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社打造红色文化出版品牌路径探析

2022-06-21吴敏

出版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类图书出版物出版社

吴敏

摘 要:在全国掀起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热潮的背景下,各地出版社都在不断发力,立足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各异的红色文化类图书。然而对于地方出版社来说,地方政策支持的力度差异以及出版社自身顶层设计的缺位、经济和人才等基础资源的压力,无疑成为红色文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掣肘。为此,地方出版社必须进一步挖掘、发挥所属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高站位推动专题类产品的顶层设计,建立相关主题类图书的作者资源库,并通过积极谋求政策红利、利用好新媒体技术等方式,探索一条可行性强、特色突出的红色文化类图书品牌发展路径。

关键词:地方出版社 红色文化 出版品牌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为求得民族解放和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理论、经验、精神等红色文化,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可以说,红色文化就是这个精神谱系的核心基因。作为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宣传重镇,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文化类主题出版物,是出版社的应有之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蕴

要打造高质量的红色文化出版品牌,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红色文化。学界对红色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文化构成方面分析,诞生了物质和精神两种文化构成说,物质、精神和制度三种文化构成说,以及物质、观念、制度和行为四种文化构成说[1];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红色文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不同文化形态时期等等。大家从不同领域多种角度对红色文化进行的界定,均有一定的学理性。

综合上述研究,笔者认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绕不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更不能忽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在中华大地上的沉淀。一方面,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广泛传播,其关键在于这一文化的根本特性就是实践性,而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不谋而合。故而,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便在《论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中旗帜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充分表明,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对红色文化的性质、方向、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孔子有“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修己以安人”等主张;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一精神内涵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高度契合。故而,对红色文化的界定,从广义上说,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斗争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形式的总和,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从狭义的理解看,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特定的先进文化。

二、红色文化类图书出版现状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與传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访纪念场馆,实地缅怀革命先烈,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为全国各地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和指引,同时也为各地出版社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提供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出版社也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出版的深远意义与市场价值,并结合所属地红色文化特点,陆续出版了一批精品力作。但相较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类图书的出版仍显乏力,一方面,读者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与红色文化类出版物的市场占有率仍存在较大差距,面对经济效益的考核要求,又受制于内外各方面因素,众多地方出版社未能及时把握红色文化热潮所带来的出版红利,在挖掘、运作红色文化类出版物时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类出版物的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盲目追求热点的情况时有发生,同质化出版、跟风出版仍屡见不鲜,深受群众喜爱的高质量作品还不够多。这背后的原因亟需正视。

1.顶层设计不够,致使低水平运作循环往复

虽然近年来各省市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保护力度不够大、政策覆盖面不够广仍是制约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因素。以此观照地方中小型出版社,由于省市地域方面相关扶持政策尚在补充和完善阶段,加之自身出版实力与编辑队伍的力量与大型出版集团仍存在一定差距,各地出版社单纯依靠自身的出版资源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显得极为吃力,致使地方中小型出版社在红色文化类主题出版物的打造上,始终存在低水平运作的情况,即:由于对红色文化资源理解不够深入,地方中小型出版社对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缺乏集中整合,从顶层设计出发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谋篇布局的不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停留在革命文化、建设文化等局限性的思维里,且文化宣传的地域性思维过于突出,大多地方中小型出版社只能紧盯所属省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忽视了广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层次外延;对红色文化类选题缺乏高水平的策划能力,且策划的选题大多存在资源挖掘不充分、研究成果创新性不足,选题质量整体不高,致使某一时期集中跟风出版现象屡见不鲜;开发过程过多依赖省市个别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资源利用不够全面,对选题的深层次开发、利用较为欠缺;出版物内容空洞等现象较为普遍,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性背道而驰,与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接受度仍存在一定偏离。

2.基础保障不够,品牌效应难以维系

对于出版社而言,红色文化类图书的出版,特别是红色文化出版品牌的打造,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出版社内部加深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加强对出版物选题的顶层设计。从现实层面来说,出版社在经济创收、高质量发展方面原本就存在较大的阻力和压力,而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投入相较于其他图书产品而言着实较高。从智力方面来看,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和利用率,从而决定了红色文化类图书的生命力及品牌影响力。落实到编辑工作而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既有着对政治、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知识储备的需要,还有着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度开发能力的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是目前地方出版社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方面最重要的瓶颈。正是因为上述情况,目前地方出版社所出版的红色文化类出版物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以宣导、说教为重点的出版物居多,打动人心的作品仍然较少;重复出版情况较为严重,每当遇到重大历史纪念年份,相关主题类出版物集中涌入市场,内容大多相近,选题雷同的情况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读者对红色文化类图书的热情。

三、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的破局之法

如何打造高质量红色文化类出版物,创造特色各异的文化出版品牌,更好地发挥出版效能,传承、传播好红色文化,是摆在每一个出版社尤其是地方中小型出版社面前的挑战。面对外部支持政策力度不一、内部顶层设计不足以及经济投入有限、人才不足等多重压力,地方中小型出版社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既需要进一步由上至下地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教育,多视角挖掘广域的红色文化资源,高站位做好专题类产品的顶层设计;还需要网罗一批高水平作者和专家学者,建立专属红色文化类出版物的资源库;同时,通过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发挥好融媒体技术等方式,着力延伸红色文化类图书产品的产业链,为红色文化类产品的品牌化铺路。

1.加强引导,高站位、多视角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面对红色文化类图书的出版现状,只有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引导,督促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把握全国各地乃至全球范围内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与意蕴,才能够高位推动高水平红色文化类图书产品的顶层设计;只有从顶层设计出发统筹考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挖掘、研究、传承,才能够有效地整合已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并深挖潜在的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内涵的红色文化类图书产品。

以笔者所在的江西高校出版社为例,近年来,为落实好社会效益第一的目标,社领导班子大力推进红色文化类出版物的顶层设计,立足长远,站位高远,在每年召开的选题论证会上集中骨干力量统筹谋划未来数年的重大选题,且策划选题时视野不局限于江西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而是更加注重对重大政策、时政热点、重要纪念日的及时响应,注重对省内外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整合,以及与全国各地文化主管部门、主流媒体等的沟通交流,不断探索打通省内外红色文化资源的转化渠道。如在张富清、王继才等先进事迹发布之初,江西高教社社领导便携骨干编辑走访新华社湖北分社、光明日报社江苏记者站等,同参与报道两位英雄人物事迹的记者多次沟通,在极短的时间内搜集整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后续又通过多次深入实地的走访、邀请前线作者著书等方式,精心打造出了《本色英雄张富清》《两个人的五星红旗——王继才与王仕花的守岛故事》这样两部内容生动、鲜活的精品,成为江西高校出版社近年来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类出版名片。

2.广纳贤才,推进人才库与作者库建设

出版红色文化类出版物,不仅需要有深厚理论基础的高水平编辑进行把关,更需要一批党史党建类专家、学者、作者,因此建立地方红色文化的作者资源库及社内高水平编辑队伍,是推进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方面。

从建设作者资源库方面而言,一方面,地方中小型出版社可以发挥地域优势,积极谋求与地方权威部门、科研机构等的战略合作,深耕地方特色红色文化出版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突出的红色文化出版品牌;另一方面,地方中小型出版社还可放眼全国,积极探索与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高水平专家、学者、作者的联系,以期打造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系列产品,为逐步建立起出版社红色文化品牌奠定基础。以笔者所在的江西高校出版社打造《红色文化》系列教材为例,为做好这一全国首套涵盖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各学段的红色文化教材,江西高校出版社社领导多次走访教育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在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后,集结了一批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等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邀请他们参与编写、审稿等工作。这一系列教材一经问世,便获得国内教育界、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广东、福建、河南等国内其他省市出版社纷纷来赣洽谈合作推广事宜。这一红色文化系列教材成为江西高校出版社红色教育文化品牌建设的代表性成果。从编辑队伍的建设来看,红色文化类主题出版物的打造,既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历史学类、文学类等学科方面的人才,还要求编辑人员具备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各类学科的知识储备,因而,对高水平的人才需求与其他类型出版物相比,显得更为迫切。

3.主动出击,充分发挥政策红利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而言,能够获得政府部门相关政策支持,是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延长红色文化产品生命力、树立红色文化品牌的重要支撑。作为近代中国的出版中心,早在2018年,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就正式印发了《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以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总源头为目标,从发掘保护建党历史资源、加强建党历史和建党精神研究、深化建党伟大业绩传播、打造建党主题文化精品、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宣传、深化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多个维度切入,推动红色文化品牌建设。[2]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力激发了上海市各大出版社打造红色文化类出版物的热情,近年来陆续推出了《革命者》《战上海》《火種——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外国记者眼中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红色精神 百年传承”连环画微动画》《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上海渔阳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等一批精品。上海市各出版社利用好政策红利的举措,不失为全国各地中小型出版社学习的典范。

4.与时俱进,发挥新媒体平台功效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就要求,出版物的内容需要贴合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出版物的呈现形式也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形式也有了多种多样的期待,落实到出版这一行业,读者对传统纸质图书、新兴电子图书的期待虽仍是主流,但听书、速读等也已然成为不少读者获取精神食粮的新方式。喜马拉雅、听书以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以其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吸引着读者转换阅读模式,成为各出版社不容忽视的重要传播载体。

以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听见江西》《初心连环画》为例。《听见江西》将江西特色红色文化等以代表性的文旅小故事形式展现,书中的每个故事都附上了抖音、喜马拉雅、蜻蜓等新媒体平台的二维码,读者扫码之后即可观看相关视频或者在线收听相关故事情节;《初心连环画》以100期连环画的形式,展现百年党史中涌现出的优秀赣鄱儿女,全书按照一个人一个故事、一个故事配八九张连环画的体例编排,读者扫描书内的二维码即可观看收听与书中连环画形式一样的故事。这些创新的尝试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四、结语

最是书香能致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红色文化的传承问题,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对于出版社而言,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既是作为文化传播者、时代记录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责任,也是贯彻落实国有企业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关键,同时也能够为出版社长远发展带来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正面影响,成为切实推进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对于地方中小型出版社而言,深入理解红色文化内涵,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其品牌效应的高质量转化,更是出版社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统一的有力法宝。

参考文献:

[1]尹祥.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导刊,2021(05):22-27.

[2]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有关情况[EB/OL].(2018-05-14).http://www.shio.gov.cn/sh/xwb/n790/n792/n1038/n1051/u1ai17092.html.

(作者單位系江西高校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类图书出版物出版社
我等待……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2015 年出版物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