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体整合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20黄云生戚晓峰
黄云生 戚晓峰 李 勇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江苏苏州 215000
近些年,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种植体存留率显著增高。有报道指出,种植体存留率为90%~95%,但仍有较高的失败风险,故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1-2]。目前关于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影响因素,临床相关报道较多,并取得一点研究成果,但临床关于年龄、口腔卫生、植入方向、垂直骨面型、龈沟液炎症因子及牙周指数对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影响尚存在争议[3-4]。因此,本研究对此展开探讨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130 例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130 例患者中男70 例,女60 例;年龄18~76 岁,平均(46.91±2.33)岁;牙缺失病因:外伤16 例,牙周病病史56 例,龋齿30 例,其他28 例。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首次接受口腔单颗植体种植修复治疗;②年龄≥18 周岁;③临床数据完整。排除标准:①近30 d 内有消炎药物治疗史;②口腔急性炎症期;③近2 个月内有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史;④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⑤咬合关系不良或张口受限;⑥经期或绝经期女性;⑦伴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
1.2 研究方法
分析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采集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口腔卫生、慢性病合并史、食物堵塞情况、每次刷牙时间、使用漱口液情况、植入位置、植体长度、植入方向、垂直骨面型、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1)整合效果。随访1 个月,观察整合效果。良好:种植牙齿稳固,X 线检查提示无阴影,骨质结合良好,种植体无松动;不良X 线检查提示种植体周围有阴影,种植体有松动并伴有破裂、畸形发生。(2)龈沟液炎症因子。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IL-6、IL-8、CRP 水平,以放免法检测TNF-α 水平。(3)牙周指数。采用Ram-fjord 指数牙[5]评估患者PD、PLI、SBI 指数。①SBI[6]。0 级:牙周外观健康,龈沟无出血;1 级:牙龈缘轻度炎症,无出血;2 级:轻度炎症伴颜色改变,但无水肿,有点状出血;3 级:中度炎症、颜色改变、轻度水肿,有血溢;4 级:重度炎症,颜色改变伴明显肿胀,血溢出龈沟;5 级:龈颜色改变伴明显肿胀及溃疡,探诊后自动出血。②PD。记录探针所测实值并计算均值。③PLI。配置2%四碘荧光素钠溶液涂于牙面,观察清水漱口后牙龈缘染色情况,1级:有点状染色;2 级:染色范围≤1 mm;3 级:染色范围>1 mm,但≤牙面1/3;4 级:染色范围≥牙面2/3;5 级:全牙面着色,伴有肿胀增生及自发性出血。(4)垂直骨面型。经MultixSelect DR(德国西门子)头影测量下颌平面与法兰克福平面的夹角确定垂直骨面型,其中<22°为低角,22°~32°为均角,>32°为高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因素。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分析
130 例口腔种植修复术后患者中,有77 例(59.23%)整合效果良好,作为良好组;其他53 例(40.77%)整合效果不良,作为不良组。
2.2 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不良组年龄、口腔卫生、植入方向、垂直骨面型所占比例,IL-1、IL-6、IL-8、CRP、TNF-α水平及PLI、SBI、PD 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作为因变量,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行量化赋值。见表2。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口腔卫生、IL-1、IL-6、IL-8、CRP、TNF-α、SBI、PLI、PD、植入方向、垂直骨面型是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P <0.05)。见表3。
表2 量化赋值表
表3 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口腔种植修复术可改善口腔功能,但种植体整合效果存在差异,若种植体整合不良,易引起种植失败,有研究表明,口腔种植修复术后失败率处在3%~10%[7-8]。本研究中,130 例口腔种植修复术后患者中整合效果不良发生率占40.77%,与上述报道存在一定偏差,或与样本量大小等有关。以往报道显示,与种植体整合效果相关的临床因素主要包括操作方式、操作时间、病因等,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9-11]。但年龄、口腔卫生、植入方向、垂直骨面型、炎症因子及牙周指数对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影响还存在争议[12-13]。为此,本文针对此方面展开初步讨论。
本研究中,年龄、口腔卫生是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以往报道[14-15]相符。有研究指出,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失败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16-17]。章惠娅等[18]指出,>40 岁患者种植成功率为96.88%,或与年龄增长引起骨质疏松等有关。高龄者骨质密度减小,骨吸收降低,骨组织稳定性较差,种植体更易松动;而口腔非无菌环境,若术后口腔卫生较差,会因微生物、菌斑等入侵增加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发炎风险,影响整合效果[19-20]。
本研究显示,炎症因子是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报道[21-23]相似。IL-6、IL-8、IL-1 对CRP 有促进作用,可使炎症细胞聚集黏附,加重炎症反应;TNF-α 可激活炎症因子释放,具有明显的促炎作用[24-26]。口腔种植修复术后患者IL-1、IL-6、IL-8、CRP 及TNF-α 水平升高,提示防御系统被激活,大量炎症细胞因子聚集于种植体周围,刺激破骨细胞,降低成骨细胞活跃性,引发种植体松动并最终脱落。
本研究结果中,牙周指数是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报道[27-28]相似。牙龈炎是引起种植体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而菌斑是引起牙龈炎的始动因素,当患者牙菌斑大量堆积,会加速炎症渗出物分解,导致整合效果不佳。
本研究结果中,植入方向、垂直骨面型是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垂直植入成功率高或由于垂直方向植入种植体,可将种植体螺纹部分充分嵌入牙槽骨中,增加种植体螺纹与牙槽骨接触面积,提高种植体稳定性,减少松动脱落风险;而垂直骨面型为高角类患者发生种植体松动的原因可能是高角类患者皮质骨厚度、骨密度均较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佳,最终影响骨整合效果。
综上,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种植体整合效果与年龄、口腔卫生、植入方向、垂直骨面型、炎症因子、牙周指数密切相关,给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