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知道”与“知道”之间……

2022-06-17成尚荣

中小学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真知柏拉图银河

成尚荣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理念论”。他认为世上的万事万物转瞬即逝,唯有事物的本原—理念才是永恒的存在。

青年教师需要那永恒的存在。可是,真正抵达那永恒存在的美丽彼岸,是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让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又是个艰难的历程。这“程”究竟有多远、有多难,我们并不清楚,这一“程”又一“程”对青年教师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也不清楚。所以,我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好像总是隔着一层什么,对他们的要求是否切合实际,他们是否能真正达到,我们也是心中无数的。

在一次青年教师沙龙上,南京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天翔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让我震撼的话:“我们青年教师在课改中,在专业发展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困惑和困难。‘知道’与‘不知道’之间隔着一条长江,‘知道’与‘做到’之间隔着一条银河,‘知道’与‘悟道’之间隔着一个宇宙。”话音刚落,在场的青年教师中就發出一片笑声,笑声中还夹着掌声,看来天翔说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不知道—知道”、“知道—做到”、“做到—悟道”,这实际上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过程中有转化、有转折,也会有转角,这“—”好似一条鸿沟,其实也是一种跃迁,实现了必定是一次重要的跃升。三次跃迁、跃升,都围绕“道”这一核心主题展开,“知道”之“道”是从知识理解层面,“做到”之“到”虽然非同字但同音也同义,即将所知之“道”运用到实践中,达成了“道”;“悟道”之“道”则是原理、规律,是属于柏拉图所说的“理念”、思想,属形而上学范畴。天翔老师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描绘了路线图,也是进军图,犹似从山麓到山巅,是一次重要的攀登。

攀登不易。在青年教师那儿,攀登的过程一次比一次艰难。他们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道出了专业发展之不易。显然这一夸张的手法,不会是畏惧,更多的是要定下目标,向着理想的愿景,永不停步,永不言败。他们将这些困难有意放大,绝不是放弃,更不是抛弃,而是要做好各种充分准备,随时出发,不懈努力,其中有着青春的誓言,有着韶华的闪光,这样的教师,可贵,可敬。

这其间更充满着深刻的哲理。“知道”,不仅包括前面说的知识,也包括经验、认识、思维与思想。“知道”绝非易事。黑格尔的名言“熟知并非真知”,其实就在说“知道”之难。熟知,指的是“知道”的程度,而真知指的是“知道”的内核。他们对课程知道吗?对教材知道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也可能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并不全部知道,只知道其中一部分,比如对于学科教材,并没有从体系上把握,难免局限于部分或局部的“知道”;二是知道得不深刻,对内在的核心素养、内在的学理并不十分清楚,显得有点浅;三是没有将“知道”的教材与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没有将教材变成学材,没有将学科知识变成学科教学知识。显然,这不是真正的从“不知道”到“知道”,也不是获得了真知。青年教师说,这里隔着一条长江,这是很有道理的。

从“知道”到“做到”呢?同样非常不容易。“知道”还在知识、理念层面,“做到”是正成为行动,在实践上达成了。如果“知道”只是“坐而论道”,“论”出了大道理、好策略,但“做”没有跟上,没有将“论”落实到行动上,那么也是成不了事的。比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如何以学为中心推动课堂教学呢?从总体上看,我们做的还是非常不到位的。此“到”非彼“道”,“道”是“做到”的基础或前提,“做到”则是真正的完成时,说其中隔着一条银河不无道理啊。“做到”才真正知道银河之美。

毋庸置疑,“做到”至“悟道”就更难了。“悟道”是用理性思考将事物中的道理、原理、理念抽象出来,柏拉图说,这种“理念”只能存在于思想之中。青年教师如何将教学定位于实践智慧,又如何将实践智慧提升为一般规律,将学生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当作教学的境界,这是需要“悟”的。在哪里“悟”,广袤的世界正是我们思考的天空,是我们思想激荡的宇宙。

勇敢地跨越吧,年轻的老师们;大胆地突破吧,年轻的老师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正是“年轻”的品质。

(编辑 王淑清)

猜你喜欢

真知柏拉图银河
实验出真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问银河
银河升起
实践出真知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
问银河
问银河
柏拉图之椅
让大脑绕个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