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2022-06-17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压氧预见性护理人员

李 霞

(宁津县人民医院/高压氧科 山东 宁津 253400)

当代医学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治疗模式以及就医思维的改变,使医疗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护理工作是医疗结构中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与疾病的治疗效果息息相关。所以,不仅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同时需要其具备合理的思维模式以及对疾病的预见性能力[1]。护理工作主要内容不再是单纯的履行医嘱,需要护理人员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对所学知识加以利用,预见病人疾病发展趋势,保证护理工作的时效性及熟练度,确保病人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几年,医院护理过程中广泛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使护理效果得到有效改善。本次研究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与高压氧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效果作为研究目的,针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接受114名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包含男性病人59人,女性病人55人,年龄在29岁至76岁,平均年龄大约为(48.6±2.3)岁;病例种类包含:恶性肿瘤病人4名,神经系统病人6人,脑血管病人11人,其他疾病人数93,将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人平均分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基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在进行高压氧治疗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向病人传授重要的疾病常识,进行心理疏导,为病人提供精神安抚,讲解高压氧治疗的优点,提升病人及家属对高压氧治疗的依从性。

对于研究组病人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则使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详情包含以下几点:①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病人入舱之前应接受护理人员专业指导,详细了解高压氧治疗关键作用、治疗原理、禁忌事项等相关知识,其中包含不可在饱腹状态下进行;告知病人及家属,实施高压氧治疗期间不可使用容易排气的食物,并且应该在治疗之前完成大小便排泄,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禁止吸烟,并且不可携带手机、助听器、打火机以及手表等物品,防止出现安全事故;选择棉质衣物,防止因静电造成火灾等;另外还应引导病人通过咽鼓管运动有效降低不适感,其中包含咀嚼动作、吞咽动作以及捏鼻鼓气等方式;针对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需要对其鼓膜进行人工穿孔;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术后24小时之后方可接受高压氧治疗,避免出现渗血造成劈下去中或者引发气胸等;针对出现恐慌、焦躁等不良情绪的病人,需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引导病人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缓和病人忐忑与担心,帮助其建立良好治疗信心的同时提升治疗依从性。②入舱前护理:护士首先应该明确高压氧舱禁忌事项及适应症状,了解病人详细病史,并根据各项检查结果,为病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针对复诊病人应该详细掌握上次治疗情况,之后应用合理的治疗方案。针对病人需要补液情况,应使用输液袋,最大程度防止治疗过程中使舱内压力出现改变,墨菲管内液体需要维持在一定标准水平并进行严密观察,如墨菲管内液面出现上升情况时,表明加压过程中墨菲管内气体受到严重压缩,极易导致气栓症,同时需要对液体每分钟滴数进行控制,避免造成皮管暴涨引发气栓症。③舱内护理:护士在病人入舱之前对各项设施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不合理事项及时上报并采用合理解决措施,所有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方可将舱门关闭,并将指导病人准备升压,护士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和病人之间的联系。升压时应该注意由慢至快,和病人保持交流,问询病人是否存在不适症状,如有则需要暂停加压,引导病人通过鼓气动作活动咽鼓管,并应用1%呋麻进行滴鼻治疗,倘若病人需要进行高压氧治疗,可先对其实施估摸穿刺之后继续完成高压氧治疗。护士需要在压力保持在0.04至0.08MPa与病人勤加沟通,并密切注意病人反应。加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为宜,压力控制在0.12MPa左右,针对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应对其血压进行即时检测,防止病人突然发生血压升高情况,而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则需要针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④护士为病人佩戴好氧气面罩时应注意,面罩与其面部贴合确保病人吸入纯氧;吸氧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面部抽搐、流汗等中毒症状,一旦病人出现中毒情况,应快速摘掉面罩,及时对高压氧舱进行通风,与此同时需要和医生进行沟通,采用科学解决方案。⑤结束治疗:减压时护士应告知病人将面罩摘除并进行自然呼吸频率,减压过程应保持速度缓慢,之后协助病人出舱,询问是否出现不良症状,并叮嘱病人休息,10至15分钟后病人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方可返回病房。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不良情况产生几率,其中包含高压氧中毒、院内感染以及管道滑脱和幽闭恐惧症等;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通过(SAS)以及(SDS)两组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值高表示不良状态明显;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于医院护理人员满意度,其中包含很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选项。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信息使用软件SPSS24.0 完成统计学分析,相关数据行卡方检验,相关资料用%表示,(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对比

常规组病人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而研究组使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常规组病人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出现几率明显高于研究组,详情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对比[n(%)]

2.2不良情绪对比

研究组病人使用预见性护理模式之后,SDS以及SAS评估指数均比对照组病人低,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不良情绪对比

2.3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病人使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获得100%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的优势明显,详情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之前以及护理过程中通过自身知识储备对病人进行整体评估,针对病人详细病情、发病诱因以及病情发作前兆等实施深入分析及评估,预先推测病人有可能产生的护理问题,明确护理目标,及时准备合理的预防性护理方案,最大程度降低病人危险及痛苦,提升护理效果及病人满意度,充分体现从被动救治转变成为主动预防及护理[2]。预见性护理模式主要将综合护理作为根据,利用娴熟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的前提下为病人服务,需要具有规划性、秩序性以及针对性,在并发症的控制以及治疗方面有着明显效果。当前,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很多疾病的防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病人疾病康复情况以及护理效果均取决于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在临床过程中提升医生与护士的配合度以及为病人赢取救治时间,预防并发症及突发事件均具有关键作用。该种护理模式达成了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的主要目的,将护理工作由被动治疗转化成为主动预防,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服务,在临床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3]。沈琦等通过研究发现预见性护理方案对服务对象的综合性和疾病的防治更为重视。预见性护理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对病人各项情况进行评估,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寻找病人身上潜在危险因素及并发症诱因,这就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灵活性及洞察力,可以将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社会学知识进行结合,根据评估结果及病人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准确执行护理策略,并组织定期检查及测评[4]。预见性护理模式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警觉性,力求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摒弃传统的被动执行模式,提升护理工作效率,确保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高压氧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在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所应用,但是高压氧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病人出现氧气中毒或者因压力过高出现不良反应等,并且近年来频繁出现高压氧火灾现象,使病人生面及财产安全面临巨大威胁,同时使医院面临严峻考验。当前,许多医院均采取高压氧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用以降低病人接受高压氧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组病人在高压氧护理过程中全程使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比方实施治疗之前医护人员针对病人情况进行整体评估,保证病人不存在高压氧禁忌症;病人 进舱治疗前,医患人员对高压氧舱内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病人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力度,并且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实施加压或者减压时应注意速度适中,防止病人出现不良反应。通过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病人实施高压氧治疗过程中使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不良情况的产生几率,降低病人焦虑、恐慌情绪,使病人不良心理状况得到有效缓解,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医院社会形象,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病人进行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融合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降低病人不良反应的产生几率,收获病人较高满意度,在护理模式中优势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高压氧预见性护理人员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