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2-06-17王艺文
王艺文
(兰陵县妇幼保健院 山东 临沂 277700)
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科是十分普遍的疾病,包括肺部感染、哮喘等,患儿常常会出现咳嗽、气促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大多都会出现在学龄前儿童,且近几年其发病率逐步上升,且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的呼吸系统依旧不够健全与完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均较低,并且受灰尘、花粉等因素影响。呼吸系统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还会对患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由于患儿年龄偏小,治疗配合度低,所以,找出适合于患儿的治疗方法十分关键,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现阶段,临床上的常规治疗多是抗炎、化痰等,尽管具有相应的效果,但是无法控制好疾病,并且常规治疗需要长期服药,不仅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还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1]。本次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的作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等分组。其中观察组(n=42)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11岁,年龄平均值在(6.97±1.05)岁,病程1.3-2.6年,平均病程为(1.99±0.67)年;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其他患儿依次是19例、12例、7例、4例。对照组(n=42)中男16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5.01±1.21)岁,病程2.1-4.3年,平均病程为(3.21±1.04)年;16例哮喘,13例支气管炎,8例支气管肺炎和5例其他。
入组标准: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2]中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患儿及(或)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本研究于我院伦理委员会授权后实施。排除标准:心、肝或肾等功能障碍者;对研究相关药物或治疗方式过敏者。
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各项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如:住院后进行止咳化痰、抗感染等治疗,为提升患儿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供氧支持。观察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具体内容如下:患儿采用半卧位,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1.0ml/次)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同时保证吸入氧流量为4.0L/min,每日2次。告知患儿使用嘴巴进行吸气、使用鼻子进行呼气的方法配合治疗,在完成后,应用温水对口腔进行清洁,同时及时进行排痰。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接受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Ti/Te、VPEF/VE、FEV1/FVC)进行分析、研究,数据越高证明指标越优。
(2)对两组接受治疗后的症状消失时间进行分析、研究,即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等。
(3)炎性因子水平,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的晨起空腹肘静脉血,对其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
(4)疗效评定,以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等指标改善为显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好转,肺功能有所好转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判断为无效,总有效率即(显效总病例数+有效总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5)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如呕吐、恶心、念珠菌感染等。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
分析下表1,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
2.2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
分析下表2,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的时间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项炎症因子水平都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相对比对照组显著较低,经统计学比较,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4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详见表4,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
2.5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出现呕吐、恶心的例数均为0,出现念珠菌感染例数为1,显著优于对照组出现呕吐例数1、恶心例数2,念珠菌感染例数0的发生概率,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而言,其是当前儿科门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因为儿童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均较弱,所以,较易出现感染,进而引发该疾病。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十分迅速,且具有较多的危害,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呼吸系统疾病大多都会引发气促、咳嗽等,其诱因尚未明确,但此类疾病会导致患儿机体免疫力和身体机能衰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而,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下临床医生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现阶段,临床上大多应用药物对该疾病进行治疗,虽然药物具有相应的效果,但是其疗程较久,患儿的依从性不够理想。布地奈德是临床普遍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患儿的呼吸系统疾病,改善患儿的肺部功能,广泛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小儿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并且布地奈德具有优秀的抗炎作用,能有效一只炎性介质的释放,还能使气道高反应得以降低,平滑肌收缩得到减弱,同时能够局部抗炎,并对免疫反应进行抑制,使气道功能的稳定性得以增强,进而减少过敏活性介质,让其释放被抑制,最终,增强平滑肌收缩,增多β2受体总数。而雾化吸入是应用雾化把药物逐步输送至发生病变的位置,进而发挥出治疗的作用。雾化吸入是临床中对小儿系统疾病进行治疗十分普遍的方式,雾化吸入不但能够保障患儿吸入药物,又能吸入一定量的氧气,进而让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氧气间进行交换。同时,雾化具有用药少、浓度较高等相关的特点,可以通过高压纯氧让药液逐步变成微小的颗粒,再应用驱动作用,让其能够至肺部深处的细支气管,进而促进支气管痉挛最大限度地改善;另外,高氧流量也具有十分理想的作用,可以提升患儿对于治疗的适应性,防止因为不耐受使治疗出现中断,雾化吸入的方式可以让布地奈德的药效被作用至各个病灶,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3]。布地奈德经雾化吸入后,可提升支气管平滑肌、炎症细胞对β2激动剂具有的敏感性,增强肺通气。以此为基础,雾化吸入特布他林,可提升支气管黏膜纤毛上皮细胞具有的清除能力,减轻支气管痉挛,以减轻肺部负担。本次对患儿施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项炎症因子水平都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相对比对照组显著较低,经统计学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出现呕吐、恶心的例数均为0,出现念珠菌感染例数为1,显著优于对照组出现呕吐例数1、恶心例数2,念珠菌感染例数0的发生概率,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布地奈德是吸入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十分典型的药物,该药是新型非卤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其能够与患儿机体内的糖皮质受体靶向结合,进而调节气道靶基因表达,最终对哮喘炎症性细胞因子进行抑制,发挥抗感染、抗过敏等作用;此外,该药还能够和糖皮质醇受体有机结合,从而对炎性细胞介质、因子等进行抑制,在患儿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后,可明显改善其炎症反应,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布地奈德作为具有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该药物还能够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以保留较多的抗体。特布他林作为β2受体激动剂,可兴奋β2受体,进而可以舒展支气管平滑肌,释放出更多的炎症介质。除此之外,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让药物在患儿的体内保持在较高浓度的状态下,延长药物有效成分的发挥时间,从而可以提高两者的治疗效果。最终抑制气道的重塑、最大限度降低气道的高反应,在改善肺功能、降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促进患儿出现的不适症状最大限度地减少,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同时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