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教育背景下工商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6-17王雅楠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产教融合

[摘  要]数字经济时代下,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动能,全国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不断深化与企业构建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的基础上,基于工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展开分析,剖析当前双创教育背景下工商类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双创教育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名课”建设项目(编号:MK1805);西安翻译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21B37);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编号:SGH17H473)。

双创教育大背景分析

早在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由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伴随着经济转型,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的加持下,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经济都在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在相应提升。在当前时代下,对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年轻人所必需的,年轻人发挥创新精神积极创业,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不仅应该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进程,培养其创新创业的能力,推动其在离开高校步入社会后,能够利用自身的学识以及双创能力,在创业与就业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战略决策。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注重高校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研究,是当前双创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双创教育背景下校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现状调查样本选择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展开调查。考虑到问卷回收的有效性和延迟性等问题,本次调查选择了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学院为主要调研目标,对其商学院学生、教师、管理人员进行调研,调研主要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以学生为对象,访谈、座谈的对象主要来自专业课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平台构建、管理的院领导和少数学生。

2.问卷设计和实施

首先,在问卷编制的过程中,基于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总结,考虑一级维度指标,再通过进一步查阅文献,结合专家意见与高校教师建议完善二级维度、三级维度。三个维度分别是:双创教育结合程度、师资匹配度、校企产教融合认识度,并形成最终问卷。

其次,发放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共计发放320份,其中废卷51份,有效卷269份,占问卷总数的84.06%。问卷中涉及的题目都使用五级量表进行测量,即非常符合、符合、不确定、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问卷结构与效度良好。

3.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269份问卷中,对于“教师在平时有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问题,有55.76%的学生认为“不符合”,即教师并没有将课程与日常教学深入融合,双创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对院校产教融合师资力量匹配方面的调查中,如图2、图3所示,学生对于创业导师的概念是不清晰的,不能确定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对自己的创业能力有所指导与提升。

对于产教融合认识度这个维度,从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契合度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内容尚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操作。如图4,学生认为“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的结果合计高于50%,说明许多实际的教学任务没有真正做实。

4.双创教育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教融合层次不够深入,瓶颈较多。在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中发现,“订单班”是大部分专业经常采用的一种合作方式,合作对象基本都是学校招办或教务处的实践科牵头联系的,也有教师身边相关资源介绍来的,而能够开展订单班的需求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用工需求量大且较为着急,是一种变相的寻求“廉价劳动力”的方式。就高校招生的需求而言,其更多注重的是合作企业的品牌,而对于如何进行深度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则考虑较少。因此,校企合作乃至产教融合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

第二,双创教育理念不够突出。对于已经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高校中,双创教育理念较为滞后,在教学与管理中对学生的渗透不够,在工商类专业调研中发現,双创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多为相互借鉴模仿,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中可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并没有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凸显出来,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不足,虽然课程中也有创新创业知识的传递,但总的来说与现实有些脱节,吻合程度不高。

第三,与企业对接的课程不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调研发现,在工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导致人才培养趋同,削弱了该类专业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在与调查院校的教师座谈中了解到,虽然当前院校大力开展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深化产教融合,但受到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目前还无法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来开设课程,需要结合校内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许多实践类、创新创业类教学任务并未真正做实。从学生问卷的反馈来看,工商类专业开设实践课程的比例较高,但在授课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学生对师资力量配备的满意度低,不利于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第四,学生学习能力较低,教师指导力度不足。本次调研对象主要针对民办院校的工商类专业学生,从调查问卷的统计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高考时是文科,导致在学习中对于实践性强、较为灵活的课程接受速度较慢,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能力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有所欠缺。例如,在多个工商类专业中,“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或者虽有数量达标的双师型教师,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校外导师挂名,对学生的沟通、交流、指导不足,难以切实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如何培养本校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当务之急。

双创教育背景下提升工商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树立双创教育观念

对于工商类专业来说,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受到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真实的个性受到制约,自信心不足,直到现在还不能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可以从课堂內外两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在广阔的平台中创新理念,并结合国内外优秀经验来指导教学育人。

2.整合校企优质资源,服务地方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中,导致双方不能深度融合的主要原因往往在于双方没有充分利用全部的有利资源。在当前的背景下,二者应以共同服务地方特色为目标,整合各方的优质资源,做好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输出。就企业而言,应该摒弃只注重短期利益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资源,不能因短期利益去学校寻求“廉价劳动力”,而应该将人才培养纳入企业的发展目标;从工商类专业建设的角度而言,应根据专业定位、专业目标、专业特色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不能仅考虑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意愿和能力也应当是考虑与选择的重点。要真正实现双主体育人,共同服务地方经济,双方都要明确各自的工作和责任,才能目标一致、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落到实处。

3.进一步优化课程,保证课程多元化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课堂传授对学生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授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对人才培养有较大的影响,课程负责教师应主动参与、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实践课程比例和选修课程设置等,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整个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充实教学案例,尝试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探讨具有双创思维的课程设计,形成充实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操作更加协调。

4.整合师资力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师资的匹配度也要跟上,在双创教育的实施中,要对理论教师进行多元化定期培训,例如,依托国家培训,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校内培训等,并要求教师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赛教结合、以赛促教等形式提升创业实践,对表现不积极、态度倦怠的教师实行末位淘汰或取消奖励等措施,进行负强化激励,突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将企业的竞争机制引入到培训制度中来,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双创教师匹配度,更好地开展创造性活动。

参考文献:

[1]严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职教论坛,2019(10):155-159.

[2]孙硕,胡小勇,张华阳.面向教育信息化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8(12):3-7.

[3]王雅楠.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ERP沙盘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4):149-150.

[4]翟博文,陈辉林.基于资源聚合的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双创空间路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6(2):8-10.

[5]潘书才,陈向平,赵勤贤.“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6):13-19.

(王雅楠: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产教融合
导师制下的药学本科双创教育实践与思考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问题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