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校院深度融合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2-06-16夏凯愉冯建武陈乐韵卢中秋
黄 洁,夏凯愉,冯建武,陈乐韵,卢中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猛增,带来了生均资源紧张等问题,加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临床教学环境日益困难。临床医学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以确保质量并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全球正进行“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1],医教协同是顺应改革趋势与发展需要来进行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路径。
一、医教协同的定义与意义
医教协同是指医学院校协同政府、行业、医院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基地建设和制度保障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合作育人模式[2]。医教协同可解决当前的几个问题。
(一)高校与附属医院关系不够紧密带来的临床教师教学投入不足、临床资源应用不充分等问题。
医学教育有其独特规律,高校附属医院作为人才培养与使用单位,熟谙医学人才培养规律与使用需求,但多数只是作为实习基地,不能根据医学教育特点和内在联系来自主设计、实施人才培养,未能发挥其强大育人优势。
(二)“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分离式教学模式带来的知识衔接问题。
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一直采用“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分离式教学模式[3],已出现“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影响了临床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医学教学资源建设不够,学科、基地间师资缺乏交流导致的教学质量不均衡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几乎所有医学院校普遍与医院共同建立非直属附属医院[4],但两者师资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且缺乏横向交流机制。另外,因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基础与临床师资“各自为政”,缺乏学科间交流。
二、医教协同背景下校院深度融合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地方医学院校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命之一就是服务区域和国家卫生健康发展战略,落实“医教协同、医教共赢”[5]。温州医科大学作为地方医学院校代表,以“医教强联动,校院深融合,充分发挥附属医院育人优势”为核心理念,改革育人机制,于2005年使附属第一医院与第一临床医学院实行一体化运作。校院双方从“管理体制、教育路径到资源建设”进行全方位改革,见图1。
图1 温州医科大学校院深度融合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图
(一)重塑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校院深度协同机制。
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全权负责招生、专业教育、思政管理、毕业就业等,对学生实施全年限一贯制管理。学校对医院干部实行“三个统一”(统一任命、管理与使用),医院院长作为责任人,全面领导教学工作,且专设一名副院长执行落实。医院可自主决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师资等,可自由支配各项资源。
医院按“专业—系—教研室”三级架构设置基层教学组织,均设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配备临床兼职教学管理人员,全过程参与教学所有环节。
医院实现全员教学,实施《本科教学建设与研究业绩奖励实施办法》等激励教师投入教学,并将教学工作量、教学荣誉等纳入职称晋升量化打分体系。
(二)协同重构教育教学过程,“价值观—临床实践—临床思维—知识教育”四位一体育人。
校院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实施全学程体验式生命教育与实践性思政教育,每年举办遗体捐献者感恩追思会、实习生受袍仪式等;创建临床班主任制,临床医生全过程对接学生,涵养“仁心仁术”。同时,医院扎实开展课堂思政,利用真实临床故事感动学生。
校院共同构建分层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除基层医疗机构、非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外,特色性开展新生心肺复苏与家庭护理急救培训、实习前临床技能培训,并针对学有余力者开展技能竞赛培训。
医院牵头探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体系,构建11门整合课程,打破学科界限,缩减学时40%以上,实现基础与临床的单轮纵向彻底整合。
(三)医教资源全融合,化“智慧医疗”为“智慧教学”。
临床教学高效利用附属医院信息化与医疗资源优势,可随时随地调用医院HIS/PACS系统临床案例,利用手术转播系统进行远程示教。
医院打造1800平方数字化临床技能中心,实现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即时录转播等;研发教学专用PACS实验室,录入近万份临床、病理、影像资料;有效开发与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四)多学科—跨基地师资融合,形成临床教学共同体。
学校与医院促进基础与临床多学科师资融合,组建整合教学团队,实现基础—临床联席授课,并按器官系统团队来集体备课、编写教材;定期开展附属—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促使不同基地师资的融合,实现共同反思与改进。
三、医教协同背景下校院深度融合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经过16年探索,该模式改革成果显著,学生在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挑战杯”科技竞赛、临床技能大赛等方面十分突出。例如:临床医学类毕业生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始终位居全国前10%,且于2017年、2020年位居第2、第4;学生3次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与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生连续8年闯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并于2014年、2018年获全国二等奖。
此外,临床医学的专业、学科、基地、课程建设等也取得不少成果,如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全球ESI排名前0.2%;获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获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1门省级一流课程。
四、思 考
健康中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其中医学人才培养是重要环节。目前,虽然医疗市场医学卫生人才供给不足,医学生却又存在失业、未从事医疗工作以及未发挥全部技能的不充分就业现象。这种不平衡现象,需要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即教育系统和医疗系统共同努力去调整。
温州医科大学与附属医院“医教强联动,校院深融合”式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充分发挥学校、附属医院育人优势,促进学生基于胜任力的培养。该模式能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问题,使医疗用人单位成为办学主体,行业专家把握教学话语权,更符合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规律与特殊性,是医教协同背景下加强学校与附属医院关系的有效途径。
医教协同重在“医教”,贵在“协同”。医教协同模式的建立,是教育系统与其附属医疗卫生系统彼此依存、互惠共赢、持续向前的必然选择[6],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