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2022-06-17周丽芳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从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对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创新进行研究,指出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目前存在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代接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度差、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脱节等问题,提出中职学校可从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实践教学条件等4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创新,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客房服务与管理 课程改革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1-0103-03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大众旅游已成为当前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人们对酒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从之前单纯的住宿需求,到现在对餐饮、酒店的环境以及客房服务都有更高的要求。客房是人们在酒店中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客房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客人对酒店整体服务质量的评价。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是中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从当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代接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度差、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脱节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笔者以为,中职学校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和实践创新,才能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优秀酒店管理人才。

一、与时俱进,更新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内容

客房服务与管理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面向的是酒店和邮轮客房服务员岗位,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专注于培养能够以良好的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能力为酒店和邮轮提供客房服务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对中职学校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来说,掌握这门课程,学生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会占据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但由于这门课程的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所以现阶段很多学校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与时俱进,导致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跟不上酒店发展的速度,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学习的知识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陈旧的教学内容严重制约了学生进入该行业之后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降低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要想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就必须对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进行改革,在课程内容上进行扩展和优化,及时关注行业前沿动态,为教学注入新鲜、时尚、富含创意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时代接轨、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使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相适应,使人才培养目标更贴近职业岗位需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中职酒店专业教学和人才需要脱节的问题。

例如,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被应用在旅游业的方方面面,“智慧旅游”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改善旅客的体验,还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智慧旅游”模式普及下,旅游业的发展将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2021年10月24日—26日,2021年度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北海市隆重召开,会上,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支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6要素,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智慧化服务的“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项目正式启动。利用此次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契机,我校在课程内容上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增加与“智慧旅游”相关的行业前沿动态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组织学生作为志愿者深入北海市富丽华大酒店客房部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身感受行业一线的经营氛围,亲眼见证“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项目的建设进展和初步成效,切实感受“智慧旅游”给行业带来的积极变化与深远影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一直以来,中职学校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始终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度较差的问题,这是因为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如果没有真实的酒店情景配合实训练习,仅凭传统的理论、实训教学,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应用,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不过,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存的问题,弥补客观实训条件的不足。将信息技术引入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并拓宽学生的眼界。

基于目前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度较差的问题,笔者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课前自学新知

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在课前预习环节,可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行浏览相应的实际操作工作视频或教师准备的微课视频,了解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重点难点所在。

(二)课中内化提升

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通过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具体教学过程通过三个环节实施,分别为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观看视频与小组讨论、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演练。以洗衣服务为例,第一步,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学生什么是洗衣服务。第二步,播放真实的酒店环境下所录制的视频,教师加以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洗衣服务有哪些程序,帮助学生从浅到深地理解相应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课程的主要知识后,让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思索在不同的情境中应如何应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加深学生的实践印象。第三步,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模拟洗衣服务。情景主要有四种角色,分别为客房服务中心服务员、客人、楼层服务员(收客衣)、楼层服务员(送客衣),学生以小组方式演练,教师在学生演练过程中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三)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一方面,教师可将课堂上的情景模拟演练过程录制下来,并上传至相应的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在观看模拟演练视频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结亮点、优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改进问题,提升业务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以及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拓展学习,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和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只有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课前线上自学”“课中内化提升”“课后线上拓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由知识传授型课堂向学习引导型教学模式的转变,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的精准对接

当前中职学校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脱节、客房各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与教学内容两者不能有机融合、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不能无缝对接等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已进入内涵发展的重要阶段,《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准则。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统筹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

课程是产教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改革的成功决定着产教融合的最终成功。教师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按照“人才共育、课程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五共”原则进行课程改革,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有利于增强专业教学的职业性,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融通”“能力培养与岗位对接融通”的三项合一。在设计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内容时,教师可通过与酒店专业从业人员沟通联系,对实际场景的工作要求进行分析,围绕客房真实工作的流程与环节设计教学任务清单,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加强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实现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的精准对接,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

实践证明,通过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共同建设课程、共同培养,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最终实现了校企双赢。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迅速适应行业的发展,还能够具备较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

四、优化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旅游行业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行业,当前的旅游产业已经进入全域旅游、文化旅游的新时代,因而培养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就成了旅游教育的内在需求。客房服务与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客房实训课程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多数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训条件较落后或者不健全,所使用的教学硬件、设备大多陈旧、过时,现用的实践教学设备质量、质地与现代旅游行业和岗位所用的设备差距较大。此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致使培养的酒店专业人才不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要实现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教育目标,学校必须要加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能够使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参与实训教学、锻炼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均得到提高,为将来的就业做好铺垫。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既是学生完成实训、进行顶岗实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又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产房”。例如在校内,我校开设有“金昌开元”真实客房情景的客房实训室,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开展实践学习,实现课堂知识的真正转化;在校外,我校在北海市疍家小镇建设了旅游专业实训基地“渔玥客栈”,以弘扬“北海丝路文化——疍家文化”为特色,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前厅、客房和咖啡厅等岗位中通过开展、策划实训基地体验等一系列促销、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优化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以让学生走向企业,对接市场,提升专业学习能力,关注和了解当前行业和企业的新动态和前沿知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综上所述,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作为中职学校旅游酒店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面对信息化时代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实践教学条件等,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酒店专业教学的质量,切实推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洪占.基于智慧旅游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旅游,2021(16).

[2]朱飞.高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J].淮南职业技术学报,2020(20).

[3]遇娜.基于超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内涵探索:以《前厅与客房岗位实务》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

[4]施美燕.“互联网+”背景下客房服务与管理创新教学探索[J].知识文库,2020(20).

[5]王占龙,等.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0(4).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学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为例”(GXZZJG2018A047)、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岗课赛证”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XZZJG2021B0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丽芳(1978— ),广西桂平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

(责编 蓝能波)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课程改革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之初探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