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及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比较
2022-06-17赵佯雪赵萍萍
赵佯雪,赵萍萍,刘 瑞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脏外科 移植重症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00)
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心悸、肺部淤血等[1-3],危及生命健康,因此需要积极治疗。目前,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为传统开胸修补术、微创封堵术等。本次研究主要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1年7月本院接收的1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随机分为2组,每组62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31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7.39±1.05)岁。实验组中,男29例,女33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21±1.54)岁,组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1)符合“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2)均由患者本人签署了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2)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使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后行开胸修补术,正中心切口开胸,植入金属支架、封堵残缺部位。
1.2.2 实验组
行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后行微创封堵术,胸骨或胸骨旁3cm左右作一切口,在胸腔镜下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经心脏穿刺,植入金属支架、封堵残缺部位。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封堵成功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ICU停留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封堵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手术成功率、封堵成功率与对照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成功率、封堵成功率对比[n(%)]
2.2 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ICU停留时长、术后住院时长情况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ICU停留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ICU停留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对比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手术应运而生,在胸腔镜心脏微创手术方面效果较好。通过胸腔镜下观察,能够显著扩大医生的视野范围,做到在直视状态下清晰地识别、封堵患者室间隔、房间隔等处缺损的组织,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显著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具有迅速、操作方便、出血量少、直观的特点,取得了显著疗效[4-6]。并且,胸腔镜能够大大降低手术对患者心脏及动脉的创伤,尽可能地降低术中出血量,具有个性化治疗、针对性强、治疗效率高等特点。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治疗后,实验组手术成功率、封堵成功率与对照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ICU停留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疗效与传统开胸修补术效果相同,但比传统开胸修补术出血量少,安全性好。这表明,常规开胸手术是正中开胸入路,虽然能够提供较为清晰地手术视野,但开胸手术的切口很大,严重损伤患者胸壁,大大降低了患者愈合时间,增加了住院时长,还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术后恢复缓慢,且瘢痕明显。胸腔镜微创手术是通过胸壁打孔,结合胸腔镜来深入患者胸腔,开展相关的手术操作[7,8],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患者的伤害,但对临床医生的手术要求较高,需要操作者熟练掌握并使用胸腔镜,在减少患者出血量的同时,提高手术效果。目前,胸腔镜心脏修补术能够达到传统心脏修补术的同等疗效,且术后患者愈合时间短,切口恢复快,在不影响患者美观的同时,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疗效与传统开胸修补术效果相同,但比传统开胸修补术出血量少,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