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助力数学广角教学
2022-06-21汪蕾
汪蕾
摘 要: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具有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数学广角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板块,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有步骤地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以《田忌赛马》为例,浅谈思维可视化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田忌赛马》
一、教材对思维可视化的要求
(一)初读教材
《田忌赛马》一课以古代军事家田忌的一则小故事为载体,教材中呈现两个学生在研究田忌赛马的策略,先用列表法研究田忌所赢的那场比赛,再用第二个表格将双方对战的所有可能性进行罗列。
(二)再读教材
两个表格的呈现就是要把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视化,通过观察表格中各项信息发现田忌赛马策略的唯一性和优越性,进而掌握策略并进行应用。笔者认为教材一共有三个目的:
1. 引导学生用枚举的方法将田忌的所有应对方案可视化,并从中寻找取胜的方法;
2. 讨论田忌赛马获胜的奥秘,即为什么只有这种方法能获胜;
3. 田忌赛马的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应用
【片段一】看视频,明规则,利用可视化展示比赛过程
看第一次赛马的视频。
师:赛马的结果怎样?
生:田忌输了,因为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王的要慢一点,所以三场都输了。
师:我们可以将这场比赛记录下来。
在此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赛过程,并记录在表格中,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不上齐王”,体会到想要赢得比赛非常困难,为后续感受田忌策略的高明做铺垫。
【片段二】循规律,填表格,利用可视化展示学生思维
师:在刚才的故事里,田忌大将军赛马输了,那么是不是田忌一定会输,他有没有获胜的办法?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出示表格)
活动要求:同桌合作,尽可能多地帮田忌找到应对方案,并写清每场比赛的胜负和获胜方。
学生利用表格枚举,将点状的思维直观展示,逐步发现各种方案之间的关联。让学生自己将点状的发现进行整理,继而生成更高阶的思维。在反馈中,学生发现在罗列方案时可以有规律、有顺序地思考:第一场比赛先出上等马,第二、三场换一下出马的顺序,这样就有两个方案了;第一场比赛先出中等马,后两场再换出马的顺序,又是两种方案;最后第一场先出下等马,又生成两种方案。
【片段三】看表格,谈发现,利用可视化发现获胜策略
师:仔细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只要齐王出上等马,这场比赛就一定是齐王赢!
生2:我发现田忌的下等马全输。
生3:我发现如果相同等级的马进行比赛,田忌会三场全输,是最糟糕的方案。只要调换一下出场顺序,至少能赢一场。
生4:我发现只有1种方法能赢!
师:六种方法里面,居然只有一种能够胜利,这个方法真是太高明了!
学生根据表格中的信息,通过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将可视化的信息一一提取,而且交流的过程也是互相启发的过程,到后来学生的发现越来越多,挖掘越来越深,思维含量越来越高,扎扎实实地感受到了田忌赛马策略的优越性,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更好。
【片段四】再赛马,找策略,思维可视化助力分层教学
师:为什么别的策略都输,只有这一种能赢呢?
生:以自己最弱的下等马去对对方最强的上等马,消耗对方实力,保存自己的实力。
师:用最弱→最强,这个安排真是太妙了!
师:既然大家都已经知道怎么赢了,那我们就来赛一赛马吧。看看你用这个高明的策略,能否赢过老师?
选定一名学生来与教师演示赛马过程。学生用田忌的马先出,教师用齐王的马后出,一边口头“赛马”,一边将过程记录在黑板上,最后的结果田忌还是输了。
讨论:为什么你已经知道获胜的策略了,还是不能赢过老师呢?
其他学生:让老师先出!
师:你们的意思是,只要老师先出马,你们就能赢?
生:对!
师:好,我们再赛一次,我先出。
教师先出,学生后出,准确地运用最弱对最强的策略,最后学生获得胜利。
得出结论:看来要想赢,一定要对方先出!我们把这种策略叫作后发制人。
看第二次赛马视频,得出“知己知彼”。
师:孙膑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军事家,你们的想法居然跟他不谋而合。既然孙膑有这么好的策略,他为什么一开始不说?(通过第一场比赛,了解了双方的实力,这才想到这种策略)原来先要了解双方实力,才能想出应对的方法,这叫作“知己知彼”。
教学流程的层次性,必定会使得学生思维层层递进;而想要让数学课堂呈现渐进的层次感,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着力于每一个环节引导、协助全体学生主动地思考,并将思考逐步深入。
第一个层次:先前学生已经结合表格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齐王的上等马是所有马中最快的,田忌的下等马是最慢的,所以用下等马把齐王最好的上等马“浪费”,即要“最弱→最强”保存实力。
第二个层次:师生赛马,一开始学生还是输。教师将比赛过程记录在黑板上,让比赛的过程可视,这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慢慢地,一些学生回过神来,发现光知道“最弱→最强”这个秘诀还不行,必须后出才能控制局面,才能将这个策略用出来,于是喊“让老师先出”。学生通过第一次师生赛马的失败和讨论,得出要“后发制人”,并且在第二次师生赛马过程中得到了运用,最终赢得了比赛。
第三个层次:看完视频后半段,思考为什么第一次没有赢,明白了为什么孙膑在第一次比赛完才把获胜策略说出来的原因,即比赛之前还得“知己知彼”,先了解清楚双方的实力才能找到应对策略。
三、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常用的可视化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很多概念、算理及其相互关系的揭示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觉得困难,难以理解,或是感受和体验不够深刻,掌握效果就会很不理想。此时,可视化手段就能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难题。
(一)概念教学中的可视化
通过图示的方法将一些数学概念直观呈现给学生,比如在“认识分数”中,从月饼的平均分抽象出图形圆的等分,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再经历画一画、折一折等过程,学生自然就掌握了分数的概念。
(二)计算教学中的可视化
计算教学看似跟数打交道,但要真正理解算理就脱离不了可视化的帮助。一般我们会用小棒图、圆片图、图形的分割等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一年级最简单的加减法要让学生在小棒图上圈一圈来理解。到了三年级的笔算乘法,例题中依然是小棒图来帮助理解算理。教学进位乘法,如果没有图示帮助,学生要理解算理就会非常困难。在六年级学习分数乘法,依然需要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由此可见,可视化在计算教学中作用不可忽略。
(三)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可视化
“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往往是不可见的,而且由于解决问题多由文字描述数学信息和问题,这让一部分阅读能力欠佳的学生十分困扰。如果我们利用可视化的手段,将文字信息转化为简明的图示,难度将大大下降。如三年级上册的“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前一个例题利用草图来描述信息和问题,后一个例题利用线段图来表征,有了直观感受,学生知道该如何解答。这样的草图逐步过渡为线段图,适当抽象,但也更加简明。
除了以上三种课常用的可视化手段,数学教学中还有列表法、思维导图等思维可视化的手段,它们时时处处存在于教学之中。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也要通过更先进的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堂可视化程度更高,让学生经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过程。607064C2-95D0-40E2-897E-1CB9BC08E4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