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或液压触发无限级分段压裂滑套研制
2022-06-17董社霞李英松程文佳
付 强,董社霞,李英松,李 越,程文佳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9)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伴随着页岩气、致密气、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开发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工程技术[1-2]。目前最常用的技术是裸眼水平井封隔器+滑套技术,其通过投入不同直径的球来打开压裂滑套,实施压裂作业[3-4]。目前的分段压裂技术存在不足:
1) 需要投入不同直径的球与球座配合,实现滑套开启,分段级数有限。
2) 管柱无法实现全通径,增大了压裂液在管柱中流动时产生的摩阻。
3) 后续修井施工时需要钻除滑套的球座,施工复杂,增加了危险性[5-6]。
为了克服现有压裂技术的不足,研制了一种机械或液压触发无限级分段压裂滑套。通过对现有的滑套结构进行改进,实现管柱全通径,降低压裂液在管柱中流动时产生的摩阻,并且提供后期修井作业的无障碍通道。相同尺寸的压裂球可开启全部滑套,避免分段数量受球径的级差限制[7-8]。
1 技术方案分析
本技术的核心是对压裂井内的滑套结构进行改进,通过设计可缩放的弹性套、可变形的可变径球座,以及改进弹性套和可变径球座周围零件结构,从而实现采用同一尺寸的低密度压裂球开启若干级滑套,按指定顺序进行压裂,压裂完成后呈现全通径状态。该技术使得压裂段数无限增加,实现储层的精细化改造。
1.1 弹性套
弹性套结构如图1所示。弹性套结构的创新在于巧妙的解决了全通径滑套的技术难点,即,既要使球能通过,又能为后面的投球做准备。弹性套连续相对的凸块与滑套管壁内的凹槽[9]相对应,在未打开滑套时,始终呈现一端凸块收缩,而另一端凸块弹开进入凹槽的状态。这样的结构,当球过来时,始终有一端凸块能接住球,在液体冲击下,推动弹性套移动,从而使一端凸块弹开,而另一端凸块再收缩。然后重复动作,使压裂球通过的同时,弹性套也按既定顺序被激发,移动规定的距离,直到把需要压裂的的层位所对应的滑套顶开,从而开始压裂作业。此时,弹性套的两端凸块也同时落在了管壁凹槽内,处于弹开状态,并呈无缩径状态。
图1 弹性套结构
1.2 可变径球座
可变径球座外形如图2所示。球座的创新在于实现了压裂后球座能变径缩回凹槽,从而实现全通径要求。当内滑套被顶开的同时,此球座也被内滑套推动,使球座的变径爪收缩至管壁内,形成球座,从而能接住压裂球,实现压裂作业。当压裂结束后返排时,球座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推回,弹性爪缩回管壁凹槽,从而实现全通径。
图2 可变径球座外形
1.3 全通径分段压裂滑套
全通径分段压裂滑套的外部由上接头、压裂球、弹性套等组成,如图3所示。在压裂施工中,全通径滑套的内部零件是一个连续的动作过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内部各种零件的工作状态,和相互之间的运动关系。
1-上接头;2-压裂球;3-弹性套;4-内滑套;5-密封圈;6-锁块;7-外壳;8-可变径球座;9-复位弹簧;10-球座滑套;11-塞环;12-外套;13-下接头。图3 全通径分段压裂滑套。
以2级滑套为例,对滑套的动作全过程进行图例说明,如图4a所示,第1个球在弹性套上部,弹性套上部弹爪收缩,下部弹爪打开;如图4b所示,第1个球在弹性套中部,弹性套上部弹爪打开,下部弹爪收缩;如图4c所示,第1个球过弹性套后,到达下级滑套,弹性套上部弹爪收缩,下部弹爪打开;如图4d所示,第2个球在弹性套上部,弹性套上部弹爪收缩,下部弹爪打开;如图4e所示,第2个球在弹性套中部,弹性套上部弹爪打开,下部弹爪收缩,内部滑套被推动;如图4f所示,第2个球过了弹性套,弹性套上部和下部的弹爪全部打开,实现弹性套位置全通径,内部滑套内孔和外套的内孔相对,实现油管内部和环空贯通,内部滑套推动下部可变径球座变形收缩成1个闭合的球座;如图4g所示,受压力影响,球推动可变径球座持续向下移动,塞环打开卡住球座滑套;如图4h所示,球被返排液推到上层,受弹簧作用,可变径球座被向上推动,弹开到自由状态,实现滑套内部全通径。
图4 两级滑套在压裂过程中的动作示意
2 力学分析与有限元模拟分析
2.1 弹爪变形与受力分析
压裂滑套内部结构中有两个零件具有弹爪结构,分别是可变径球座和弹性套。
1) 可变径球座弹爪变形分析。
可变径球座的结构及相关尺寸如图5所示。
图5 可变径球座结构
弹臂变形如图6所示。根据《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第十二篇第十章片弹簧中的表12-10-3计算弹臂的工作变形量[10]。设计中,由于外形尺寸限制,可变径球座弹臂的变形量为δ=8 mm。
图6 弹臂变形示意
弹臂的最大变形计算公式为:
式中:δmax为弹臂的最大变形;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h为弹臂的厚度;b为弹臂的宽度;L为弹臂的长度;σP为材料的许用应力;Fmax为最大径向载荷;J为截面惯性矩。
弹性爪的材料为65Mn硅锰钢,根据《机械设计手册》,取E=205 800 MPa,σP=637 MPa。由图5得,弹臂的厚度h=4 mm,弹臂的长度L=207 mm。
计算得
上述计算的弹臂最大变形量为δmax=22.1 mm,大于设计值δ=8 mm。因此,可变径球座收缩变形后会弹开到自由状态,此处变形设计为可靠设计。
2) 可变径球座回退力计算。
计算可变径球座变形后从球座滑套回退时所需要的力。首先计算出单个弹臂对球座滑套的径向工作载荷,然后再乘以弹臂的数量和摩擦因数,便可以得出可变径球座回退轴向力(也就是复位弹簧的工作弹力)。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第十二篇第十章片弹簧中的表12-10-3计算弹臂的最大工作载荷[10]。根据其变形量,求出单个弹臂的工作载荷。
式中:Fmax为弹臂在最大工作极限时的载荷;W为截面断面系数;b为弹臂的宽度,由图5知b=(12.71+14.79)÷2=13.75 mm。
计算得
弹臂对球座滑套内壁的压力为:
式中:F为弹臂触头对球座滑套内壁的压力。
可变径球座共有12个弹臂,以上计算的为单个弹臂对球座滑套内壁的压力,全部弹臂与球座滑套内壁摩擦力计算公式为:
f=12μF
式中:μ为摩擦因数,取μ=0.15。
计算得:
f=12μF=12×0.15×40.84=73.5 N
所以,可变径球座在球座滑套中被拉出时所需要的力为73.5 N。
3) 弹性套受力分析。
结合图7对弹性套进行受力分析。弹性套在壳体内由左向右运动,左边弹爪受到压缩,对内壁产生1个向外的弹力。弹性套向右移动时要克服上接头内壁对左侧弹爪的摩擦力,以及沟槽对右侧弹爪的阻力。
图7 弹性套动作结构
计算左侧弹臂的最大工作极限载荷:
式中:Fmax1为左侧弹臂最大工作极限载荷;b1为弹臂宽度,且b1=13.835 mm;h1为弹臂厚度,且h1=4 mm;L1为弹臂长度,且L1=161.5 mm。
计算左侧弹臂的最大变形量:
弹性套左侧的弹臂实际变形量δ1=8 mm,则计算单个弹臂对上接头内壁的弹力为:
弹性套左侧弹臂共有8瓣,计算左侧弹臂摩擦力为:
f1=8μF1=8×0.15×86.5=103.8 N
则,为克服左侧弹臂摩擦力所需推力为:
Fl=f1=103.8 N
下面计算右侧单个弹臂从沟槽中拉出来所需要的推力Fr。
根据右侧弹臂向右运动的过程画出受力分析图,如图8所示。
图8 弹臂运动过程受力分析
右侧弹臂移动到上接头内壁所受的力F2和左侧弹臂弹力一致,即F2=F1=86.5 N。
要使弹臂触头能够从沟槽内被拉出,拉力Fr1要克服Fr2和F22对A点产生的摩擦力和F21的合力。列出力的平衡方程:
μ(Fr2+F22)+F21=Fr1
其中:
F21=F2×cosβ
F22=F2×sinβ
Fr2=Fr×cosβ
Fr1=Fr×sinβ
式中:β为沟槽斜面角度,β取45°。
带入已知量,求得Fr=117 N。
根据以上,计算弹性套从左向右移动所需要的力为:
F3=Fl+8Fr=103.8+8×117=1 039.8 N
4) 弹性套应力有限元分析。
建立弹性套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应力云图,如图9所示。弹性套从凹槽收缩回原位置时只受到弹性套自身的回复力,不会超出屈服极限。因此,只分析从原位置到凹槽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最大应力值。由图9知,上接头和弹性套的应力均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应力,即,弹性套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应力是在安全范围内。
图9 弹性套的有限元应力云图
2.2 弹性套移动所需流量计算
由于节流产生压降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标准的节流压降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求解之前,进行如下假设[11]:
1) 模型中压裂球以及弹性爪在没有移动时为刚体。当两边压差达到一定值后,压裂球立即脱离弹性爪,脱离时间极小。
2) 外壳内流量变化可看做准稳态过程,即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梯度为一极小值。
3) 压裂球与弹性爪接触面之前外壳内流体压力均相等,接触面之后外壳内流体压力均相等。
4) 忽略重力作用。
将弹性套结构简化,建立模型如图10所示。压裂球与弹性爪接触面之前外壳内流体压力为p1,流量为Q1,接触面之后外壳内流体压力为p2,流量为Q2。
图10 弹性套的模型简化
根据2.1节计算结果,当推力F3=1 039.8 N时,弹性套可移动。物体所受压力的等效面积等于物体在垂直压力面的投影面积。由图10知,受力面积SP为总面积减去过流面积的差值,即
SP=S-Sg
式中:S为上接头过流面积,S=8 167.14 mm2;Sg为弹性爪闭合状态下客观存在的过流通道等效面积,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中,通过做截面并对截面属性进行测量得到Sg=808.24 mm2。
则:
SP=8 167.14-808.24=7 358.9 mm2
将推力F3换算成压差Δp为:
根据连续性方程可知:
Q1=Q2=vgSg
式中:vg为过流速率。
根据节流压降公式:
式中:α为阻力系数,将孔口简化为圆柱形孔口,取α=0.5;ρ为液体密度,以水的密度计算则ρ=1×103kg/m3。
由以上两式,可得:
2.3 开启滑套所需流量计算
滑套开启时,液体推动球,球在液体作用下推动弹性套,弹性套再推动内滑套,完成开启动作。为了防止内滑套在其他施工过程中因节流压差推动误开启,在内滑套上安装了剪切销钉。因此,滑套开启时,弹性套要克服2个力作用,分别是2.1节中的弹性套自身移动的力和内滑套上剪钉剪切力。
根据压裂施工最大排量360 m3/h计算并选取剪钉,最终确定剪切力为F4=259 N。滑套开启时,弹性套受力为:
F5=F3+F4=1 039.8+259=1 298.8 N
计算节流压差为:
计算滑套打开所需排量:
2.4 弹簧力计算
在可变径球座位置设计复位弹簧。弹簧作用是将可变径球座从球座滑套中拉出,其克服第2.1节中计算出的力f=73.5 N。
参照图11a,弹簧的安装高度为178 mm,弹簧丝直径为ø7 mm,弹簧的中径取值ø105 mm。参照图11b,压裂球推动球座滑套到极限位置后,最大工作载荷时弹簧的高度为83.5 mm。参照图11c,压缩弹簧推动可变径球座从极限位置到最小工作载荷位置,此时弹簧的高度为132.5 mm。
图11 弹簧受力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并确定弹簧的基本参数如下[10]:
弹簧的旋向 右旋
弹簧的材料 65 Mn
弹簧的自由高度 185 mm
弹簧的钢丝直径 7 mm
弹簧的中径 105 mm
有效圈数 5.5圈
弹簧的结构 两端压紧磨平,支撑圈数1圈
弹簧的热处理硬度 HRC43~48
弹簧的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如图12所示。
图12 弹簧的应力云图
复位弹簧最大应力值出现在靠近上端第3圈附近,且未超过其屈服强度,强度满足要求。
3 室内试验
3.1 机械驱动过球试验
机械驱动过球试验装置如图13所示。通过机械驱动过球试验,验证分段压裂滑套的动作完整性。试验步骤为:
1) 依次把4个滑套连接在一起,安放在上扣机中,并用上扣机夹紧。
2) 用连杆将4只球连接起来,然后与上扣机的推拉机构连接。
3) 用推拉机构将压裂球推送进滑套内,观察4个滑套是否按顺序依次开启。
按既定方案连接好滑套,把压裂球用刚性连杆串接,然后与拉力传感器连接,再与上扣机的推拉机构连接,测得打开滑套的力为1 050 N,4个滑套全部开启。
3.2 压裂液开启滑套试验
压裂液开启滑套试验装置如图14所示。试验步骤为:
图13 机械驱动过球试验装置
1) 依次把4个滑套连接在一起,通过变扣与压裂泵连接。
2) 开泵,从排量1 m3/min开始观察,直到看见滑套本体出口开始出液为止,记录此时泵的排量和压力。
3) 一旦观察到一级滑套开启并开始出液,停泵,卸开工具与泵连接位置。然后,把第2个压裂球投入管串中(如果有投球口,可直接从投球口中投入压裂球),再接上泵。开泵,以不低于上一步打开滑套的排量进行试验,直到看到二级滑套的出口有液体排出,停泵。
4) 继续投球,依次重复作业,直到所有滑套开启并有液体排出,试验即可结束,功能试验完成。
图14 压裂液开启滑套试验装置
按既定方案连接好滑套,并将滑套与泵连接。所用压裂液参数为:清洁压裂液,黏度110 mPa·s,压裂砂粒径为30~50目[12]。试验结果表明,滑套全部开启时排量为80 m3/h。
4 结论
1) 分段压裂滑套没有级差缩径,整个压裂管柱使用同一种尺寸的压裂球来打开滑套,理论上分段数量不受限制。
2) 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滑套关键零部件满足强度要求。
3) 室内试验验证了滑套开启性能。通过混砂压裂液驱动开启滑套试验,滑套需要的最小开启排量为80 m3/h,该数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
4) 该装置及其配套工艺管柱为无限级分段压裂提供了一项新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海上低渗和陆上非常规油气藏压裂增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