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2022-06-17陈敬霞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糖化患病实验组

陈敬霞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500)

临床慢性疾病中以糖尿病发病几率较高,近年随着公众饮食结构及生活作息习惯发生改变,糖尿病发病人群逐渐向低龄化进展。胰岛激素作为人体中促进糖分代谢、分解的重要物质,如发生分泌、代谢异常,极易引起血糖升高,由此诱发糖尿病[1]。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对血糖指标及人体胰岛素分泌量做出有效分析,通过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够使受检者有无患病做出准确判断。本文就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开展研究,观察联合检测实施准确性[2],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疑似糖尿病患者43例为实验组,包含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区间45岁至78岁,年龄均值(58.29±3.21)岁;另选取43例健康体为对比组,包含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区间40岁至82岁,年龄均值(58.51±2.49)岁,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纳入者均在对课题研究内容做充分了解后,为自愿同意加入课题研究;(2)实验组患者入院就诊时存糖尿病症状反应;(3)患者资料信息可做完整采集,采集期间具备良好依从性,检测前后数据汇总时可做积极配合;(4)实验组患者为首次就诊,行检测前尚未对所患疾病类型做到确诊,未接受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疾病或既往存心理及神经疾病病史;(2)患者存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或组织器官功能异常情况;(3)合并其他慢性病或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处发病期;(4)患有恶性肿瘤疾病、正接受放化疗治疗患者;(5)对课题研究配合度不佳,知晓研究内容后明确表示拒绝加入者。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方法如下。

(1)所有患者于检测前8小时禁水禁食,于患者晨起后采集静脉血3毫升,留置于抗凝管当中,采集后送至检验科室,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处理后将检测样本放置于-20摄氏度环境下保存。患者进餐后120分钟后,再次采集静脉血3毫升,处理保存方式同上。

(2)血清C肽检测:分别取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样进行检测,,在血液样本中添加试剂,以化学发光仪对血液样本进行观察,使用全自动分析仪分析样本中指标数据。

(3)糖化血红蛋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血液样本,使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对样本进行检测,获取检测数据及检测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统计项分别为空腹血清C肽、餐后2小时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统计后开展比较,分析组间检测结果差异性。

根据临床糖耐量结果,计算各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等。诊断准确率计算方法:(检测、确诊患病+检测、确诊未患病)/组间总例数;灵敏度计算方法:检测、确诊患病/(检测、确诊患病+检测未患病、确诊患病)。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检测所得临床指标项数据统计

将两组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组空腹血清C肽(12.56±2.31)μg/L、餐后2小时血清C肽(1.94±0.20)μg/L、糖化血红蛋白(10.63±3.62)%,均高于对比组空腹血清C肽(4.98±0.87)μg/L、餐后2小时血清C肽(0.48±0.34)μg/L、糖化血红蛋白(5.25±0.71)%,两组指标数据比较,差异明显(t值分别为20.1366、24.2706、9.5633,P<0.05)。

2.2疾病检出率

组别间疾病检出率统计,实验组行检测后,诊断患病患者42例,未患病患者1例,疾病检出率为97.67%,对比组行检测后,诊断患病患者3例,未患病患者40例,疾病检出率为6.97%,指标数据比对,以实验组疾病检出率较高,存差异性(X2值为70.8976,P<0.05)。

2.3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统计

两组检测结果汇总,比对糖耐量结果,观察组检出患病人数较多(P<0.05),诊断准确性比对,组间存一致性(P>0.05),见表1,表2。

表1 检测后诊断结果与糖耐量结果对比(n)

表2 各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统计(n%)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中属慢性代谢疾病,患病后患者需终身口服降糖类药物或注射人工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指标,以此避免血糖波动加剧心脑血管负担,保障患者机体健康[3]。临床检测的开展能够有效判定患者是否患病,以往糖尿病检测多采取测试血糖为主要诊断依据,虽可以观测到患者血糖变化,但检测结果可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出现检测差异,因此在疾病诊断中准确度较差[4]。

既往临床中应用于糖尿病疾病诊断的检测方式多样,一般以检测血糖为主要方式,通过持续测量患者机体血糖水平,即可对患者是否存在血糖异常升高情况作出有效判定,由此对患者有无患病进行临床诊断[5]。但就应用效果而言,常规检测方式存在一定弊端性,首先,血糖检测的实施无法明确患者阶段性血糖变化情况,因此存误诊情况;其次,部分患者可由饮食习惯改变或生活节奏变化而产生血糖异常升高情况,常规血糖检测无法对患病情况及非患病人群做到有效区分;最后,常规血糖检测在疾病诊断中需做多次样本采集及检测,易造成患者痛苦感受。因此,糖尿病疾病诊断中,常规血糖检测的实施效果存明显不足[6]。血清C肽属胰岛素伴生物,其检测结果可直接反应患者机体中胰岛素分泌水平,其波动性与机体中胰岛素分泌量相一致,因此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正性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在人体中属红细胞所含蛋白和血糖相结合所产生的衍生物,检测中可见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因此可随血糖指标变化而变化[7]。将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进行联合检测,通过对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开展汇总及分析,可以有效增进糖尿病临床诊断有效率,保障确诊准确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中,两组经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后数据统计比较,实验组空腹血清C肽、餐后2小时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比组患者,疾病检出率汇总,组别间以实验组检出率较高,组间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疾病诊断结果与糖耐量结果相比较,经计算,组别间数据不具备差异性(P>0.05),且对患者是否患病存极高诊断准确性。由此可见,在糖尿病疾病检测中,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开展,能够对患者是否患病做到准确检出,实施后,可对患者患病情况做出有效诊断,检测精准度、诊断准确性均十分良好,相比临床其他检测方式存明显优势性,临床使用效果极为理想,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及检测开展意义。

综上所述,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较高检测实施价值及应用意义,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临床诊断准确性,促进糖尿病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使用推广。

猜你喜欢

糖化患病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常吃煎蛋有危害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