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通的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2-06-18邓莉莹岳月娟雷芬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总成绩学时考核

邓莉莹,岳月娟,雷芬芳

(邵阳学院护理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及时评价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适时调控,促使教学不断完善,让学生能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动态把握的一种系统性评价方式[1]。随着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的出台以及2020年春季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互联网+教育”已成为高校护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在线教学平台的智能化、实时性、互动性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了便利[2]。本研究在护理本科生基础护理学课程中,以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为基础设计并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全面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本科院校2019级全日制护理学专业4个班级共14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15名(82.1%),男25名(17.9%),平均年龄(20.03±0.34)岁。

1.2 研究方法

基础护理学课程开设在第四、五学期,课程总学时为166学时,理论与实验分别为86、80学时。其中第四学期开设102学时(理论与实验分别为54、48学时),第五学期开设64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分别为32、32学时)。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学》(第6版)“十三五”规划教材。为更好地培养懂理论、会操作的实用型护理人才,课程教学中构建了以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为基础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1.2.1 教学准备(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课程负责人通过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组织授课教师进行培训,介绍形成性评价的教学理念,包括形成性评价的常用评价方式等。针对本科护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思维活跃等特点,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特点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单纯只注重学习结果。

(2)建设在线学习资源:本研究借助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在线学习资源。课程资源根据授课进度有序发布,内容包括:①教学指导文件,如课程简介、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②教学实施文件,如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课堂要点和难点精讲等;③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如习题集、知识拓展、操作视频等。

1.2.2 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本课程基于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最终成绩由线下课堂评估、在线自主学习情况、线下实践技能综合性考核、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在第一堂课向学生强调本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指标,使学生有初步认识,并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1)线下课堂评估:占总成绩的10%,由授课教师负责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考勤情况、课堂表现等,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及课前、课中随机提问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分,以检验学生课后复习情况及听课效果,并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估结果。为保证所有学生有均等回答机会,课堂提问还可利用课前晨读或课间休息时间完成。

(2)在线自主学习情况:占总成绩的10%,由学习通平台自动记录和统计,内容包括:①学习任务点:根据学习内容设定,按教学进度提前1周发布。②课后作业:每次课后发布。③阶段测验:每月月末发布。以上均需学生在资源发布1周内完成,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访问次数、学习进度、统计课后作业及阶段测验得分情况。其中,第四学期共发布学习任务点29次、课后作业27次、章节测验4次,分别占总成绩的4%、4%、2%。

(3)线下实践技能综合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由实验带教教师负责评价,每位实验教师负责带教18~20名学生。内容包括实验考勤、实验考核、实验报告。以第四学期为例,实验课为48学时,共14项实验操作,其中演示性实验8项(铺床法、生命体征的测量、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鼻导管给氧法、吸痰法、鼻饲法、留置导尿管术),综合性实验6项(清洁护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协助活动技术的综合应用、出入院护理综合性实验、无菌隔离技术的综合应用、促进呼吸功能技术的综合应用、营养排泄综合应用)。①实验考勤:根据学生实际出勤情况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3%。②实验考核:演示性实验操作考核方式为个人抽考,每学期确保每名学生抽考2项操作。在相关演示性实验学习完成后,进入综合性实验学习,采用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与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二者整合模式进行教学与考核,首先学生自行分组(4~5人/组),以团队为基础进行学习,教师提前1周给出学习资料,包括根据临床护理情景创设的典型案例、学习问题、相关操作录像等,并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进行模拟训练,方便学生在课前以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实验课堂上展示小组学习效果,操作结束后,学生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根据小组分工情况及小组展示效果进行评价,2项演示性实验操作成绩及6项综合性实验操作成绩的平均分为实验考核得分,占总成绩的21%。③实验报告:使用学院自行设计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模板,内容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报告两个内容,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后1周内完成并以组为单位交实验带教教师批阅,占总成绩的6%。

(4)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为线下闭卷笔试。试卷按照学校规范化要求编制,采用百分制,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综合分析题。阅卷由2人及以上封闭式流水作业方式完成。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课程总成绩 总成绩为百分制,按照分数段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成绩分别是100~90分、89~80分、79~70分、69~60分、59~0分。

1.3.2 学生评价 第四学期课程结束后,采用学院统一的问卷在线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及实验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问卷共18个条目,内容包括教学态度(5个条目)、教学内容(4个条目)、教学方法(5个条目)、教学效果(4个条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学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完成问卷填写,并提交问卷,由系统统计结果。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应用的反馈意见,共6个条目,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在线自主学习情况

第四学期学生访问数共计8 472次,共发布29个学习任务点,其中文档类学习资源占35%,学习完成率为91.7%;视频类学习资源占65%,学习完成率为95.2%。共发布课后作业27次,作业完成率为100%,平均(97.86±1.02)分。共发布4次章节测验,完成率为 100%,平均(86.53±2.78)分。

2.2 课程总成绩分布情况

140名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呈正态分布。总成绩优秀者26人,良好者87人,成绩优良率为80.7%(113/140),合格率为99.3%(139/140),其中最高为 94分,最低为 53分,平均(83.45±2.53)分。

2.3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2.3.1 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为95.7%(134/140),对考核形式的满意度为90.7%(127/140)。

2.3.2 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应用的反馈情况(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可在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同时也认为形成性评价在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团队协助精神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今后形成性评价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可行的宝贵意见。

表1 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应用的反馈情况[n(%)]

3 讨论

3.1 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为95.7%,对考核形式的满意度为90.7%,表明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有较高的认可度。学生成绩优良率为80.7%,提示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改善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传统教学在终结性评价的指导下,针对两个小班合班授课(30~35人/班),很难做到个性化教学,课堂上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更多采用“传授—强化—记忆”的方法,也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与终结性评价比较,形成性评价具有形式多样、周期较短、反馈及时有效的优点[3]。同时在教学中强化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线自主学习、综合性实验考核等,能帮助其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同样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从而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和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实现从重视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的转变。此外,及时有效地反馈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对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授课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3.2 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本研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在线自主学习、综合性实验考核等纳入形成性评价中,以综合性实验考核为例,学生为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针对教师发放的根据临床护理情景创设的典型案例,在课前分析任务、深入思考、充分讨论、分工协作、模拟训练;课中以团队的形式展示小组学习效果,并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展开自评和互评;课后需完成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除要阐述实验步骤之外,还要写出实验结果讨论及实验心得,从而不断反思。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对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促使其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扩展知识,如利用网络在线学习资源、主动查阅书籍等,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丰富的学习内容、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调控学习过程,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表1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包括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团队协助精神等,与李雨昕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3 形成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研究发现,在线平台的使用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保证了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以下不足。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文档类学习资源完成率为91.7%,视频类学习资源完成率为95.2%,均没有达到100%。进一步调查表明,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多门专业课程均开展了形成性评价,课后学生需花费较多时间去完成过程性考核的评价内容,且线上学习资源丰富,占据了较多的课后时间,导致学生参与完成度不高。少部分学生还存在因学习任务点占总成绩比例较少(占总成绩的4%),所以思想上不重视,导致没能完成学习的情况。因此,在发布线上学习资源时,应做到优质、适量,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或是辅助对已有知识的强化,删除与课堂重复的内容,也可适当发布一些学科的前沿动态,促进学生知识不断更新。此外,钱耀荣等[5]研究发现,基于形成性评价模式实施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进度等均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需要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花费更多精力,包括持续更新在线学习资源、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整理学生相关材料等。因此,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总成绩学时考核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学习不是“刷学时”
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举重锦标赛顺利举行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
飞镖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