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夏菜辣椒旱地不同播种模式比较试验研究

2022-06-20康彩琴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干旱区增产率全膜

吴 强,康彩琴

(1.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园艺工作站,甘肃 定西 743000;2.定西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 定西 743000)

高原夏菜辣椒是近年来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寒旱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部高海拔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甘肃省定西市地理位置和气候多样性的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高原夏菜种质资源。近年来,定西市高原夏菜辣椒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面积达到了5 300 多hm2,但是菜农依然依赖于传统的粗放种植模式,产量低而不稳,上市时间较晚,经济效益不佳。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区改进高原夏菜旱地辣椒的种植方式,发挥现代农业科技在高原夏菜旱地辣椒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高原夏菜旱地辣椒栽培的科技含量以及当地菜农的种植产量和经济收入,从而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促进当地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原夏菜旱地辣椒高产高效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了改变定西市高原夏菜旱地辣椒种植模式粗放、产量低而不稳、上市时间较晚和经济效益不佳的落后局面,以当地普遍种植的辣椒品种陇椒16 号为试验品种,开展高原夏菜旱地辣椒不同播种模式比较试验,研究不同高原夏菜旱地辣椒播种模式对辣椒出苗期、出苗率、保苗数、株高、单株结椒数、盛收期、产量和净重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定西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该基地位于甘肃省定西市火车北站向西1 km 的凤翔镇福台村四社,该地区属于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1 896 m,年平均气温为6.3 ℃。无霜期150 d,极端最低气温-29.7 ℃,全年日照总时数25 002 h,平均降水量为350~400 mm。耕地表土为疏松沙壤土,前茬作物豌豆收获后灭茬深耕,耕地前施优质农家肥7.5 kg/m2、沼渣1.5 kg/m2、尿素0.02 kg/m2、磷酸二铵0.02 kg/m2、硫酸钾0.03 kg/m2,土壤肥沃,肥力均匀。

1.2 供试品种及处理方法

以当地普遍种植的辣椒品种陇椒16 号为试验品种,在播种前用55 ℃温水浸种10 min,然后捞出用凉水冲洗干净后播种。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20年5—8月在定西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凤翔镇福台村四社)进行,以当地普遍种植的辣椒品种陇椒16 号为供试品种,采用高原夏菜旱地辣椒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平膜播种模式进行比较试验。试验设置了3 个处理,处理1: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大行为 70 cm,高为 10 cm;小行为 40 cm,高为 15 cm,每个小区的面积为18 m(23.6 m×5 m),在离垄沟3~5 cm 处播种,株距为35 cm,每穴播种2 粒种子;处理2: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垄面宽为60 cm,垄距为40 cm,垄高为 15 cm,株距和行距均为35 cm×35 cm,每个小区的面积为18 m2(3.6 m×5 m),每穴播种 2 粒种子;处理 3(CK):平膜播种模式,株距和行距均为35~40 cm,每个小区的面积为18 m(23.6 m×5 m)。每穴播种2粒种子,3 次重复。

辣椒播种后详细观察记载出苗期、出苗率、保苗数、株高、单株结椒数、盛收期、产量和净重量等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测定产量时,每个小区全部称重量。测净重量时以市场上销售商品辣椒的要求为标准,为了减少误差,每个试验小区都进行同样的田间管理方法和产量测定方法,并且整个操作过程都由同一个人完成,详细记录每个小区的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从表1 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和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的出苗期均比平膜播种(CK)的早2~4 d,盛收期均比平膜播种(CK)的早12~14 d。从出苗期和盛收期的时间上来看,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和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可以提前2 周左右大量上市,由于上早市可以领先抢占市场,销售价格高,有效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收入,同时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当地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干旱半干旱区菜农要改变传统的平膜播种种植模式,采用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或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

2.2 产量构成因素

从表2 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的出苗率比平膜播种模式(CK)高0.7 个百分点,平均保苗比平膜播种模式(CK)多3 225 株/hm2,平均株高比平膜播种模式(CK)高1.8 cm,平均单株结椒数比平膜播种模式(CK)多0.2 个。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出苗率比平膜播种模式(CK)高0.9 个百分点,平均保苗数比平膜播种模式(CK)多3 825 株/hm2,平均株高比平膜播种模式(CK)高1.1 cm,平均单株结椒数比平膜播种模式(CK)少0.1 个。从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的出苗率和平均保苗数最好,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的平均株高和平均单株结椒数最好。因此,建议干旱半干旱区菜农要改变传统的平膜播种种植模式,采用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或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

表2 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不同播种模式对辣椒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3 产量

从表3 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折合产量48 750 kg/hm2,比平膜播种模式(CK)折合产量 43 455 kg/hm2增产 5 295 kg/hm2,增产率12.2%;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折合产量48 030 kg/hm2,比平膜播种模式(CK)折合产量增产4 575 kg/hm2,增产率为10.5%。从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的产量最好,其次是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的产量较好,因此建议干旱半干旱区菜农改变传统的平膜播种种植模式,采用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或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

表3 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不同播种模式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2.4 净重量

从表4 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折合净重量46 313 kg/hm2,比平膜播种模式(CK)净重量 40 413 kg/hm2增产 5 900 kg/hm2,增产率14.6%;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折合净重量45 148 kg/hm2,比平膜播种模式(CK)净重量增产4 735 kg/hm2,增产率为11.7%。从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的净重量最高,其次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旱地辣椒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的净重量较高。因此,建议干旱半干旱区菜农改变传统的平膜播种种植模式,采用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或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

表4 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不同播种模式对辣椒净重量的影响

上述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不同播种模式物候期、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净重量的记载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知,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将更适合在今后的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示范应用。

3 结论

通过在干旱半干旱区进行高原夏菜辣椒旱地不同播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和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种植的旱地辣椒均比平膜播种模式(CK)种植的旱地辣椒不但可以提前2 周左右大量上市,能够领先抢占市场,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产量均比平膜播种模式(CK)种植的旱地辣椒明显增产,其中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增产效果最好,折合产量为48 750 kg/hm2,比平膜播种模式(CK)增产 5 295 kg/hm2,增产率达到 12.2%,净重量为 46 313 kg/hm2,比平膜播种模式(CK)增产 5 900 kg/hm2,净重量增产率达到14.6%,建议在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播种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全膜起垄垄上播种模式折合产量为48 030 kg/hm2,比平膜播种模式增产4 575 kg/hm2,增产率达到10.5%,净重量为45 148 kg/hm2,比平膜播种模式(CK)增产4 735 kg/hm2,净重量增产率达到11.7%。通过综合分析可见,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全膜双垄侧播种模式将更适合在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辣椒的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示范和应用。

猜你喜欢

干旱区增产率全膜
黑龙江半干旱区饲用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实践——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报告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旱涝的变化规律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覆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