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政治课文化教育看当下初中学生的文化自信

2022-06-20钟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0期
关键词:范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钟弋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未来祖国文化建设的传承者和生力军。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但初中学生也是最易受各类文化冲击和影响的群体,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认同感的高低在文化传承和创造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青少年接受正确思想引导,为祖国的未来作出贡献,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初中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困境成因及对策;深阅读;范式

国人的自信,大抵源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作为一名初中政治学科教师,结合近两年来在课堂上笔者多次讲授“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等体验看来,当代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的确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一、当下初中生面临的文化困境

2018年,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第五课重点讲述的内容就是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其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课程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进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为此,在讲述相关内容时,笔者以“延续文化血脉”为题进行一次全校公开课的尝试,并得到区教研员的高度评价。但正是这一节成功的课堂让笔者发现了学生文化自信的“困窘”。

其实,在准备公开课之初,结合本学科“深阅读下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课堂范式研究”课题的开展及相关资料的搜集工作,政治学科就“文化自信”专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摸查,目的是了解当代初中学生,尤其是像我们这种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初中生在文化自信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课题研究。经过问卷回收了解及后面一系列公开课的试讲、实操,笔者发现,在校学生在“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实令人“动容瞠目”。

初中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一般,不容乐观。关于中华文化的各类节目,大部分学生“偶尔会看”,只有少部分学生“经常会看”,而利用节假日去参观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博物馆等场所,大部分学生表示“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不足。关于中华文化的宣传,有相当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主动宣传”甚至“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自身对中华文化了解不足,觉得“无话可说”,或是根本没有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文化责任使命,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而再对照学生课堂上的参与互动表现出来的“文化困窘”更是明显,在其他班的公开课试讲上,有学生把“大眼睛尖下巴头部比例不对称”的经典日式少女漫画当成了中国绘画作品展示;有学生把“老子、孔子、孟子和庄子”作为同一先秦时代的“文学家”作比较;有学生欲以“二十四节气”为例却不清楚何为“惊蛰”“处暑”……在讲述到“体现民族精神的英雄人物”时竟还有学生分不出到底“戚继光”还是“黄继光”是抗日英雄?……

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部分中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出现了“小迷失”现象并非偶然,只有深究其背后复杂的成因,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进行深入探究。

二、文化自信“小迷失”的成因

成因一: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忽视文化自信是造成学生文化自信困境的重要原因。

长久以来,学科教学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方面的教育,在中学教学领域,特别是初中阶段,文化自信的内容一般落到语文、政治和历史学科上,其它学科特别是理科甚少涉及。语文学科重在阅读感悟,以欣赏回味为主;历史学科重在历史片段回放,以记忆为主;政治学科虽然有专题专章讲述文化自信,但新教材设置处理“高大上”,很多政治教师面对新内容尚无法在短期内吃透摸熟,更别说在简单的40分钟课堂内深入讲述,课堂教学重理论而轻体验,很难做到知行合一。这就造成许多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流于表面,出现上述课堂“囧例”和问卷反映的实况。

成因二:社会因素

网络和新媒体的负面效应对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极大。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蓬勃发展,有人认为当今社会已进入“后网络”“新媒体”时代。海量的爆炸信息给当代学生的思想带来急遽而大量的多元价值观冲击。一方面,大量未经证实的、低俗的信息和文化作品通过手机、网络广泛而快速地传播,其传播内容的失真与负面效应对身心发育不成熟的初中学生造成了强烈的影响。

某些媒体平台更是为了娱乐效果和经济效益,不负责任地肆意传播各种未经筛选、过滤的制作简陋、内容乏善可陈的庸俗、低俗、媚俗的节目,让青年学生不自觉地沉迷沦陷其中。网络平台“鬼畜二次元”文化、瞠目结舌的“抗日神剧”、大开脑洞的“穿越大剧”及颠覆历史文化传统认知的游戏,不少成年人都无法抗拒,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中学生。

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力度不足,导致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傳统美德的感情淡化,从而造成传统文化情感的消极,网络传媒责无旁贷。

成因三:家庭及其它因素

当代中学生的父母常常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只要对升学考试、提高成绩有帮助的,家长肯花大量金钱物力支持到底。然而,像传统文化教育,除了部分有优秀传统家风传承的家庭外,每每为家长所忽视。我们甚至看到很多家长闲暇时间宁愿埋头沉迷于手机资讯和追捧偶像剧而不愿意多花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体验分享,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会重视。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当然,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如个性爱好、青春期身心发育等因素也是造成今天文化自信困境的成因。作为政治教师,唤醒当代中学生文化自省,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从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能做的,就是基于当今学生的身心特点,基于当前《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对学生核心发展素养的要求,再结合我校的教学教育实践,试试能否摸索出一条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和范式。

三、基于深度阅读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范式初探

传统的文科教学中,学生在阅读中惯于“浅阅读”,而新教材及新中考改革对学生政治学科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提高“深阅读”能力。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于教材及课内外阅读资料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学生需要通过认真思考,深层阅读,抽丝剥茧,才能做到“由表及里,存真去伪”,才能更深入地领会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认知,从而逐步提高文化自省和文化自信。

基于本校学生实际,我校政治学科对深阅读下政治课教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课堂范式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教学范式大体如下:时事分享点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置主题、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延伸文化血脉》课堂教学范式简例:

1.课前三分钟热点时事信息搜集和分享点评

深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逐步尝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近期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时政新闻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并提取精炼为简短的时事分享,一方面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文字提取、归纳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时事触觉和政治敏感度。实践证明,学生对时政关心多了,接触的文化相关内容也更多了,文化关注度也相应得到提高。

2.情境创设为导入,激发学生关注度

在公开课试教和正式授课中,笔者分别尝试了两种的文化情境创设,一是以歌曲《中国看见》VCR视频为导入,要求学生在观看中认真观察,归纳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中华文化的元素;二是短视频《文化之旅》及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书法文化导入。无论是哪种导入方式,其根本都在于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引出文化课题。

3.布置主题,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完成,展示分享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中华文化的某一方面制作手工艺品,小组上台展示并介绍其作品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手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必须基于对学习主题的深入了解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深层次地挖掘文化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又符合新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提升的要求。

更为难得的是,这个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甄选中华文化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了使手工制品更加出类拔萃,学生对文化要广挖、深挖,要学以致用。在整个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不断加深,文化自信心不断增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流中又传递了文化信息,使文化自信不断升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希望通过深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以驱散部分学生心中对中华传统文化那一小块“阴霾”。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善良的种子,一颗文化自信的种子,精心细致地施肥灌溉,期待它们长成文化自信的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佚名.加強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J].云南教育:视界, 2014(10):6.

[2]魏本亮.青少年文化自信困境及其对策[J].戏剧之家,2018(8):184.

[3]楼宇烈.中小学生要建立文化自信[J].中国教师报,2018.

[4]首九斤.思想政治课堂深阅读[J].践行纪,2017(19).

[5]蓝亭.浅阅读与深阅读:读还是不读?[J].图书馆建设,2008(4):83-86.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范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学科融合创新实践范式
中国山水摄影对传统艺术范式的归附和偏离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