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团干部提要求:清澈和纯粹
2022-06-18
“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心境澄明、心力茁壮,让人迎面就能感受到年轻干部应有的清澈和纯粹。”习近平向团干部提出的“清澈和纯粹”的要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共青团百年奋斗史,对共青团组织、团干部和广大中国青年提出了殷殷期望。其中,他要求团干部,“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心境澄明、心力茁壮,让人迎面就能感受到年轻干部应有的清澈和纯粹”。习近平向团干部提出的“清澈和纯粹”的要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何才能“清澈和纯粹”
什么是清澈?清澈,形容清而透明。澈,指水清。清澈不是一个新词,今天却因为拥有感人的故事背景体现出了特殊的意义。2020年6月中印边境对峙事件中,“00后”战士陈祥榕坚守国境线,寸步不让,壮烈牺牲。生前,他曾经写下八个字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清澈”由此成为新时代青年中的一个热词。
什么是纯粹?原意指不掺杂异质物质。清澈和纯粹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为纯粹、没有杂质,因此清澈、心境澄明。纯粹是内在依据,清澈、心境澄明是外在表现。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无论经历了多少困难,依然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依然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要、核心位置,这样的人就是纯粹的人。
“让人迎面就能感受到年轻干部应有的清澈和纯粹”,这样的表述既生动形象、很接地气,又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赞美青春、爱护青年的特殊感情。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百年来共青团前赴后继奋斗历史的高度评价。
习近平要求广大团干部,“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树牢群众观点,同广大青年打成一片,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多为青年计,少为自己谋。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要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习近平不仅从群众路线、担当务实、廉洁自律等多个方面闡明了“清澈和纯粹”的基本内涵,也深刻揭示了“清澈和纯粹”与三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团干部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只有担当务实,只有廉洁自律,才能真正以“清澈和纯粹”的清新形象更好地服务、引领和组织青年,有效带领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
“清澈和纯粹”与去“四化”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群众路线、担当务实、廉洁自律这几个方面,体现出了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实生活中,一些团干部无心做青年友,一心只想做青年“官”,缺乏走群众路线、担当务实的作风和廉洁自律精神。这种不够纯粹、不够清澈的团干部尽管是少数,却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挫伤了大多数团干部一心一意推进工作的热情。
2014年底,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通知。2015年2月,中央巡视组向团中央反馈巡视意见时提出共青团要去“四化”。毫无疑问,“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贵族化”问题在一些团干部身上或多或少有所表现。一些团干部不够“清澈和纯粹”,既是“四化”的结果,也是“四化”久治未绝的原因。
习近平要求广大团干部“让人迎面就能感受到年轻干部应有的清澈和纯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提醒和告诫:共青团组织去“四化”依然在路上,任重而道远。
“清澈和纯粹”与从严治团
“清澈和纯粹”是对新时代共青团组织清新形象的最好解释。共青团组织的“清新形象”来自团干部、团员、团组织的共同塑造。其中,团干部必须在新时代共青团组织清新形象树立的过程中具有主导、模范作用。团干部必须在思想、能力和作风等各方面努力做到“清澈和纯粹”,新时代共青团组织的形象才能清新起来。
一要强化基层普通青年的监督评议作用。要使团干部保持“清澈和纯粹”,把心思集中到不断强化服务青年,从而更好地引领和组织青年,有效带领亿万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上来,共青团组织就必须认真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实施纲要》等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勇于自我革命,从严治团。《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实施纲要》提出了许多举措。比如,形成共青团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建立分级督查督导的工作机制,开展青年评议的工作机制等。这些举措都很实、很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关键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这些机制。因此,强化基层普通青年的监督评议作用是促进团干部保持“清澈和纯粹”的关键环节。
二要强化对团干部选拔任用的管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实施纲要》提出,要始终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从改革完善团干部的选拔、培育、管理、使用机制以及严管团的领导机关干部,从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等多方面建章立制入手,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团干部队伍。只有把这些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才能促进更多“清澈和纯粹”的团干部健康成长,在推进党的青年工作的过程中建功立业。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