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东唐诗之路”与唐代书家郊流研究

2022-06-20许梦苡梁钰婷

艺术评鉴 2022年9期
关键词:唐代书法诗歌

许梦苡 梁钰婷

摘要:在唐代,浙东山清水秀,美景闻名天下,人文胜迹和佛寺不计其数,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到此游玩,游玩之时饮酒赋诗,挥墨抒情,留下了无数的文人墨迹与诗歌书画作品。本文对“浙东唐诗之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浙东唐诗之路”由来,以“浙东唐诗之路”名称的得来和线路为切入点,分别论述其缘起与线路。第二部分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书家交游。首先论述绍兴籍的诗家在“浙东唐诗之路上”交游情况,重点分析其交游过程以及交游时所创作的诗句;其次是域外书家、诗人来“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交游情况及作品分析。第三部分是“浙东唐诗之路”视野下的书法史价值,论述了“浙东唐诗之路”对书法史研究的意义以及对浙东地区旅游产业开发价值。

关键词:唐代  “浙东唐诗之路”  诗歌  书法  价值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9-0173-03

一、“浙东唐诗之路”的由来

(一)“浙东唐诗之路”的缘起

竺岳兵先生最早提出了“浙东唐诗之路”这一名称,在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浙东有一条诗歌之路。据《全唐诗》记载,这一条线路大概有400多位唐代诗人在此往来,竺岳兵在许多的唐诗之中发现了自己熟悉的地名,如杜甫的《壮游》:“归帆拂天姥”。竺岳兵此时心中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条水上之路会不会是唐代诗人进行诗歌交游的一条黄金之路?自此,竺岳兵潜心研究,在“中国古代唐宋诗词国际研究探讨会上”发表了关于“唐诗之路”的第一篇文章。1993年,中國唐代文学会在竺岳兵的家乡(新昌)成立了研讨会,会上肯定了“唐诗之路”的文学价值,随后正式将“唐诗之路”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

(二)浙东唐诗之路的线路

浙东主要包括宁波、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丽水、衢州。浙东唐诗之路主要是以萧山—柯桥—越城—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为主干线,是一条从杭州钱塘江经往绍兴、浙东运河、曹娥江、新昌、台州的唐代诗歌文化之路。

据资料记载,北宋时期的日本僧人成寻在《参天台五台山记》一书中对“浙东唐诗之路”有较详细的记述。成寻俗姓藤原氏,出身于官僚世族的富贵大家。自小尤爱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的诗歌传统文化。成寻在前往中国的第一天就开始写日记,后经整理而成《参天台五台山记》,其中记载了当时成寻游“浙东唐诗之路”的线路,详细记载了当时的船运信息,还有沿运地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诗歌、文化古迹。对研究唐宋时期浙东水陆路情况提供了权威信息,为研究“浙东唐诗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唐代书家交游

(一)绍兴籍的书家与诗人

1.贺知章交游

贺知章是初盛唐之交的一位绍兴诗人,与当时众多的诗人多有交往。经考证,与贺知章交游者共计53人,有孟浩然、李白、杜甫、徐坚、李适之等人,尤其与李白交游甚为密切。李白入长安后,结识了大他四十多岁的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颇为赏识,孟启《本事诗.高逸第三》记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會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于是称誉光赫。”贺知章极其赞赏李白的才华,在贺知章的极力推荐之下,李白受到唐玄宗的提拔。晚年的贺知章辞官返绍,李白为其写诗相送:“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可见二人交情极深。盛唐之时,李白受人排挤离开京城,前去浙江绍兴寻找自己的挚友贺知章,但此时的贺知章已离世,李白心中悲痛万分。李白留绍之时,创作了许多描述绍兴的优秀诗歌作品,如《越女词》中的:“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从以上诗句可以观之,李白游玩于浙东,其独特的自然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创作出了许多闻名千古的诗句,尤其是贺知章与李白的诚挚友谊给绍兴人民留下了一段佳话。

贺知章诗歌书法造诣颇高,擅长草书与隶书,但他留传的墨迹不多,现存的仅有《龙瑞宫记》石刻与《孝经》草书。贺知章诗文精佳,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有《咏柳》与《回乡偶书》两首诗。贺知章诗书俱佳,为唐诗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吴融诗文

吴融,唐代著名诗人。字子华,绍兴(山阴)人。吴融能诗善文,诗歌风格偏于晚唐李商隐一派。吴融生于晚唐后期,当时的社会混乱,人民生活困苦。基于此时代背景下,吴融的诗歌多元,多为讽刺、悲痛一派。吴融当时交游广泛,主要交游诗人有贯休、陆希声。吴融的著名诗作有《和陆拾遗题谏院松》,经许浩然考证,诗句中的的陆拾遗为陆希声。陆希声出于江东陆氏之门,是晚唐著名文人,爱好书画,二人早已相识,陆希声当时在京都任右拾遗一职,吴融前去京都拜访,闲适之时一起交游书画,二人情谊深厚。

3.虞世南交游

虞世南( 558—638年间) ,字伯施,人称“虞永兴”,浙东山阴人,历经隋、陈、唐三朝,交游事迹颇丰。虞世南出于浙东虞氏一族,是“浙东唐诗之路”重要代表性诗人。

虞世南交游颇广,尤以唐太宗交游频繁。太宗时常与虞世南交流书法,在《唐会要》六十四卷中:“贞观元年,敕见在京官文武职事五品以上,子有性爱学书,及有书性者,听于馆内学书,其书法内出。其年有二十四人入馆。敕虞世南、欧阳询教示楷法。”太宗尤爱虞世南书法,二人时常交流书法。虞世南书法深有庙堂之气,书风柔和,带有遒劲之势。武德九年,太宗重修孔庙,虞世南撰写并正书的《孔子庙堂碑》,碑文中颂帝王功德指的是唐太宗,二人虽为君臣,但感情深厚。虞世南擅长博学经史,唐太宗经常与他谈论经史之事,虞世南常在交谈中有所规谏,对太宗的贞观之治多有裨益。

(二)慕名而来的书家与诗人

1.最澄求法

最澄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在唐贞元十九年,最澄与徒弟义真一起去往唐朝,当时因天气原因不得不返航。在第二年,与空海于七月再次乘船去往中国。抵达中国后,前往浙东的天台山学习圆教,学成之后前往越州学习密宗,又根据《越州録》记载,最澄在越州峰山遇到了顺晓大德阿阇犁,于是便在峰山学习密宗佛法。学成之后将在越州求得的经书带回了日本,通过对这些经书的学习,最澄入唐前与入唐后的书风形成了巨大差异。

入唐前,书法只停留对隋唐书法作品的临摹方面,书法风格较为单一保守。《久隔帖》是最澄入唐前的尺牍作品,字体为行楷,结体典雅,章法较为疏朗,具有温文尔雅之韵味,从结体与用笔可以看出受《集王圣教序》的影响较大,有中正庙堂之气。

入唐后,最澄书风开始融会贯通,转变了最开始对中国法书单一临摹的方式,书体逐渐走向多样化。这个时期的作品有《羯磨金刚目录》,此贴用笔自然,与早期《久隔帖》相比多了些厚重的笔意,自然而不失法度,用笔浑厚,结体宽博,此笔法深得颜真卿《祭侄文稿》之意。摆脱了日本奈良时期拘谨、呆板的书风面貌,融合王羲之、颜真卿的笔法。最澄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不仅体现在他对中国法书的大量学习和吸收上,佛教和诗文上的修养也促进了其书法的进步。从书史的角度来看,最澄是日本书法史上无意识和有意识发展的分水岭,他为日本平安中期书法实现“本土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2.空海诗缘

空海是日本平安时期的僧人、书法家,是日本“三笔”之一。在唐贞元二十年,空海与最澄一同前往中国学习,到达中国后前往长安学习佛法,受教于高僧慧果,在學习佛法的同时还致力于学习汉诗和书法,在学成返回日本的途中在越州休息了多日,谒僧求经。据邹志方研究表明,空海在越州拜访了华严神秀,神秀赠予空海一卷《金师子章》。之后拜访了浙东观察使杨於陵,杨於陵赠予了空海字帖、医书等书籍。空海离开越州时,朱千乘等越州的诗人作诗相赠,朱千乘在《送日本国三藏空海上人朝宗我唐兼贡方物而归海东诗并序》中有记载:“海外僧侣,朝宗我唐,即日本三藏空海上人也。解梵书,工八体,缮俱舍,精三乘”。空海入唐后学习了中国的佛法、书法,并把这种学习经验带回日本,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

第一,对文学之影响。空海精通汉文,在入唐期间学习佛教典籍和文章诗赋,积极参与唐代僧人的诗文往来。当时空海参与了离合诗的文学活动,在福州期间作了一首《灵源深处离合诗》,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佛法和智慧光明之灯的传承精神和他本人为求法而不惧困难的决心。空海大师回国后,将这股由长安兴起的离合诗风带入了日本诗坛。其撰写的《文镜秘府论》6卷,诗文押韵,是日本汉诗学的第一部著作,对于研究中国的六朝、隋唐时期的诗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对艺术的影响。空海回国后,结合自己在唐学习的知识和法帖,创作了《风信帖》,取法王羲之,被称为日本的“王羲之”。除此之外,空海还将汉字的草书发展完善了日本文字平假名,对日本文字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李绅交游

李绅,字公垂。唐朝宰相、诗人、书法家,祖籍安徽亳州。李绅交游广泛,几乎涉及当时社会上所有重要人物,其中联系最为密切的是元稹。李绅与元稹不仅是诗友关系,而且还是知音。二人的友情极为深厚,尽管经历各种艰难险阻,但友情丝毫未变,堪为士大夫交友的楷模典范。

李绅在贞元十九年夏日在苏州,过后不久便赴京考试,因朝廷暂停了科举考试,李绅便在京师逗留数日,然后前往朋友韦夏卿的住处,李绅与元稹在此初识,二人皆爱好诗文写作,志气相投,很快便成为知己。元稹当时任浙东的观察使,白居易此时在杭州,二人常以诗文相交。元稹初到越州,看到镜湖的水波光粼粼,会稽的山高耸碧绿,如仙境一般美丽,遂回诗居易:“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大和七年,李绅继为浙东观察使,时元稹已早逝两年,见元稹新楼题壁诗,李绅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分。李绅为了纪念元稹,编有《追昔游集》等诗集,从这里可以看出李绅与元稹的友情至深。

李绅多次入浙东,留下了不少作品,其中著名的有《龙宫寺碑》。此碑为楷行体,从碑中的结构线条可以看出有徐浩、李邕的气息。

三、“浙东唐诗之路”视野下的书史与开发研究

(一)追古溯源、弘扬文化

“浙东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穿越浙东地区,以唐诗为中心,蕴含多种文化遗产的山水人文之路。这条路上汇集了无数诗人与书家在此交游留下的书法、诗歌作品数不胜数,《国清寺碑并序》《新桐柏观碑颂》《龙瑞宫记》《孝经》等都是浙东地区的重要遗迹,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文人才学修养与交游间的联系为书法史研究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参考,对构建浙东地区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借古开新、整合开发

“浙东唐诗之路”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沉淀,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在台州境内就有10处国家级的文保单位、79处省级的文保单位。台州市曾把“浙东唐诗之路”定义为中国书法圣地、山水画发源地等多项名称,充分表明“浙东唐诗之路”的宝贵价值。挖掘“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资源,对提高浙东地区的文化知名度、促进浙东文旅产业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借助其历史地位,提高旅游资源的高效开发。

参考文献:

[1]胡正武.浙东唐诗之路与隐逸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邹志方.浙东唐诗之路[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9.

[3]朱关田.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凤凰出版社,2019.

[4]王晓亮.绍兴碑刻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5]邱志荣,吴鑑萍.浙东唐诗之路新探[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9(01).

[6]葛国庆.唐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考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04):6-10

猜你喜欢

唐代书法诗歌
诗歌不除外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诗书画苑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