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止痛胶囊联合匹维溴铵用于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2-06-18徐珍珍
徐珍珍
摘 要:目的 评价和胃止痛胶囊联合匹维溴铵用于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高邮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滞型胃脘痛患者80例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和胃止痛胶囊联合匹维溴铵片;对照组服用匹维溴铵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化验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化验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和胃止痛胶囊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气滞型胃脘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胃功能,安全性高,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和胃止痛胶囊;匹维溴铵;气滞型胃脘痛;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25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1-0-04
胃脘痛属于脾胃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人们工作与生活压力增大,并且饮食不规律、不健康,导致本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患病后,患者可出现胃脘胀痛、胃脘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工作生活产生较大影响[1]。气滞型属于胃脘痛常见证候类型,发病率占比1/3,气滞型胃脘痛病程长短不一、反复多变、并发症多,临床治疗用药复杂多样、疗效不确切、不理想,成为医生与患者的困扰。中药治疗对于慢性病可发挥独特优势,近年来中药效果逐渐凸显,因此本研究对气滞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胃止痛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并与单独西药疗效进行比较,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高邮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滞型胃脘痛患者80例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9.64±6.3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32±1.36)年。浅表性胃炎22例,萎缩性胃炎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49.41±6.5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3±1.14)年。浅表性胃炎24例,萎缩性胃炎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1例。输入两组数据到计算机表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分组标准。本研究经高邮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与家属了解流程后自愿参与。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患者;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4]患者;③年龄>18岁,<80岁患者;④全程治疗,依从性好患者。
排除标准:①胃泌素瘤或药物导致胃-十二指肠病变患者;②胃-十二指肠活动性出血、幽门梗阻、癌变、穿孔患者;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等患者;④精神类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⑤妊娠期、备孕期患者;⑥药物禁忌证患者。
1.3 方法
治疗组服用:①和胃止痛胶囊(生产企业:高邮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生产批号:苏药制字Z04001196,规格:生药0.4 g/粒,成分:枳壳,炒白芍,延胡索,香附,甘松,合欢皮,川楝子,五灵脂,甘草等),用法:口服,4粒/次,3次/d。②匹维溴铵片(生产企业: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36,规格:50 mg×20片),用法:常用推荐剂量为50 mg/次,3次/d;或增至100 mg/次,2次/d。少数情况下,如有必要可增至100 mg/次,3次/d。
对照组仅服用匹维溴铵片,用法、用量、药品信息与治疗组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不按照推荐方法服用药物可能会导致吞咽困难,食管炎或者包括食管溃疡在内的上消化道溃疡的风险,胃肠道疾病应用该药物可能发生胃肠道紊乱,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吞咽困难等情况,需要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充分保障患者恢复效果。如若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应及时停药,并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療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化验指标水平、不良反应。
①疗效评价标准。显效:胃脘胀痛等症状消失,复查2年无复发,胃镜复查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胃脘胀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指标较前有不同程度好转;无效:服药2个疗程后胃脘胀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但因饮食不节或其他诱因导致病情加重,或胃镜复查无明显改善。
②评估纳差、反酸、腹胀、嗳气、腹痛症状评分,分数越低症状越轻,分数越高症状越重。
③化验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17),范围50~150 ng/L,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范围0~46 pg/mL、胃蛋白酶原(PG)Ⅰ、Ⅱ,PG Ⅰ/PG Ⅱ指标水平,范围分别为60~240 ng/mL、1~100 ng/mL。
④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含腹痛、腹泻、恶心、皮疹,总发生率=(腹痛+腹泻+恶心+皮疹)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12<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化验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水平有相似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G-17、PG Ⅰ、PG Ⅰ/PG Ⅱ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roGRP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胃肠蠕动与分泌功能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胃黏膜可以按照需要分泌出胃酸与胃蛋白酶,来消化食物;胃肠黏膜同时也有防止胃酸渗入而分泌出的黏液,从而保护黏膜受到自身消化功能的影响,产生自我消化情况[5]。但是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因素会对人的精神与身体造成刺激,从而使上述生理功能遭受破坏,出现紊乱。胃酸和胃蛋白酶异常分泌,局部黏膜抵抗力降低,久而久之,形成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气滞型胃脘痛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也可见于胃下垂、胃黏膜脱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多数症状的发生都会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如长期存在的精神压力等。现代医学治疗通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中医治疗原则主要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匹维溴铵片可治疗与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的疼痛,对于气滞型胃脘痛患者来说,可以使其胃肠不适得以舒缓。匹维溴铵可以双向调节机体胃肠功能,其对胃肠道平滑肌具有不同程度解除痉挛效果,并且对胃肠蠕动产生影响,具体机制是可以抑制由于兴奋递质的毒蕈碱、速激肽NK、NK2受体导致的收缩;另一方面还能阻断NK2在一些内脏传出神经上的表达,从而缓解胃肠道痛觉过敏,进而对上腹疼痛症状予以改善和消除。该药物无药物相互作用,无心血管及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仅产生轻微如腹痛、腹泻、恶心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以及轻微皮肤过敏反应造成的皮疹等[6]。但是对于气滞型胃脘痛患者来说,单一的服用此药物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善,需要结合中药材帮助患者彻底改善。
中医学认为,气滞型胃脘痛的病机主要是脾胃升降协调功能失调紊乱、气机郁滞不畅通,气滞时间长导致机体必然发生血液运行不畅通,瘀滞阻滞在胃部经络;同时气滞也会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异常,脾脏气虚发生,因此气滞是本病的根本,因此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疏肝理气[7]。
结合本研究结果表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纳差、反酸、腹胀、嗳气、腹痛症状评分,血清胃泌素(G-17)、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胃蛋白酶原(PG)Ⅰ、Ⅱ,PG Ⅰ/PG Ⅱ指标水平差距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症状评分、ProGRP、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G-17、PG Ⅰ、PGⅠ/PG Ⅱ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G-17、PG Ⅰ、PG Ⅰ/PG Ⅱ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由于疾病导致胃黏膜萎缩,胃窦腺体欠缺,G细胞量降低,血液中G-17减少,因此G-17可反映G细胞功能。血清PG是胃蛋白酶无活性前体,主要由胃黏膜主细胞与黏液颈细胞分泌,包含PG Ⅰ、PG Ⅱ不同活性亚群。当胃病发生,PG分泌细胞受到累及,血清PG浓度降低,而PG主要来源于胃,因此PG也可反应胃黏膜功能[8]。气滞型胃脘痛中包含现代医学萎缩性胃炎疾病,本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胃黏膜萎缩,萎缩后继发肠化并且非常规增生,腺体明显减少乃至全部不见,因此胃黏膜分泌功能降低[9]。当萎缩性胃炎发生后,PG Ⅰ含量下降明显,并且PG Ⅰ/PG Ⅱ值也因此下降,但PG Ⅱ的水平比较稳定,这可能是由于腺体和主细胞数量下降,并被幽门腺或胃黏膜肠化所代替,因此PG Ⅰ减少,而PG Ⅱ无明显变化[8]。由此说来,血清中PG Ⅰ含量、PG Ⅰ/PG Ⅱ值不仅可以直接表现出胃体黏膜腺体与细胞数量,还能间接呈现出黏膜萎缩水平[10-12]。而PG Ⅰ含量、PG Ⅰ/PG Ⅱ值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13]。因此血清G-17、PG Ⅰ、PG Ⅰ/PG Ⅱ提升,则说明胃功能改善。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ProGRP轻度升高,治疗组ProGRP降低,则说明疾病有所缓解。
和胃止痛胶囊包含多种中药材,可清肝和胃,降逆止呕,理气止痛,用于改善、缓解肝胃不和型胃病。胃脘疼痛、吸气吞酸等症状,包含了枳壳,炒白芍,延胡索,香附,甘松,合欢皮,川楝子,五灵脂,甘草,黄连、吴茱萸、柴胡、大黄、延胡索、木香、丁香、砂仁、蒲公英等,将多种中药材各自发挥药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证。和胃止痛胶囊的君药是枳壳,枳壳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胃经,有行气消痞、宽中消胀之功效,将枳壳麸炒处理可以减弱药性刺激,缓解其中的燥性和酸性,同时增强概要健胃消胀之功效。药理学研究发现该药同样可双向调节胃肠,既能兴奋胃肠使其蠕动增强。又能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和解除痉挛,是临床治疗胸脘痞满、胃扩张下垂、胃肠无力性消化不良的药理学基础。对于气滞型胃脘痛既能產生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也能对病理性疼痛、腹泻等症状有缓解、消退效果。方中臣药是延胡索、香附、五灵脂,其具备显著疏肝理气、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药理学具备改善胃黏膜血液供给,促进胃黏膜修复之功效。佐助药合欢皮与川楝子具备疏肝解郁、理气降和之功效,上述药物辅佐君药可增强通降作用,提高药效。甘松性温味辛,具备理气止痛、强健脾胃、治疗胃痛之功效。白芍性微寒、味苦酸甘,以炒法处理,可减弱药性,产生养血敛阴、滋润筋脉之功效,同时柔肝缓急止痛。甘草性缓味甘,亦可缓急止痛,同时中和药性,合用可提高药效。黄连的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要入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对清胃热明显;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作用,能够保障胃寒或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症状缓解;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具有抗炎、解热、镇静、镇痛、镇咳及抗惊厥作用;大黄经临床证实,其提取物有泻下、抑菌、止血、促进胆汁分泌、降脂、降压和抗肿瘤作用,对消化系统有导泻、利胆、保肝、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兴奋肠管平滑肌的作用;延胡索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具有镇痛、催眠、镇静、安定;抗惊厥的作用;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属理气药,有促进胃肠道蠕动、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抗菌、降糖、抗肿瘤等作用;丁香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属温里药,有抗胃溃疡、止泻、利胆、镇痛的作用,还具健胃的功效与作用,浸出液具有明显的刺激胃液分泌作用,并能缓解腹胀、恶心、呕吐等。砂仁具备化湿开胃的作用,临床之中以水煎制能够促进肠道运动,充分抑制血小板聚集,对于胃部、十二指肠治疗效果较好;蒲公英等能提高离体十二指肠的紧张性并加强其收缩力,临床认为有健胃和轻泻作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后者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血瘀气滞,心胃诸痛。诸药合用,可使胃部症状除,而心自安。
综上所述,和胃止痛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气滞型胃脘痛,疗效确切,经治疗后,患者胃脘痛症状消失明显,经胃镜检查,各项指标均显著好转,同时患者纳差、反酸、腹胀、嗳气、腹痛等症状改善,胃功能恢复效果良好。联合用药应用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说明具备较高用药安全性,值得进行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邢凤媛.健胃舒颗粒联合“胃三针”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169-171.
[2]谭树慧,任卫琼,夏伯候,等.醋炙乌药-木香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9, 30(5):684-68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92-293.
[5]辛洪杰,林炫财,吴伟浩,等.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两例[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Z1):64-65.
[6]鞠鈺蕊,赵玥祯,肖坤,等.定量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气滞胃痛颗粒中芍药总苷与其苷元的总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20, 56(12):1245-1253.
[7]吴红艳,李艳鸽,尚学彬.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中RKIP,STAT3和CyclinD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19,1 9(8):991-994,后插2.
[8]黎林果,吴宗英,刘华柱.四联HP根除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排空功能及HSP60、TNF-α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9):1209-1211.
[9]王锐.匹维溴铵联合氯诺昔康治疗急性腹痛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2):105-107.
[10]程波,周卉,夏丽.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NPSR-1、CGRP、MTL水平的影响[J].药品评价,2021, 18(7):412-414.
[11]瞿晓密.八段锦联合辩证施食在胆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8):139.
[12]李萌.金铃子散加味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2):222-224.
[13]周小玲,梁倩华,梁圣慧.中医综合护理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