,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首先,辅导员要树立以身作则的榜样意识,积极提升自我修养。其次,要在教学实践中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要在校园生活中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生,凡是违背教師准则、违背道德乃至违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具有良好价值取向的事情要多做、常做,通过一些微小的事情影响学生。比如坚持向其他教师或学生问好,积极与学生一起参加劳动,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不大声说话、手机保持静音等,以此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行为习惯,在无形中实现对小学生德育的培养。

二、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小学阶段使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开始,也是进行德育工作的最佳阶段,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意志力不够坚定,许多事情很少能够做到长期坚持,鉴于此,应当在少先队活动中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能采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小学辅导员应当与各学科教师一起积极构建德育工作计划,在以德育课为中心的基础上,共同对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施加作用力,使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守时的习惯,一方面小学辅导员可通过少先队活动向学生灌输守时观念,另一方面,还可以协同其他学科老师,对学生不守时的行为进行指正,使之能够有意识地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三、强化协同,多措并举

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往往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好的成效。可在家庭“老-中-青”的成员结构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思想认知与行为习惯往往存在较大偏差,甚至存在与德育工作内容相违背的情况。因此,强化家校之间的协同感,多措并举地提高小学生行为规范显得很有必要。

强化家校协同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小学辅导员可以借助开展各类少先队活动与家长们展开沟通,例如:可以就少先队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汇总,如迟到、爱说脏话、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课堂等集体环境中大声喧哗等。辅导员可以以此举例说明家长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同时强调不良行为习惯对小学生今后成长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以达到强化家长意识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就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辅导员还能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强化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如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家校交流群,在群中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文章、案例等内容,引导家长培育良好家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此强化协同效应,最大限度提高小学生行为规范。

四、监督互评,引导巩固

监督评价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德育工作虽然难以同其他学科一般进行量化评价与监督,但监督评价对提升小学生德育水平、规范小学生行为方式的作用却不应被忽视。辅导员可以借助小学生个人荣誉感强烈的特点,通过监督评价的方式,树立标杆,促使优秀学生带动周边同学,达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每个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数量众多,往往会监督不全,因此可以采取以辅导员为核心,结合学生互相监督、互相评价的模式广泛而深入地推进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

在采取监督互评的方式时,学生是主体,由学生完成日常的监督、评价工作,而辅导员则是统筹者,由辅导员对学生发展状况做出阶段性总结。在具体操作中,为了确保公正公平,辅导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数名学生共同担任监督者、记录者的角色,比如参加活动是否迟到了、是都有每天坚持阅读、是否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等。而辅导员在进行总结评价时,则应把握尺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学生的闪光点,另一方面要杜绝一味的批评教育,以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其积极性。对于综合评价靠前者,则可通过奖励小红花、授予荣誉称号、微信群里点名表扬等等方式进行认可,使优秀学生的荣誉感得到满足,同时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以此促进校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风气的形成。

总而言之,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各方共同参与,长期不懈地进行引导,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辅导员一方面要积极提升自我修养,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多方力量共同提升小学生行为规范,为小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朋娜.春风化雨助力学生成人成才——学生德育培养案例分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8):201-203.

[2]李田梅.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J].科教导刊(下旬),2018(10):141-142.

[3]章智.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5):384-385,388.

[4]曲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8):239,241.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德育工作小学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