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2-06-17刘美芳
刘美芳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卫生院 山东 滨州 256503)
作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疾病的一种,脑卒中多为突然发作,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脑部因为缺血、缺氧,导致其脑部的神经、血管等受到严重损害,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多种功能障碍症状[2]。脑卒中疾病需要通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快速的恢复脑部供血和供氧,减少脑部细胞的死亡[3]。但是在实施治疗后,此类患者并发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和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的风险较高,可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以促进各项身体功能的恢复[4]。本文选取脑卒中患者,分组对比,以分析社区护理干预的价值,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脑卒中患者,共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病例的时间范围为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采取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5例患者。对照组中,性别以例为单位,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5和20;年龄以岁为单位,最小、最大和平均年龄分别为53、75和64.08±6.18。观察组中,性别以例为单位,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和19;年龄以岁为单位,最小、最大和平均年龄分别为53、76和64.19±6.20。两组资料对比,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均经过颅脑CT、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平稳者;患有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疾病者。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案,护理方法为:护理人员定期的对患者家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指导。
将社区护理作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将患者康复锻炼的内容制作成宣传册,向患者发放,内容不仅需要包括影响患者自理能力的因素和护理干预作用,还需包括肢体摆放的方法,并需包括日常生活功能锻炼,还可通过影像资料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将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提升患者的自主性,使患者能够积极的参与康复训练。(2)训练指导: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训练指导,在第一到二周,对患者每周上门指导两次,每天需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三次随访;之后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指导,每天通过电话进行四次随访;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语言、吞咽等方面的训练,在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方面的训练时,需要指导患者按照相关资料进行实施,分上下午两个时间段进行,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设定合理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嘱咐患者要保持正确的肢体摆放方法,必要时,可为患者定制工具,以协助患者肢体的摆放;在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时,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自主的吃饭、漱口等生活动能锻炼,在训练时要保持正确的坐位,在床上要禁止半卧位,为患者提供靠垫,确保其躯体直立,若条件允许,则鼓励患者下床运动;在患者训练过程中,若发现其不良习惯,需及时进行纠正。(3)心理护理:脑卒中疾病的危害较大,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负面心理,影响其康复训练的正常进行,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需加强,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进行详细的了解,并通过相应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各项训练。(4)饮食指导:患者需要保持合理的饮食以满足身体功能的需求,可叮嘱患者多摄入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并告知患者少食或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督促患者戒烟或戒酒。(5)用药指导:脑卒中发病后,患者多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且程度不同,因此不能很好的坚持用药,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嘱咐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监督,保证患者能够遵医嘱用药。
1.3观察指标、评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1)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4)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1.3.2评定标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FIM量表评定,内容不仅包含言语和进食,还包括记忆和解决问题能力,项目数为18,每个项目的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7分,总分的最低分为18分,最高分为126分,且患者评分的高低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高低呈正相关。
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估工具为Fugl-Meyer量表,主要包括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满分分别为66分和34分,总分值的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0分,且患者评分的高低与肢体运动功能的高低呈正相关。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定,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每项分值为0-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5]。
1.4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明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82.22%),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在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提升,并且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 讨论
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6]。脑卒中的产生与高血压、遗传等多种多种因素有关,此病多为突然发作,进而造成脑部缺血缺氧,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若不能及时的治疗,极容易导致患者死亡[7]。
脑卒中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其脑部功能不能快速的恢复,因此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后遗症,比如偏瘫、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这些后遗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康复锻炼和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8]。
本次研究中将社区护理作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法,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且护理措施实施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接受社区护理,可以更好的康复,通过社区护理,护理人员会给予患者及时的康复训练指导,增加患者训练的自主性,同时减少患者的负面心理,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护理和训练,有效保证了康复训练质量,同时可以使患者保持合理的饮食和用药,进一步促进康复[9]。
综上所述,将社区护理作为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方法,不仅可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临床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