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育人”,新时代体育教师教学方略

2022-06-17唐力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

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常赛体育竞赛裁判员

唐力周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

“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其中,“常赛”是检验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重要环节,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目前学校“常赛”工作机制如何能得到体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做得更好、更系统和更完善;如何让学校的“常赛”机制发挥它的功能和价值,让它名正言顺地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中小学校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育人元素;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常赛”中健康有力地茁壮成长,感受体育比赛的魅力和乐趣等问题展开。

一、什么是“常赛”

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每个星期有不同形式的教学比赛,每个月有定期的课外体育竞赛;学校还可以有季度赛、学期赛、年末总决赛等等,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赛期时间越长,参与的学生就会越多,学校体育“常赛”机制就会得到良好的促进和发展。其次,从权威的角度看,中国教育科学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于素梅给出了精确而详细的解答:“健全比赛机制,优化比赛方案,更科学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人人赛突出全员性、课课赛体现激励性、层层赛强调选拔性,把握好‘以赛导学’‘以赛代练’‘以赛促评’的功能。”简而言之,“常赛”不是个别学生参与的比赛,也不是部分学生参与的比赛,而是全员学生参与的比赛。不是一年一次的运动会,而是课课赛、每周赛、层级赛等,就像一次次小考,检验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水平,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基于此,我们的体育教育教学也会逐渐趋于完整和系统化。

二、学校体育“常赛”现状与机遇

以往传统体育教学多注重“学”与“练”,对“赛”多有忽略,对“赛”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新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如一阵春风,瞬间吹醒了各级教育部门及体育工作者,通过对“常赛”概念的重新洗牌,基层学校也开始逐渐重视比赛,强化比赛如何更科学和更系统地有序开展。大体而言,学校“常赛”形式和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具体由各级、各类比赛组成:校内有课堂教学赛、班级赛、年级赛,校外有校级比赛、区域校级联赛等等,由于更高级别的校外体育竞赛对普通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校园内的教学竞赛和课外体育竞赛成了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展示自我的一个最佳舞台。所有比赛项目中,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当属校内球类竞赛,它包括: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等,三大球类比赛项目是目前最基础,也是展示学校体育文化的一张名片。例如,很多中小学校在春季开学后就会举办“春风杯”篮球赛,在秋季入学后会举办“秋实杯”足球赛等相关球类竞赛活动,这也是中小学生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学生最热情、参与度最高的一项校内体育赛事。

尽管如此,很多学校对举办校园内球类比赛始终持有小心翼翼的态度,能正常办的就少办,能少办的就不办。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球类竞赛经常伴随着激烈的身体对抗,学校常因学生参加运动比赛而出现的意外伤病与家长产生医疗纠纷。第二,中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时期,心理和生理发育不成熟,好胜心强,也处于逆反心理的高发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学生常因比赛“输赢”而起争执,引起双方冲突,暴力和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干扰和阻碍了学校体育竞赛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常赛”机制下,新时代体育教师工作之方略

“常赛”作为体育教学中“学、练、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应该审时度势,在专注于体育课堂教学时,还必须要为学生组织好比赛,办好比赛,让学生在接受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熏陶的同时享受比赛的乐趣,感受体育比赛的竞技魅力,最终让比赛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备摇篮。那么,如何让学校的“常赛”机制发挥它的功能和价值,让它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小学校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育人元素?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常赛”中健康有力地茁壮成长,感受体育比赛的魅力和乐趣?

(一)体育教师应是经验丰富的赛事组织者

对于广大中小学校来说,一年一度的“春风杯”或者“秋实杯”球类竞赛是许多学生心里翘首期盼的舞台,同学们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因此,学校球类赛事的举办是一项繁重而有意义的事,体育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努力组织和完善好相关赛事工作,为比赛顺利开始和圆满结束做好充足的准备。以校园内篮球联赛为例:

1.赛前制定好相关比赛规程和赛程

比赛规程和规则制定应该符合学校学生年龄阶段相对应的运动水平、学校运动比赛场地、硬件设施情况和学校学情教育等相关条件。例如,赛制根据学校实际可制定全场5 对5,半场4 对4,半场3 对3;比赛时间可分为4节,每节15分钟,每节每队至少替换1~2人,且上场时间不得低于5 分钟等一系列细节上的微小变化,也可以向小篮球规则看齐,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上场,更好地去体验和感受篮球比赛的魅力。

2.赛前组织培训班学习

(1)详细讲解运动伤病的预防和简单处理

组织学生参加赛前培训班宣讲的第一个内容应是运动伤病的预防和简单处理,要着重告知参赛队员(学生)热身与运动伤病的关系以及热身的重要性,内容具体包括:赛前热身的时间、方式、强度等;其次,各班级(各队)应配齐、配足相关运动防护装备和简单的急救医疗用品。篮球项目,如护腕、护肘、护膝等。常见简单急用的医疗用品,如云南白药喷雾剂、创口贴、绷带等等。

(2)详细解读相关规程和规则

教师制定出相关规程和规则之后,应积极组织学生集体学习,特别是对于规则模糊和不理解的学生要重点培训讲解;对于比赛赛制、比赛时间、上场要求等应逐一细化告知学生,让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范围内完成比赛和享受比赛。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和比赛结束后如出现有疑虑和不解之处,可及时依据规程和规则一一作出解释,逐步化解。

3.注重培养比赛整个过程中的仪式感

校园运动赛场礼仪是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正确建立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适应社会多元文化和文明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活动。例如,一场完整且典型的校园篮球比赛应包含诸多元素:

(1)赛前入场仪式

其形式包括:赛前介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集体奏唱国歌;运动员相互致意;双方队员相互加油,向观众致敬等。

(2)赛后退场仪式

具体内容包括:双方队员列队致意;向教练员、裁判员致谢;向观众致谢等。

4.完善赛后评价体系

冠军只有一个,是唯一的,但是体育比赛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永争第一,也不是纯粹的竞技赛场上的输赢,更多的是精神和意志上的锤炼、是不服输、是勇往直前、是团结一致等一切情感的培养、积累和升华。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而言,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涵盖赛场上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的能力、坚韧不拔的品性以及拥有集体荣誉感的精神等)应该与运动能力同等重要,其培养价值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赛事中除了褒奖优秀团队和优秀运动员之外,还应该极力表扬和嘉奖每一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以及整个赛事活动参与的组织者和观众。颁奖内容大致可参照如下:(1)名次奖励;(2)最有价值运动员;(3)体育道德风尚奖;(4)最佳组织奖;(5)文明观赛奖;(6)最佳运动创意奖(运动本身也需要有想象力);(7)进步最快奖等等。体育教师在年终或期末给予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成绩综合评价时,应该着重考虑学生在赛事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运动技能掌握和运用表现、运动精神及体育道德表现、团结协作及组织能力表现,致力于达到“以赛促评”“以赛领评”的高度意识和改革精神,完善“学、练、赛、评”一体化和系统化的协调发展。

(二)体育教师应是专业素养较高的裁判员

校园比赛裁判的主体是体育教师,他们是比赛中的组织者、领导者,又直接参与裁判工作,对比赛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临场裁判教师要为学生、观众树立公正、准确的裁判形象,并通过裁判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校园比赛的顺利进行,为开展“常赛”机制提供有力的基本保障。

1.做一名公平、公正和执法严格的裁判员

(1)体育法规定: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可见,“公平、公正”是对一名裁判员最基本的要求。

(2)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应具有的专业素养:一是对规则的理解透彻和熟练运用。二是执法过程中的准确到位。三是对整个比赛的局势有所了解和掌握。如此,裁判员才能在赛场上游刃有余,稳如泰山。

2.做一名和蔼、耐心和细致的裁判员

我们说基层比赛,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篮球比赛,由于很多学生对相关篮球规则概念模糊,从而在比赛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非必要的争议、矛盾等,这就需要裁判员静下心来,耐心地把在赛前、赛中和赛后的规则讲清楚,讲透彻,努力做好裁判的细致工作,缓解学生相关疑虑。

(三)体育教师应是优秀的德育工作者

古人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由此可见,“立德树人,以体育人”应该是每个学校德育、体育工作的宗旨,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崇高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新时代的体育教师除了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具备优秀德育工作者的情怀。具体来讲,校园体育赛场是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体育品德行为的重要平台。以校内篮球赛场为例,礼仪行为规范的培养包括赛前入场仪式和赛后退场仪式(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员、尊重观众、尊重老师等),正是这些礼仪和仪式感的存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体育礼仪文化,也感受到了体育精神的魅力,尤其是奏唱国歌环节,更是一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契机。当学生了解了体育文化时,他们对运动技术的认识以及对运动技能的追求是自发的,甚至是积极的。由此,通过规范化、德育化的校园体育竞赛赛场的熏陶,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自然而然的孕育而生。

(四)体育教师应是最好的心理辅导老师

胜负是体育竞赛的必然结果,也是体育竞赛永恒的魅力,我们都喜欢“赢”,厌恶“输”,因为“输”意味着失败,容易产生“不甘心、伤感自责、愤怒嫉妒、自暴自弃”等一些不适的心理。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如果对其不能正确引导,会引发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古人也强调“善诱者,善导”。学校体育比赛的本质首先是教会学生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接着再教会他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让体面和尊严的“输”上升到第二种“成功”,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体育竞赛精神。换而言之,体育挫折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已迫在眉睫,不可或缺。运动赛场挫折教育的历练尤其重要,在教育面向现代化的今天,中小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够对抗周遭复杂的境遇。于学生而言,体育教师是体育的引路人,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着的教育重担,积极总结体育教学和比赛经验,深入反思,让挫折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让学生以更加阳光、快乐的心情迎接每一天。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让学生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人是常胜将军,输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赢的基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和价值观。

四、结束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会、勤练、常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要做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评”,确保学生在学会运动技能的同时,熟练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这才是体育教学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体育教师是“常赛”机制的责任人,是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还肩负着育人者的角色,可谓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应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体育精神,努力做好让学校放心、让家长欢迎的体育赛事。同时,体育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和储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中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曾说道:“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要求:其一,具有师傅们的敬业精神和言传身教的本事。其二,具有教师修养和文化水准。其三,具有军人的精神和作风。其四,还应具有令人钦佩的运动技能和训练水平。”总之,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无论是从哪个方面都要不断夯实自己,静心学习,提高自我能力,为“常赛”做好准备,为学生做好体育的领路人,努力做好一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民体育教师。

猜你喜欢

常赛体育竞赛裁判员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山东省青年排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县级医院是分级诊疗的“裁判员”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