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千古画论之大成,为初学研究之津逮

2022-06-21曹智滔

出版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画论大观历代

曹智滔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是著名美术教育家俞剑华先生倾注毕生心血从浩瀚的古代典籍和散见于公私藏家的书画墨迹中采珍掇英,编汇成一部集古代画论于一体的鸿篇巨著。上自先秦诸书的只言片语,下至宋元明清的画论专书,也有散见于历代文人的诗文别集和画家的绘画作品的题跋中,可谓蔚然大观。它“集千古画论之大成,为初学研究之津逮”,是一部被历史筛选并传承下来的珍贵资料。这部书稿犹如宝剑锋从磨砺出,可谓历经波折,终于集腋成裘,汇成大观。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这部书稿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初稿,然时因抗战而内迁,遂被搁置下来。1949年后,俞先生在全部书稿基础上又重新整理,亲笔誊写,共分为12篇,分别装订成册,改名为《历代中国画论集成》,但因时局变化,加之书稿庞杂等原因,出版计划迫于辍止。1953年,俞剑华先生携书稿“赴首都,请叶恭绰、王朝闻、蔡若虹、王逊诸先生审阅”[1],并提出修正意见,以其篇幅过多,遂将清代画论删去两册约二十多万字;1955年又以内容繁颐、检索不便,遂将《中国历代画论大观》书稿以类编形式节录,重新整理成书,定名为《中国画论类编》出版。该书一出,颇受关注,之后又多次再版重印,被学界誉为“影响了半个世纪中国画家成长的经典著述”[2]。这本书不仅成为中国画研究和绘画创作者案头必备读物,而且对于海内外中国绘画理论、美术史及文艺批评等学科研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此书只是中国历代画论大观的部分精华节录,未能展露《中国历代画论大观》的全貌,俞剑华生前谈到这部书稿时极为遗憾地说:“此书上至孔子下至清末,把历代所有讲画品、画理、画法、画原、画筌等论画的书,尽可能搜集起来,加以系统整理,考其时代,订其真伪,评其优劣,详其源流。可惜字数太多,无法出版,难以公之同好,殊为遗憾。”[3]

1979年俞剑华先生去世后,《中国历代画论大观》书稿和其收藏的大量图书文献被捐赠给南京艺术学院。直至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接手此书稿,将此列入重点出版计划。原手稿形态为线装,破旧不堪,每翻动一页都会有纸屑散落,手稿内容多处为蝇头小楷,且文白间杂,无标点,并在四十多年中,几经作者修改、增补,文稿内容在句读、校雠、辨识、文献核考、查校、繁体转简体录入等工作方面有较大难度。编辑团队十年间不畏困顿,反复推敲内容细节,组织专家多次深度校对,编校上攻坚克难,终于使这本画论巨帙还其原本面貌,全套十二编分十册卷得以完整呈现于广大读者面前。此书一出版就荣获了2019年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又于2021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俞剑华先生钩沉稽古,发微抉隐,以弘扬中国绘画之精粹为己任,筚路蓝缕、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

其一,这是一部构建完备的古代画论体系全书。从其涉及的文献资料、文献内容、文献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来看,都创下了出版之最,集中国历代画论文献之大成。全书在宏观体例上以时代为经,辑录从先秦至清代,有关画理、画法、画诀、画品、画诗、画评、画谱、画鉴等与画学原理方法有关的论述,包括历代画史画论专著、别集、笔记等浩瀚典籍乃至传世书画墨迹。

其二,以性质为纬,自唐代以下,酌情分类,每编以专门著作居首,零星散文次之;再以通论、理法为首,集论次之,题跋又次之,画品、论画诗又次之,最后以装潢为末;画法之中以山水居首,人物次之,花卉、翎毛、梅兰竹菊又次之。这样分类的好处,便于读者查阅资料时,按经纬脉络搜寻到所需内容,也易于对图书爬梳剔抉,参互考寻。

其三,这部《中国历代画论大观》集千古画论之大成,在画论研究上独具创见。其创见不仅体现在宏观系统梳理上,而且在“大觀”之下亦颇重视对细节的审视与考辨,这对如此蔚然大观的一部书来说尤为难得。首先,书中每篇之后都附“作者传略”,即用史料记载作者的生平简介,以古释古,有据可考。其次,在作者传略后均注明“版本”(流传版本),作为学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凡载入正史,如《艺文志》《四库全书》《文献通考》等书中著录的,则另列“著录”一栏,说明其流传有序。再次,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画书录解题》中有关提要之文、评论考订之文均摘录;意犹未尽,再附加“按语”,阐发作者之见解。最后,在每章节或段落后,凡版本错误的都及时用“校雠”勘误,体现文献考据的细致严谨;凡学句深奥,含意未伸,有待辩驳,则另加“研究”进行阐发,以期摘瑕指瑜,显其真价。可见,这部书所涉猎的资料如此详实,考辨如此精微之至,为初学者甚至深入研究者打开了一扇“金针度人”之门。

其四,《中国历代画论大观》不仅注重古籍编校方法严谨性,而且在编辑和设计层面增加了创新性。本书稿大部分文字是由俞先生亲笔用繁体小行楷撰写和抄录的,且文白间杂,时有原书剪辑,时有批注点校,一些文字难以准确识读。俞剑华先生对这部书稿的编撰整理长达40多年,其间先生不断增补采录,详加考订,使得全部书稿在辑撰、校雠、标注等编写体例上显得繁杂多样,前后不尽一致。所以我们在编辑过程中,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保持原稿固有面貌的同时,对于全书的校雠、引录、标注等内容进行了格式统一、体例统一的规范化处理。凡所辑录的原文献版本里有自带批注和校雠的,则在文献原文中统一按小字区别,使原文呈现大小字的排版方式,以保留古籍原貌。其次凡是俞先生后期校雠和批注的,分别列于原文对应的段落或每章节的后面,统一以“校雠”“按”“研究”的体例格式呈现。

这部书在版式设计上非常讲究留空,这个“空”很似中国绘画中的计白当黑,给版面留下很多透气的地方,也给读者留下很多思考与笔录的空白,这就在版式上大大区别于一般古籍图书的沉闷与严肃。同时,为了呼应古代画论中提到的代表画家、代表画作、代表风格,也为了更好地以图释文,对应阐释画论提到的任何理论术语和观点,我们配备了近千余幅高清黑白图版。这些作品都是选取代表性的、重要的且罕见的珍品真迹,均选自国内及世界各地博物馆,或公私博物馆收藏。凡对作品存疑的均标注“传”以示严谨性。大量配图便于读者在阅读时,将抽象思维联系到形象思维,将理性对接感性,更容易走入古籍文字中去;也大大方便了读者按图索骥,探究更深层的理论。丰富的作品插图使这部皇皇巨著在阅读、查阅、研究等方面,不仅增添了学术分量,还填补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这部书是俞剑华先生留给后人的一部极具文献价值的理论巨著。作者不仅对历代画论文献进行了系统整合汇编,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体系的建构、辑录筛选的严格,以及在画论研究上的创见贯穿全书。体现了作者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国古代美学、中国古代艺术文献上的研究和缜密思考,具有开山之深意。正如他所编撰此部巨帙的初心——为初学、为专业研究中国艺术理论提供便捷之路,才使这部书成为海内外中国绘画理论、美术史及文艺批评等学科研究的必备参考文献。在当下,这套书可谓既传承了中国优秀典籍文献,又不负学术界、读者、作者所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扎根沃土,发扬光大。谨此为记。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陈履生.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出版的时代境遇[M].//俞剑华先生学术讨论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林树中.试论俞剑华学派[N].中国美术报,2017-02-09.

(作者单位系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画论大观历代
“中得心源”与“心物熔冶”——论唐至近代画论的师心论转向
画论·园林·水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中日六位作家与中国画论西传——以谢赫六法为例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外过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中国历代军队的称呼
我国历代军事人才思想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