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在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
2022-06-18张金华王丽霞
张金华,王丽霞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一病区,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支气管肺炎为常见儿童时期疾病,发病后患儿会剧烈咳嗽,需要及时就诊接受治疗[1]。现阶段,环境污染与细菌耐药性明显加剧,儿童患上支气管肺炎概率也显著增加。要想提高患儿恢复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当合理选用护理措施。循证护理学是新兴学科,运用科学手段与技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可为患者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2]。临床路径可通过多个节点采取护理措施,效果确切。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4.51±1.74)岁。试验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4.48±1.7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支气管肺炎;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性疾病;依从性极差;中途退出。本研究项目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儿进行临床干预,同时为患儿及家属口头讲解症状相关信息与注意事项,使家属对该症状的治疗、护理方法充分了解,同时提高家属护理依从性。
1.2.2 试验组 接受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1)循证护理。①创建护理模式小组。循证护理小组成员主要包括药剂师、医生、检验员与护士等。②循证问题。统一收集并整理患儿基础资料,对其具体情况加以了解,并查阅有关支气管肺炎的文献,以保证护理措施有证可循,进而为护理措施与流程制定提供必要保障[3]。以医嘱为参考确定所需解决问题,包括口腔护理、病情观察、皮肤护理、饮食护理、预防隔离方法、用药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等。③循证支持。记录并评估患儿实际情况,在文献查询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领域实证。通过资料查询获得循证支持,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找出资料,评价数据真实性与可靠性,以患儿、家长需求为依据合理制定护理措施。④提出临床问题。支气管肺炎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因患儿年龄偏小且容易哭闹,配合度不高,甚至会出现恐惧和紧张心理,直接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难度[4]。护理期间,患儿会因局部不适感的影响而哭闹,最终诱发恶心、呕吐、呛咳等情况,加之患儿胃排空时间较长,一旦胃内容物呕吐且处理不科学,还会吸入而窒息。本研究中临床问题包括: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有哪些呼吸道护理方法;不同临床护理方案在缓解患儿呼吸道方面的影响如何;支气管肺炎患儿呼吸道护理期间如何提高其依从性。(2)临床路径信息系统。临床护理路径包括3个不同节点。①入院阶段。针对患儿肺部支气管状况进行系统检查,调查患儿疾病史,并对其住院风险值做出评估。以医院实际情况为参考,结合治疗与护理经验以及住院时间、费用等因素展开统计,确定标准护理流程,并详细填写临床路径表。组内医护工作者要共同研究并讨论方案流程,明确与患儿吻合的标准方案。医生和护理工作者将循证护理作为基础,统一临床路径模式与流程[5]。②疾病期阶段。收集患儿各项病情资料,一旦有阳性指标,需对护理方法与药物作用等展开反思,合理选用应对病情的方法。如果有必要,应针对患儿呼吸道加以处理,为患儿轻拍背部,使其有效咳出痰液,在其信息资料中详细记录具体情况。③出院阶段。患儿在出院后及时开展出院总结,并为其家属详细讲解出院事宜,告知其药物服用剂量和方法以及出院以后健康知识。
1.3 评价指标(1)护理效果。统计护理效果,显效为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无喘息、气促现象;有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喘息症状;无效为临床症状无变化。将有效与显效计入总有效。(2)护理满意度。为本研究患儿发放投票统计护理满意度,每位患儿10票,10~8票为十分满意;7~6票为满意;5票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满意与十分满意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数。(3)并发症。包括心肌损害、肝损害、心肌炎。(4)临床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咳嗽、肺部啰音、发热)消失时间、住院时间。(5)生存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评估,以百分制计数,对活力状况、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干预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后,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s,d)
组别 例数 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住院时间32 8.84±1.74 8.06±1.57 4.95±1.16 9.99±1.23试验组 32 6.24±1.58 6.31±1.54 2.75±0.84 8.06±1.35 t对照组6.257 4.501 8.689 5.978 P <0.001 <0.001 <0.001 <0.001
2.3 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 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5 生存质量评分试验组活力状况、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儿生存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活力状况 生理职能 总体健康对照组32 70.08±6.41 75.41±7.82 77.16±8.48试验组 32 88.29±5.14 87.45±4.41 88.84±4.45 t 12.537 7.586 6.899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为常见儿科病,可导致支气管壁和肺泡发炎,是儿童时期最普遍的肺炎[6]。此病四季发病率均较高,患儿以发热、咳嗽以及气喘等为主要表现,需接受住院治疗。但此阶段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不足,仍需家长照顾,且住院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直接增加了家长负担。
循证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新思维,核心在于所有决策均需以证据为基础,使得护理决策更加科学和有效,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7]。循证护理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科学化与同步化方式和技术,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临床应用循证护理的过程中,需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并做出护理评估,根据循证护理基本要求,与护理工作者自身临床技术与知识相互结合,在对患儿主观需求与意愿给予尊重的同时,以病情为参考合理制定护理方案。临床路径的本质就是各学科专业工作人员以循证医学为基本原则,将提前制定的标准工作流程按照预计的住院天数合理设计为表格,尽可能保证临床治疗、检查与护理活动顺序、时间安排的合理化,使支气管肺炎患儿能够从入院至出院均根据此流程获得护理服务[8]。临床路径属于“照顾式管理”的延续,体现了临床医疗与护理中的现代管理理念,核心包括质量管理、以患者为中心、结果测量、循证医学与沟通和冲突化解等方面,通过简单方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本研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此护理模式不仅能够确保医疗质量,同时可缩减医疗成本,使患者获得人性化照料。所以说,循证护理和临床路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且互相促进,可实现协调发展。联用两种护理方法,不仅能够确保医疗治疗达标,同时可缩短患儿住院期间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提高康复效果,缩减治疗费用,患儿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照顾与护理,降低患儿临床康复期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对于护理工作人员来讲,信息化临床路径兼具护理、管理、医技与医疗等方面内容,因目标一致,医务工作人员能够形成互相交流工作模式,彰显团队精神[9]。与此同时,还可提升医生处理问题的效率,更好地控制患儿病情,缓解其痛苦感。对于患儿家属,也可更详细地了解住院治疗天数、费用支出与治疗护理内容等,使其思想顾虑有所减轻,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使患儿家属满意度不断提高。本研究中试验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活力状况评分、生理职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证实,临床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过程中,有效整合循证护理和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且利于其护理感受的提升,在短时间内改善其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少,推广可行性突出[10]。
综上所述,以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情状况为依据,与医护工作者临床经验相结合,合理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尽快改善患儿病情,缓解其痛苦,同样也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研究时间较短,所以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不明显。为此,需在后期临床研究中适当扩大研究样本量,丰富研究指标,延长研究时间,以证实此循证护理整合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