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情程度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白细胞介素-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2-06-18贾四杰贾萌
贾四杰,贾萌
(扶沟县精神病医院 精神病科,河南 周口 461300)
目前,受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抑郁症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其总患病率为4.40%[1]。同时,相关文献报道10% ~30%的女性及7% ~15%的男性一生中可能会受抑郁症困扰[2-3]。但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及相关多个系统均参与抑郁症发生与进展[4]。P物质(substance P,SP)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肽类递质,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参与情绪调节、痛觉传递病理生理过程,被认为是抑郁障碍的生物学标记之一[5]。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为临床常用炎症因子,已有研究证实炎症因子与抑郁症的关系,免疫炎症反应过度激活致使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是现阶段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方向之一[6]。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20例抑郁症患者及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探讨血清BDN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扶沟县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为抑郁症组,其中轻度29例,中度58例,重度33例,根据2∶1配比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抑郁症组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症状及临床诊断确诊为抑郁症;健康对照组无精神疾病家族史和精神疾病史。抑郁症组男49例,女71例;年龄24~67(46.12±9.42)岁;体质量指数17~24(22.13±0.92)kg·m-2。健康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25~68(48.01±7.18)岁;体质量指数17~25(22.40±1.03)kg·m-2。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
1.3.1 采集标本 抽取患者10 mL空腹静脉血,离心(3 000 r·min-1,半径13 cm,10 min),取上层血清,置于-20℃冰箱中储存待检。
1.3.2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BDNF、SP、IL-2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执行操作。
1.4 观察指标(1)血清BDNF、SP、IL-2水平。(2)血清BDNF、SP、IL-2水平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3)不同病情程度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SP、IL-2水平变化。(4)血清BDNF、SP、IL-2与抑郁症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5)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SP、IL-2水平间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通过Pearson相关性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获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置信区间、敏感度、特异度及截断值,联合预测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返回预测概率logit(P),将其作为独立检验变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BDNF、SP、IL-2水平抑郁症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SP、IL-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BDNF、SP、IL-2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清BDNF、SP、IL-2水平比较(±s)
注:BDNF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SP为P物质;IL-2为白细胞介素-2。
组别 例数 BDNF/(ng·L-1)SP/(ng·L-1)IL-2/(μg·L-1)60 28.79±3.05 33.65±4.01 2.37±0.40抑郁症组 120 23.16±2.51 67.81±4.87 4.58±0.46 t健康对照组13.183 46.938 31.693 P <0.001 <0.001 <0.001
2.2 血清BDNF、SP、IL-2水平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以抑郁症组作为阳性样本,健康对照组作为阴性样本,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BDNF、SP、IL-2水平诊断抑郁症的AUC分别为0.720、0.745、0.783,将血清BDNF、SP、IL-2水平经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生成联合预测因子,列出联合预测因子取不同值时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预测准确率,取约登指数为最大值时联合预测因子所对应的数值作为最佳临界值,即AUC为0.881,较各原始因子单独诊断价值明显提高。见表2,图1。
表2 血清BDNF、SP、IL-2水平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
图1 血清BDNF、SP、IL-2水平诊断抑郁症的ROC曲线
2.4 血清BDNF、SP、IL-2与抑郁症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以抑郁症患者病情程度为因变量,血清BDNF、SP、IL-2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血清BDNF、SP、IL-2仍与抑郁症患者病情程度独立相关,血清BDNF水平越低,血清SP、IL-2水平越高,抑郁症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P<0.05)。见表4。
表4 血清BDNF、SP、IL-2与抑郁症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
2.3 不同病情程度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SP、IL-2
水平 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SP、IL-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较中度、重度患者高,血清SP、IL-2水平较中度、重度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情程度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SP、IL-2水平比较(±s)
表3 不同病情程度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SP、IL-2水平比较(±s)
注:与轻度抑郁症患者比较,a P<0.05;BDNF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SP为P物质;IL-2为白细胞介素-2。
程度 例数 BDNF/(ng·L-1)不同病情SP/(ng·L-1)IL-2/(μg·L-1)29 25.41±3.50 62.58±4.25 3.16±0.39中度 58 23.67±3.26a 66.64±5.37a 4.01±0.41a重度 33 20.29±2.98a 74.46±6.54a 6.83±0.45a F轻度20.579 38.776 703.544 P <0.001 <0.001 <0.001
2.5 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SP、IL-2间相关性分析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和SP、IL-2呈负相关(r=-0.549,P<0.001),血清SP水平和IL-2呈正相关(r=0.680,P<0.001)。
3 讨论
现阶段,抑郁症成为公众生活中多发病、常见病,不仅会对心理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会对正常生理、解剖结构产生破坏,如何避免、逆转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成为临床研究重点[7]。但抑郁症发生、进展、转归机制复杂,其中神经发育假说认为BDNF神经营养因子异常会损伤海马神经元,而SP、IL-2水平与神经细胞周围炎症反应、神经系统症状密切相关[8]。
BDNF广泛分布于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营养假说指出,BDNF在神经元存活、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表达降低,无法有效促使突触生长、维持神经元生存,易诱发抑郁症状[9]。同时,细胞因子假说认为抑郁症发生、进展受炎症应答系统激活影响,免疫激活会通过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引发机体产生抑郁相关行为、神经生化改变、神经内分泌改变[10-11]。SP属于神经递质,会在创伤后依靠感觉神经末梢释放入周围组织,介导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发生、进展[12]。IL-2主要来自活化的淋巴细胞,参与内分泌、神经、免疫反应,抑郁症患者机体免疫应激状态会导致IL-2水平升高,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致使神经-内分泌-免疫失衡,加重抑郁症状[13]。监测血清BDNF、SP、IL-2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可能会为临床抑郁症诊治、病情评估提供新靶点。本研究对比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显示抑郁症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SP、IL-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王梅等[14]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研究显示,以抑郁症组作为阳性样本,健康对照组作为阴性样本,绘制血清BDNF、SP、IL-2水平诊断抑郁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BDNF、SP、IL-2单独诊断抑郁症的AUC分别为0.720、0.745、0.783,联合诊断AUC为0.881,较各指标单独诊断价值明显提高,具有良好诊断价值。这可能是由于BDNF、SP、IL-2参与抑郁症发病的不同机制,联合诊断可从多方面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监测不同病情程度抑郁症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变化,发现轻度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较中度、重度患者高,血清SP、IL-2水平较中度、重度患者低,提示抑郁症患者随病情加重,血清BDNF、SP、IL-2水平变化明显。原因在于BDNF表达较低无法维持神经元结构、功能正常,SP高表达会加重对神经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加重抑郁症状,而抑郁情绪严重时机体处于免疫应答状态,导致IL-2水平升高,高水平IL-2作用于单胺类神经递质,恶性循环,加剧抑郁症状。此外,血清BDNF、SP、IL-2与抑郁症患者病情程度独立相关,血清BDNF水平越低,血清SP、IL-2水平越高,抑郁症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提示临床可根据血清BDNF、SP、IL-2水平判断抑郁症患者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和SP、IL-2呈负相关,血清SP水平和IL-2呈正相关,提示抑郁症患者体内血清BDNF、SP、IL-2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说明抑郁症发病、发展为多机制共同作用、协调结果。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选例具有偏倚性,还需临床多渠道、多中心取样,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SP、IL-2水平升高,且其水平和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可通过监测上述血清因子水平变化,诊断抑郁症及明确患者疾病进展,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