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王文治书札册考察其与唐耀卿、潘恭寿的书画交谊

2022-06-17杨晶

收藏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释文

杨晶

在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所珍藏的诸多王文治作品中,有本书札册颇为耐人寻味,主要为王文治致唐耀卿书札,记录着王文治(1730~1802)与唐耀卿(生卒不详)、潘恭寿(1741—1794)之间的交谊,涉及书画鉴赏应酬、招同出游、画法研讨、禅修等社会活动诸方面,可与相关书画作品及文集记载互为佐证。鉴于业界对“潘画王题”研究相对较多,二人与唐耀卿之间研究极少,故而有一定艺术价值及重要史料价值。此冊共十七通,以下逐一解读。

第一通

释文(图1):

耀卿贤弟足下:

前见来画幅所仿周服卿之笔,用色极佳,若汝师见之,当以惊异。想日来加意苦工,方能若此,卉草与山水形势相离,而用笔用意其实则一也。花卉有精细写意之分,如前代宋元人设色专以钩勒,至明人陆包山周服卿始见写意之妙。后至南田,又由没骨法工意写神,尤见动人眼目。今足下所仿有包山之神,用南田之笔,参合而成,是以无一点俗恶之气。若照此画去,何患他日不成名士耶?来幅尚未题就,望尔后过我一晤,勿却。专此申致,并候日祉,不一。

文治顿首(印:梦楼)

王文治有诗《陆包山花鸟小幅潘莲巢为唐耀卿临仿绝似》:“莲巢莲巢好身手,收拾真空作妙有。画里依稀认陆郎,班骓系软风前柳。”①亦有《题潘莲巢仿陆包山画》②。唐耀卿与潘莲巢相善,画笔酷似,故而在临仿周之冕、陆治的用笔上,亦经常相互切磋。

北京荣宝2018年12月曾上拍一件唐耀卿绘《花石图》(图2),构图疏朗,意境清新,雅致动人。此幅有王文治题,其中提到:“唐耀卿初学写生,风格便与周服卿、陆包山相伯仲,李长吉诗云:天遣裁诗花作骨。耀卿作画,想亦以花作骨者耶!”民国著名收藏家张允中(1881~1960?)在题签中说:“唐迹希有可珍,向年旧藏,曾经出让,今再收回,倏廿年矣。”又题边跋:“唐耀卿,丹徒人,性静耽禅,与潘莲巢齐名,而益超逸,画迹绝少。”

第二通

释文:

达池贤弟足下:

昨得杭州友人孙景高兄手书并素扇六柄、素绢两幅,深知吾弟丹青佳妙,复嘱莲巢画笔。此人来意,殊不可恰,来书并欲从速,因彼有至粤省之行,以被配礼送至其官长,且嘱余画背面。如贤契明早希即过我,再约莲巢,余处聊置素餐,尽可消此白昼,务望二君不可见弃,恰老人之兴也。止斋杜鹃初放,正好一看,不胜伫候之致。专此申候日佳,不一。

文治顿首(印:王氏禹卿)十八日

余已命奴奉请莲巢,如相晤,或一同而至可也。

王文治有诗《题孙景高僧衣图二首》及《明嘉兴守都穆与诸名士白莲寺倡和诗册杭州孙景高购得之仍归于寺而属余以诗纪其后》④。孙景高此番因有事务应酬要给官长从速配礼,故而向王文治及唐、潘三人求书画。

孙仰曾(1751~?),字虚白,号景高,贡生,官至候选盐运司运同。其父孙宗濂,为乾隆九年举人。“好藏书,筑寿松堂以储之。”乾隆三十八年四库馆开,孙景高进呈家藏231种,并编有《寿松堂进呈书目》一册,获乾隆帝御题七言律诗,在当时广得士林艳羡。香港的关汉亨在《乾嘉时期泉家集藏纪事(上)》中提到:泉林逸士宋葆淳,为翁覃溪阁学之门下士,笃嗜金石古钱,尤精鉴别。宋氏所交钱友包括翁树培、孙景高、张叔未等®。

第三通释文(图3):

莲巢诗画书法尽有之,可谓全才之人耳。正在谈诗之际,佩香忽至,询悉由茅山顶礼而来,途中尚能诗律,可谓神力矣。日来风雨无赖,春寒透骨,年迈之体,尤觉怯怯。午后欲晴不晴,东风淡荡,而前村杏花已零落半枝,殊为叹息,未得成诗,清谈一日亦消遣之一法耳。如足下得闲乘兴,可以随后而来,将一门师弟俱在目前,能诗者为诗,能画者作画,余为总裁,为汝等订其甲乙,他日能绘一图,写今日之故事,亦成其名气,信可乐也。贤弟以为何如?

文治顿首(印:王氏禹卿)

骆佩香,是袁枚和王文治共同的女弟子,作诗风格更近王文治。王文治有诗《女弟子骆佩香茅山礼真未归连日风雨特甚作诗寄之》。因天气不佳,梦楼老人甚感无聊,故而提议众人雅集,或可绘图纪之。而书札伊始他对潘莲巢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王文治诗文集》卷23有《夏至前二日农人望雨甚殷适汪儆斋以潘莲巢喜雨亭画扇见示展阅之际骤得甘霖率题长句纪之》®,时莲巢已逝,他在里面提到:“画家独能师造物”“莲巢妙手传其意”“莲巢仪容难再睹,此画流传定千古。”他对莲巢诗画书法的评价相当之高,睹物思人,情难自控,更添怀念。

第四通

释文:

昨见南田草衣写淡菊一枝,极有神韵,余意欲属贤弟过斋摹仿一幅,拟仿其画,送新来漕使沈华坪侍御,一者余不忘故人之意,二者足下画笔之妙,可得声名。若得佳纸最好着色,不然即用好绢,烘染亦妙。望足下来,面为商酌可也?天气稍和,正可着笔。

此致耀卿贤弟足下

文治顿首(印:梦楼)十月十八

王文治有诗《沈华坪侍御巡视南漕闻已至扬州先寄以诗》,同卷还有《沈华坪春江晓渡图》⑨。有意思的是,同卷中亦收录一首《题潘莲巢画菊》,写到:“菊花开后向残秋,日日招邀汗漫游。欲写秋花寒瘦意,拈毫频倚夕阳楼。”未知是否即针对此番邀写画菊而题。此处亦探讨绘画技法,涉及纸绢的烘染效果,何种材质能更好地衬托绘画主体。王文治邀请唐耀卿赏鉴、摹仿恽南田画作,除了馈赠故人之意,也为提携成全唐耀卿的画名,扩大影响力。类似行为如同卷所录《杭州太守郑枫人过访余赠以莲巢江天霁雪小幅而係以诗》。

第五通

释文(图4):

皇华集乃董香光得意之书,余赏鉴三日,深得古人用笔之妙,前已送至扬州汪舍亲处,可以购买,约迟数日,即为奉复,先此申致,顺问新恙若何?昨需用人参,兹命奴送来二钱,如不足用,不妨再惠尔,我断非俗辈,不作市井之见也。

此致耀卿足下

文治顿首(印:梦楼)

扬州汪舍亲,即王文治姻亲汪铭常,号梅村,无锡望族,时居扬州,其子汪诣成娶王文治孙女王玳梁为妻。王文治《题潘莲巢为汪铭常亲家写梅花村图》⑩及《倚松图歌为汪梅村亲家作》都提到他。

王文治是帖派书家,取法二王,又受禅学影响很深,与董其昌有一定相似。从其书风来看,运笔柔润,墨色偏淡,点画飘逸,行间布白,但结构紧密,流利畅快,确实近于董其昌之意,风神婉转疏秀,但更妩媚。王文治经眼的董其昌作品不少,據《快雨堂题跋》卷五记载,仅书法即有董其昌写经、诗卷、临各家帖等十余件,对其书艺揣摩尤深。

第六通

释文:

春雨连宵,萧斋独坐,殊为闷然。前所属题画件尚未成就,不识足下可能着屐过我清谈半日耳?莲巢前来十余日未见消息,想在吴门尚得致交,方可久久耽延,不然则早为料理行囊。如足下有使人至吴,不妨先寄一书相致,嘱其早还为快。

专此一致耀卿贤弟足下

梦楼老人顿首(印:王氏禹卿)清明前一日

王文治诗《清明日众香院辛夷花发》:“春雨兼旬月,都忘节候移。快晴占甲子,乘暖放辛夷。”自注:清明前二日为春甲子,是日始晴,农家以为稔岁之兆。同卷《题莲巢所写樱桃花时莲巢久客未归故戏之》写到:“春水江头没钓矶,花时终日掩荆扉。芦帘怕有人惆怅,五见樱桃尚未归。”对莲巢想念之情溢于言表,望唐耀卿来陪伴之情恳切。

第七通

释文:

牡丹初咏,芍药将开,暮春天气,佳景无逾于此矣。前嘱足下所绘大士像,日来相已成功,真无量之盛德也。余因四月八日乃浴佛之期,拟将此像送至高旻禅寺。与如长老因做薰修事业,想久知余意。务其早晚过我,尚有要语面言。

此致达池居士惠览

无余老人顿首(印:王氏禹卿)廿六日

在王文治的禅修生涯中,如鉴长老有重要影响,潘恭寿即受戒于他。如鉴,名达澄,号古光,又号清凉上人,乾隆赐号高旻寺后任第五任主持,擅诗,与姚鼐、赵翼、王文治、洪亮吉、彭绍升等多有交谊。西泠印社曾于2019年春上拍一件王文治题、如鉴所绘《墨笔菊蟹图》。

王文治曾为高旻如长老题唐耀卿所画牡丹,同如长老以及慧超德渊两上人在高旻寺安心丈室坐雨®,为如长老秋山宴坐图题诗,因如长老退院而戏赠二绝®,同如长老及汪梅村亲家游宝华山并信宿焦山®,与如长老高青士一起秋日放生河亭®,等等。

第八通

释文:

送来文殊像一幅,快雨堂临书册一本,又诗卷一个,澄泥古砚一方,故望检收。

耀卿大弟阁下

梦老人顿首(印:王氏禹卿)

第九通

释文:

昨得焦山湛月禅师来信,现所筑东升楼已告成,约余至山一游。今拟与足下即同莲巢青士等人同游,方得鼓兴,并望贤弟至各处一约,择其天朗气清风平浪静,先至余处素饭,然后上船,片刻即可至耳。

耑此,耀卿贤契足下

文治顿首(印:梦楼)

王文治诗《焦山文殊阁僧将于阁之东隅临江处构楼数间以资登眺预赠以诗》:“海门天净绿波澄,无地楼台起数层。想到僧房朝睡足,满身风露看东昇。”

高云(1759~?),字青士,号蟾光,江苏丹徒人,官至汉江知府,著有《云笈山房合集》三卷(嘉庆十三年刊本),为王文治门人。其妻王素襟,号莲光居士,亦丹徒人,著有《名花百咏》。高青士喜收藏,曾有仇英《竹林观音像》,王文治鉴定为真迹,亲笔题签,并书长篇《赞观音文》于上。王文治涉及其诗有《题高青士修竹馆图》②《为高青士题莲巢写生二种》②《与门人高青士虹桥泛舟至观音山》《高咏楼看木芙蓉同汪大春亭张大舸斋门人高青士郭以简作》《上巳日与弟子高青士左兰城由临东亭至凌江阁时辛夷将落碧桃盛开感而有作》®等。

第十通

释文:

昨接得舍弟梅轩家信,嘱笔近候起居,因湖北臬习杨公今秋六十生辰,舍弟来意欲乞法绘写生卉草数品,余为题识,佩礼以送生辰。且问还用绢本否用纸本,息听足下之意画之。长江程途遥远,恐日期难完,务恳为我一挥,则成盛德于无涯矣。

此嘱,并候近祉。耀卿贤弟

文治顿首(印:梦楼)

王文治前后共有三次楚地之行,第一次时57岁(1786),结集《楚游草》;第二次时60岁(1789),有女孙玳梁及潘恭寿随行,结集《后楚游草》;第三次时63岁(1792),结集《楚游三草》。《楚游草》开篇即言:“三弟文明以微官羁楚中,未能即归。余年将周甲矣,昆弟不相见者十余载,恐岁月因循,不获展友于之爱。至是溯长江省之。”此通应为第一或第二次行前所书。

第十一通

释文(图5):

耀卿贤弟足下:

前步书斋所见握筠复写自吟诗意图册,较之前画小册,相隔天壤。因潘三兄知吾弟极爱彼画,又有师徒之名,是以用意作成,以为足下珍藏之名器耳。握筠亦嘱余自署其款,盖不欲以鱼目混之,但握筠近来画笔深入古人门迳,恬淡中自见一种苍秀之气,以余观之,与文沈不相伯仲。足下得此真,勿轻视也,莲巢不轻易作画与人,非与贤弟致厚,何得以此册相赠。余得晤,加意为汝一题,深恐有污名器。来意谆谆,殊不可却。

文殊赞尚未书就,先送上书扇二柄,余俟成功再为致汝,可也?昨得董华亭真迹甚妙,可过我,烹茶共赏,得晤并邀莲巢同往。

耀卿贤弟阁下

文治顿首(印:王氏禹卿、梦楼)中秋前二日

王文治、潘恭寿、唐耀卿三人交游甚笃,莲巢与耀卿有师徒之名,为之作画此前亦有,如为耀卿画鸳鸯②,为唐耀卿写蕉林瀹茗图(图6)。后者现藏南京博物院,唐耀卿像白描勾勒,刻画严谨,是潘恭寿作为职业画家在人物画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上题“写奉耀卿大弟一粲”,语气委实亲密。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唐耀卿所绘《潘恭寿行乐图》(图7)。唐耀卿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要体会其绘艺并非易事,此幅墨骨敷彩,着力渲染,写像风格又殊于潘恭寿前图,说明唐耀卿没有对其亦步亦趋,绘画道路上颇有自身追求。清末著名书家陶濬宣(1846~1912)评论道:“按画史丹徒唐耀卿善写生,与潘恭寿为友。此幅摹绘入神,信其言之非谬也。”

王文治《跋莲巢自写诗意图册尾》记述:“莲巢自写诗意十四幅,凡两度为之。一为余代莲巢书,莲巢藏弆以贻耀卿,后又为友人持去。此册乃莲巢为耀卿补写,且嘱余自署名。盖莲巢近日画格更进,不似余以鱼目混之故也。丙午嘉平文治记。”“莲巢画艺之妙,人多知之。其诗能入唐人深境如此,令人叹服。又记。”“莲巢作此画,忽忽七年矣。顷耀卿装池成册,左幅素纸属余作书。余因捡旧作之与关合者,录以请正,并举似(疑为示之误)莲巢也。壬子正月四日文治重记。”故而,此通书札应作于1786年。

香港苏富比在2018年10月曾上拍潘恭寿、王文治《诗画合璧册》,共十四开,作于1786年。前题:“潘莲巢居士自吟诗意图。壬子上春,文治。”朱祖谋题外签,王文治题内签,有王文治、沈迈士、龚湘跋。如第九开上王题:“雁堕长空月影迟,扁舟江上寄相思。年来爱写销魂景,知忆桐桥夜雨时。莲巢为耀卿仿石谷子矮卷,余题此诗其上,今录于此。”如第十一开题诗“为耀卿题桂阴待月图作”,各开确实皆用旧诗。此册亦曾见于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出版的《潘王合璧》。

第十二通

释文:

阴雨连旬,春寒料峭,老人闭户看书,除此并无可适,不胜抱闷之至。昔东坡尺牍云: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年来薄有诗文几卷,收纳口中,幸不散帙,此外百无一求,风雨怅然清卧而已。余观此一篇颇似竟日之景,长言最难风雨故人来,兹拟邀足下并握筠或乘轩过我,或着屐而来,快谈半日,迟则剪烛西窗,巴山夜话。不識吾弟可能消我愁闷,助我清吟耳?如潘兄无晤,望足下速来,余当扫榻以待,专此申致并候,不一。

达池贤弟台览

梦楼老人顿首(印:王氏禹卿)

老年的王文治,“惆怅故人稀”,看重与潘、唐的相聚,彼此间禅艺交往可以“消我愁闷”“助我清吟”。其诗《雨后坐快雨堂迟莲巢不至》《屡访莲巢不值题壁》®等,都能反映他的这种满怀期待的心情。

第十三通

释文(图8):

达池贤弟足下:

仲夏望后,记得迺莲巢居士五十生辰,余意属弟写卉草数本,余为题识,以祝其寿,不审尔意若何?想亦有此意也。若以尽行套礼,非独见外,抑且非吾辈之交谊耳。并望迟日过荒斋与汝合参画意,颇可乐也,贤弟以为何如?耑此,并候即佳。

王文治顿首(印:梦楼)

乾隆五十五年(1790),潘恭寿五十岁。王文治《潘莲巢以今年五月十二日五十生辰唐耀卿写夏日卉草数种以赠余缀以诗即以为寿二首》其二提到:“心缘慈得戒(自注:莲巢与耀卿护生之心最切,顷俱受菩萨戒),禅助画通灵。”画史可资借鉴的唐耀卿个人资料很少,此书札中,王文治数次称呼对方“达池居士”“达池贤弟”,再考虑到潘恭寿中年归依佛门后,法号为达莲,可知:潘唐二人同时受戒,唐耀卿师承即使非如长老,也一定有非常紧密关联。

第十四通

释文:

昨送来白阳山人花卉长卷,相览之下,非独真迹,乃白阳平生得意之笔也,价亦合宜,望即购之,以作临本,无过于此矣。

顺复达池居士

放下斋老人顿首

王文治在《陈白阳书画卷》中记述:“白阳书格,不在文、祝诸贤之下,其不甚著名,特以画掩耳。近时南田草衣亦然。此卷折枝花寥寥数朵,而气韵无穷,乃白阳画中最上乘。所书《古诗十九首》,则又多多益善,可称双绝。顷为汪儆斋七兄所得,余来邗上,出以见示,乃为识之。”记录与此通所言正合。

第十五通

释文:

昨夜风雨交加,今晓起放晴,春光满眼,正是诗人游赏之辰,慎忽轻放好时节也。拟邀足下及莲巢招同步履出廓,先至南郊八公胜境,山花新柳正韶,媚增妍兴,至信宿山中,盘桓数日,谅足下相约同游,必助余兴,或再约霁堂舸斋诸人,虽不能沂浴风舞,而佳日却不可蹉跎虚度耳。并望先为致信,余即为预备行用一切。时闻食河豚甚佳,惜余食素十数年,见之不合而意或生馋口耳一叹。

此致耀卿公子足下

文治顿首(印:梦楼)花朝前四日

张铉,(1756~?),字翊和,号舸斋,丹徒人,著有《饮绿山堂诗集》,以优贡授理问,工诗画,潘恭寿曾为其写像,亦藏南京博物院。其妻鲍之蕙,为王文治女弟子之一。《王文治诗文集》有《舸斋图歌为张翊和作》《立夏后一日众香院观张舸斋郭东谷诸子四月初六日赏牡丹诗卷》《重阳后一日喜晴与张舸斋宝严诸子补登高于凌江阁时将为楚游》《携弟子刘春桥与左兰城访张舸斋于饮绿山堂遂同登西津阁》®等,其诗文中提及舸斋处尚有许多。宝严即张崟,舸斋为其从兄。王文治有《松溪五友诗二首》,提到茅翊衢、鲍鸿起、张宝严、郭以简及张舸斋五人,“皆工诗好游览,足之所届,辄能形诸吟咏。”

霁堂,在王文治诗中亦多次提到,如《郭霁堂舍人招同人集吐纳烟云阁翌日莲巢为图以纪其胜而系以诗余次其韵》《郭霁堂复招同人集吐纳烟云阁距莲巢作画时已三载矣感慨成诗》《……邀同郭霁堂舍人登临江阁……》《甲寅正月二十九日郭霁堂招同胡黄海香海暨诸子泛舟至蜀冈探梅……》④。

花朝,农历二月十二日。八公洞,镇江当地宗教圣地,天然名洞,景致如画。王文治《八公洞十咏》曾言其春日景:“新竹出墙来,影落溪流里。”④

第十六通

释文(图9):

昨得明贤翰墨,内有董书与雅宜山人陈仲醇祝京兆莫廷韩,均是真迹,并佳美之极,余皆平等。奈来人索价甚贵,约计须廿余金,方可出售。余拟以十六金与之,未审能得耳。雨霁,望举玉跡过山斋一鉴,果有此之值,不妨再加数金购来。余恐过贵,是以奉约一商,勿吝步也。

耀卿贤契

梦楼老人顿首(印:王氏禹卿)

翰墨书册,能兼有王宠、陈继儒、祝允明、莫是龙等真迹,确乎可贵。此札谈及名贤翰墨时价及王文治购买之前的各种考量,颇有意趣。

王文治与潘恭寿、唐耀卿彼此之间鉴赏书画是常事,书画亦可能在几人间辗转。如《王文治诗文集》中《明沈石田东庄图册》记载:“孙婿汪诣成欣然持此册示余,盖诣成已於耀卿处购得之矣。此册为石翁最上乘之画,而李题董跋皆精妙无匹,前跋言之详矣。唯是吾润张氏之物,耀卿自扬州得之,未几何时又复自润归扬。”他就此感叹:“烟云过眼,从古如斯。”

第十七通

释文:

送上素绢一幅,属大笔写卉草数品,合生辰之用,并祈在半月之内成功,不胜铭佩矣。

此致耀卿贤友

梦老人手书(印:王氏禹卿、梦楼)

此通内容承接第十三通,素绢用于为莲巢生辰作卉草。几年后,当潘恭寿逝去,唐耀卿作《莲巢小像》(现藏镇江博物馆),王文治亦跋之:“呜呼!如莲巢者,可谓古今之高人,友谊中未可多得者也,悲夫!”

册页最后一开,有署款“懒云康识”的跋(图10),品论道:“右王梦楼太守书札十七通,词意高雅,笔力遒媚,均杰作也。”还较为详细地记述了此冊的得来过程:“壬戌冬,渭滨张二舆乃尊芙川先生因负人博进,几至缚辱,计无所出,乃以此册向余质五万钱。余悯其穷极无摆布,不忍与较低昂,舁钱俾之,事乃得解。”跋中又有写:“无何,渭滨又负钱逃江左,芙川以老病穷愁,不能赎”“盖以价本不值五十千,渭滨必不肯来取也。”张蓉镜(1802~?),字芙川,江苏常熟人,清代藏书家。芙川夫妇专心于群籍收藏,倾注毕生精力,奈何有子不济,甚为扼腕。

结语

王文治与潘恭寿频相交往始于1767年底,诗集最早提及潘,是在《柿叶山房集》中;其诗最早出现唐耀卿,是在《快雨堂集》中④,说明与其相交在1776年前后。综观整本书札册,书风变化递进有序,笺纸品类多样,较早的约作于1778年,如第一、四通;较晚的作于1790年,如第十三、十七通,时间跨度较长,前后延亘十余年,其间种种情思,笔底娓娓道来,推心置腹,足证三人交谊绵长醇酽。

1818年三月,镇江冯秭生携《东庄图》到吴县请潘榕皋题识,其孙潘遵祁在日记中发出疑问:“耀卿未知何人?”王文治是京江艺坛的文化领袖,潘恭寿是京江画坛的扛鼎重匠,在“潘画王题”盛名之下,唐耀卿并不显山露水,但从此书札来看,他与二人亦师亦友,在“潘画王题”后期,及主要针对“明贤”共同的艺术赏鉴过程中,是绝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理应也是京江画派主流人物,惟默耕丹青,声名甚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于其作品毫无收录。唐耀卿无论绘画还是赏鉴,均可圈可点,随着对他画作的挖掘和研究深入,其魅力和实力能进一步彰显。

注释:

①~④⑦~5~4⑮刘奕点校《王文治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⑤[清]郑沄修、邵晋涵纂《(乾隆)杭州府志》卷92,清乾隆刻本。

⑥《中国钱币》2013年第2期。

34《快雨堂题跋》卷7,第648页。

46《题潘莲巢画卷》卷11,第213页。

47《唐耀卿招游北固山归涂口号》卷14,第310页。

(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释文
摘《书谱》孙过庭句
《跋山谷书》
宋人悟道诗
格言联璧
金文书法作品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康有为撰
齐白石《论画》
清·傅山论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