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2022-06-17张庆荣

健康之友 2022年11期
关键词:补体风湿性关节炎免疫学

张庆荣

(华北石油廊坊矿区第一医院 河北 廊坊 065007)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骨骼,肌肉,血管及软组织或是结缔组织侵犯为主的疾病,大部分风湿性关节炎均为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肿胀、疼痛、僵硬以及功能障碍[1-2]。以往,临床主要以实验室诊断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诊断方案[3],但随着临床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免疫学指标纳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4]。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为重点,纳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健康体检者各40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19年6月-2021年6月,纳入8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为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40例健康体检者,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观察对象组间无基础资料差异,组间能够比较(p>0.05),且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范围18-75岁,平均年龄(48.42±12.36)岁,病程区间6个月-15年,平均病程(5.45±2.36)年。

观察组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在入院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晨僵、手足腕踝颞颌关节等关节炎及关节畸形;②患者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美国风湿协会(ARA))[5];③患者无其他心脏、肾脏、肝脏等器质性病变;④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观察组患者排除标准:(1)排除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哺乳期、妊娠期女性;(3)存在影响免疫学检验指标药物短期用药史患者[6];(4)存在心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性障碍;(5)不认同本次实验,不愿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及不愿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对照组中,观察对象年龄最大者为67岁,年龄最小者为32岁,平均年龄(48.72±3.21)岁。

1.2方法

依次对其进行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5等免疫学指标进行检验。

标本采集:在待测者空腹状态下对其进行2-3ml血液标本采集,采集结束后待其血液凝集后,利用3000r/min频率离心机进行10min充分离心,将血清分离后,置于-30℃环境下保存备用。

标本检测:(1)类风湿因子(RF)检测。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首先取患者血清置入微孔板中,微孔板已被抗体包被,再以标准品+阴性+阳性对照加入,设置空白组。将准备好的微孔板放入水浴箱中,环境温度设定为37℃,保存60min,结束后将微孔板去除,以洗板机清洗5遍,待其干燥后向微孔板中各孔各加入GPI抗体,以同样条件进行温育、清洗后,取底物显色剂将入孔中,接着进行避光显色,持续15min,取终止液加入孔中,测定光密度,绘制标准品曲线,计算测定值。阳性标准:RF检测浓度>20IU/ml[7]。(2)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测定。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首先将采集患者的血清以比例1::5进行稀释,将稀释后血清样本加入微孔板中,微孔板被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包被,取标准、阴性、阳性对照样本加入,同时设置空白孔,封好板条口后,将微孔板放置于室温(20-25℃)环境下,培育60min,然后洗板,取酶标抗体放入除空白孔外其他孔中,持续30min,洗板+底物显色后,加入终止液,以450mm波长比色对光密度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对标本测定值进行计算。阳性标准:CCP检测浓度>17U/ml[8]。(3)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5检测: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西门子)进行测定,试剂为配套试剂,方法为免疫比浊法,按照操作说明书要求,完成测定操作。IgG正常值范围:7-16g/L,补体C3正常值范围:0.9-1.8g/L,补体C4正常值范围:0.1-0.4g/L[9]。

1.3观察指标

针对不同组观察对象RF与抗CCP指标检测值进行对比,结合阳性判定标准,针对不同组观察对象中RF与抗CCP指标检测阳性率进行计算;针对不同组观察对象IgG、补体C3/补体C5检测指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RF与抗CCP指标对比

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F平均值、抗CCP平均值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见下表1:

表1 RF与抗CCP指标对比

2.2RF与抗CCP检测阳性率指标对比

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F检测阳性率、抗CCP检测阳性率指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见下表2:

表2 RF与抗CCP检测阳性率指标对比

2.3IgG、补体C3/补体C5检测指标对比

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gG指标检测值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补体C3/补体C5检测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见下表3:

表3 IgG、补体C3/补体C5检测指标对比

3 讨论

一直以来,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是临床领域的焦点问题。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特效治疗药物,为延缓病情发展,及时改善患者预后,及时、有效、正确的诊断,是患者早期接受治疗的关键[10]。在临床医学中,类风湿性关节炎被纳入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中,因此,诸多研究提出将免疫学指标,融入患者的临床诊断中[11]。

类风湿因子(RF)是最早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诊断的自身抗体指标,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RF指标检测特异性较差,且易混淆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RF指标值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因此其诊断准确性难以达到预期,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往往需要联合其他诊断指标确诊[12]。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机体内是一种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经二十个氨基酸肽链组成,主要以IgG为主,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其在早期可表现出阳性症状,因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高。但是对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其受到的骨破坏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人群,因此对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现与治疗[13]。由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人体的血清标志物,当其指标值低于25RU/ml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机体内的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含量将出现明显的下降情况[14]。补体C3/C4使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成分,其能够作为评估机体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参考标准,体液免疫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关联性,而补体缺陷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联合补体C3/C4诊断,可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准确性[15]。

综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存在免疫学检验异常性变化,通过联合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补体风湿性关节炎免疫学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IL-17、IL-35联合补体C3、C4在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