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坦因三大考古报告再版价值简述

2022-06-21罗财勇唐娟

出版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斯坦因

罗财勇 唐娟

摘 要:《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是奥雷尔·斯坦因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在中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考察后撰写的考古报告,记录了他三次探险的全部过程,刊布了他考察的全部成果。三部考古报告中译本分别于1998年、2004年、2009年首次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根据这三部考古报告的价值和市场需求,对其进行了修订再版及深度开发,进一步挖掘其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术层面,提供更便捷的查阅范本;文化层面,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社会层面,利用考古成果,实现新表达,探索未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斯坦因 考古报告 再版图书 学术价值

奥雷尔·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英国人,原籍匈牙利,20世纪上半叶享誉世界的考古探险家和东方学学者。

斯坦因分别于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到中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考古探险。1930年,斯坦因第四次探险因中国学术界的抵制和反对而未能实现。

《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西域考古图记》和《亚洲腹地考古图记》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较全面地记述了新疆汉唐时期的遗迹、遗物、千佛洞佛教艺术以及敦煌石室的宝藏,并以大量的文字和图版将精美的遗物展现于世人面前,揭开了该地区古代文化的真实面貌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神秘面纱。此外,考古报告还详细地描述了深居亚洲腹地的新疆和河西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风貌、大漠戈壁、雅丹盐壳等各种奇妙景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斯坦因所谓的中国新疆探险,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考察性质,而是以考古考察为名,执行英帝国的“特殊”任务,如偷绘地图、劫掠文物和搜集情报等,其著作和学术成果,是以践踏我国主权、盗掘我国古代遗址和劫掠我国古代文物为前提的。

斯坦因三部考古报告中译本分别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8年和2004年出版了《西域考古图记》和《亚洲腹地考古图记》,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了《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根据这三部考古报告的价值和市场需求,对其进行了再版及深度开发。

第一次开发:“西域游历丛书”,共6册。《西域考古图记》内容精选:《重返和田绿洲》《踏勘尼雅遗址》《路经楼兰》《从罗布沙漠到敦煌》《发现藏经洞》《穿越塔克拉玛干》,2000年。

第二次开发:“西域游历丛书”,共15册。涵盖了《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1—3册)、《西域考古图记》(4—10册)、《亚洲腹地考古图记》(11—15册),2020年。

第三次开发:《西域考古图记》修订再版,2019年;《亚洲腹地考古图记》修订再版,2022年。

本文试从上述三部大型考古报告的出版、再版及其内容的深度开发阐述其出版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学术价值

斯坦因以上三部考古报告,与他相关的考古论文和考古游记有所不同,此三部考古报告是他三次考古探险经过和成果的系统研究和集中呈现,是非常正式的考古报告。

(一)探险过程全记录

三部考古报告详细刊布了斯坦因三次考察探险的全过程,记录考古探险的细节,记录每一次考古过程中的所闻所见,也分析了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山川河流、气候降水等自然环境及变迁情况,分析了所考察之地的生产生活、人文历史、文化文明发展概况。同时,三部考古报告对斯坦因三次重复考察探访的地区和发现多相互进行比较和印证,形成前后呼应,可以说考古报告中的结论是斯坦因系统研究和综合分析后的成果,对于后世研究者来说具有较高的参照价值,并便于利用;其论证的方法,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借鉴。

(二)遗址文物详细刊布

考古报告详细刊布了古代遗址和文物的发掘及保存情况,包括(第一次)在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发掘的和田约特干的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尼雅河故道周边遗址、安迪尔遗址、拉瓦克窣堵波遗址,(第二次)尼雅遗址、米兰遗址、楼兰遗址、汉长城遗址、焉耆明屋遗址、达玛沟遗址,(第三次)麻扎塔格遺址、北庭都护府故城遗址等,古代写本、简牍、壁画、木版、木雕、泥塑、建筑、钱币、陶器、绢画、碑铭等。考古报告中还配有大量遗迹插图、遗址平面图和剖面图、遗物版图等。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初以来,我国古代文化遗产遭受西方列强浩劫,许多遗址被破坏,遗物丢失,斯坦因考古报告刊布的这些保存历史原貌的遗址和珍贵文物,便是研究相关领域直接且唯一的资料。

(三)研究整理系统化

斯坦因根据所发掘的遗址和获取的原始文物,进行了跨地域、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和对比。例如:将发掘的遗址遗物与中亚、犍陀罗和印度、西亚乃至西方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将历史与地理、民族、宗教、经济、社会、艺术、军事、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结合;将考古学与建筑学、文字学、文献学、铭刻学、钱币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服饰等学科结合。加之斯坦因在整理考古报告时,集中了众多专业技术人员和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当时最高的学术水平,至今具有学科开创性和基础性意义。斯坦因三大考古报告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资料库,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这些成果和信息有利于研究者开阔眼界,了解西方20世纪20年代之前相关领域研究的历史和发展状况,是所涉及领域和学科的重要佐证材料,学者们可在批判地吸收其成果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可见,斯坦因这三大考古报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翔实细致的考古过程、珍贵仅有的遗址文物、综合系统的知识网,决定了其考古报告典范地位。然而,直至1998年中译本《西域考古图记》才初与国人见面,《古代和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则更晚才翻译出版。这距斯坦因第一次踏上我国土地、盗窃我国文物已近百年。且以上三部考古报告中译本均为8开的大部头,且翻译年限较早,使用范围有限,加上价格高昂,印数和销量极其有限,传播面窄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根据时代与市场的需求,将斯坦因三大考古报告中译本修订再版并深度开发,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以16开和32开等开本出版相关图书,以更高质量的印本和亲民的价格,为考古研究者和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最基础、最宝贵的资料的同时,使查阅变得更便捷。此外,其销量和传播面也更大更广,其价值和影响力得到了更广更大的提升。

二、文化价值

(一)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斯坦因的考古研究,揭示了新疆自汉唐以来就是华夏的一部分、新疆各族人民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新疆地区的古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新疆古代历史和文化、新疆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三大考古报告蕴含了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让老百姓看得懂,感兴趣,想参与,有收获,是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的活化利用与传播的关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其中译本再度修订出版发行,实际上是在尝试活化“被遗忘被忽略”的考古成果,向大众再次强调这一历史事实,传播民族文化,更进一步唤起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提高文化自知,增强文化自信

从斯坦因三次考古的范围看,主要集中在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第一次主要考察喀喇昆仑山地与和田地区遗址;第二次重访和田重要遗址,考察安迪尔、米兰、楼兰等遗址,深入河西走廊,考察敦煌汉长城沿线地区,进入莫高窟等地;第三次再次重访和田、且末、若羌等遗址,再探莫高窟等。而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是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和西方古典文明相互交流的重要区域,他掠走的是我国古代文物精粹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斯坦因盗窃行为表示谴责的同时,也应对此三部考古报告得以展示在国人面前而感到庆幸,它是我们了解东西方文化交融、了解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积淀、了解西域文化形成的一个窗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有文化自知,从历史中增加自知,是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如此一来,深度开发斯坦因的考古报告,向大众传播璀璨的中华文化意义重大。

三、社会价值

(一)运用新手段,实现新表达

将斯坦因极具学术价值的三大考古报告开发成大众读物,实质是将文献资料变成普及读本,普及考古知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对原中译本的内容进行修订整理,以及开本装帧等外在形式的改变,将三大考古报告改装成普通大众能读懂的、方便阅读的考古普及读物,增强了考古成果转化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是在出版上运用新手段、实现新表达的一种体现。尤其是对青年一代,对于笨重晦涩的文献资料,可能导致部分青年望而生畏,但是考古普及读物能更有效地唤起他们对考古、对历史的兴趣与热情。这能有效发挥考古成果在青年一代认知中华文明的作用。

(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提出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考古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承载着“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任务。斯坦因三大考古报告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开创性和唯一性,奠定了其社会性。它们是我国新疆等地的探索性资料,揭开了新疆等地历史的神秘面纱。从目的说,它们就是“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成果,如果說考古是对历史的一种开发,那么出版就是对文明的一种传承,将这些成果保存、展示、传播是出版的任务。从影响上说,以新形式再次将考古报告内容呈现,既给我国考古学者提供了阅读范本的便捷,对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也给大众了解本源提供机会。

(三)借鉴历史,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在斯坦因三大考古报告中,除了勘探测量遗址文物,还探索记述了所经之地河流的变迁、绿洲与沙漠间的环境变化等,从科学的视角进行考察,对揭示古代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当前人们进一步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及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自然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人类的活动不能忽视与自然的协调。从历史中获取教训与经验,以史为鉴,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不失为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的活化利用。

(四)研究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新疆地区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枢地段,是沟通中原地区与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北部的桥梁。斯坦因在新疆地区、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考察与记录,拓展了人类对丝绸之路的认知范围,甚至在敦煌学、吐鲁番学等学科开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洗劫的宝藏,在吐鲁番挖掘的遗址和“购买”的文物,任何一项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文化交往的载体、不同文明互鉴的证明。研究和总结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往和不同文明互鉴的历史,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得更深、更实。

斯坦因20世纪初在我国西部考察后所撰写的三部考古报告,其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评价斯坦因,我们应采取辩证的方法,一方面要严厉谴责其盗窃我国文物的行为,另一方面要看到他在考古研究上取得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将其三大考古报告深度开发、充分活化利用,为我们的考古研究和考古学建设,为我们的文化传承,以及我们美丽家园的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奥雷尔·斯坦因.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修订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奥雷尔·斯坦因.亚洲腹地考古图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奥雷尔·斯坦因.西域游历丛书(全15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5]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英国人在中国新疆的探察活动研究(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

[6]张存良.斯坦因中亚考察著作综述[J].西域研究, 2012(3).

(作者单位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斯坦因
陕甘总督升允阻止斯坦因敦煌考古始末
午夜阳光(环球360°)
CITY OFANGELSBY DAVID DAWSON & HATTY LILU
斯坦因和勒科克在新疆的探察略述
俄藏斯坦因致奥登堡信件研究
斯坦因: 敦煌的伟大知音
斯坦因:敦煌的伟大知音
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