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
2022-06-16吴小艳张岩波李思进
吴小艳,张岩波,解 军,李思进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社会对医学的需要、对医务人员的关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医学生作为医生的前身,是医务工作者主要的人才储备力量[1]。作为一名医学生,从踏入大学开始,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其对医生职业认知和从事医疗工作的决心会影响其医学成就[2]。本文通过调查医学生对疫情的认知和就业意向,旨在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和医学生从医决心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调查问卷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设计提供,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学习成绩、本次疫情认知、就业取向的变化等;以山西医科大学大一到大五的临床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普查的调查方法,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发放问卷5802份,收回问卷4892份,4892份问卷无缺失值全部纳入分析,问卷有效率为84.3%。
(二)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医学生从事医生职业决心的影响因素。
二、结 果
(一)基本情况。
共调查4892名临床医学生,其中男生1307人(26.7%),女生3585人(73.3%)。大一1704人(34.8%),大二1427人(29.2%),大三1016人(20.8%),大四686人(14.0%),大五59人(1.2%)。专业涉及全科医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5+3”一体化)。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
疫情发生前,我校临床医学生中有3845人(78.6%)计划毕业后当医生;690人(14.1%)表示仍不确定;357人(7.3%)表示毕业后不会当医生。
疫情发生后,该人群中有3754人(76.7%)表示疫情发生让其大大坚定了从医决心;有910人(18.6%)表示疫情发生让其部分坚定了从医决心;有228人(4.7%)认为疫情发生并没有让其坚定从医决心。
(三)医学生从事医生职业决心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本次疫情认知对学生从事医生职业决心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以没有坚定从医决心为参照,家住农村或乡镇、学习成绩位于班级的11%~25%、大学录取学校和预期目标相当、之前计划毕业后当医生或不确定毕业后当医生、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本次疫情情况大大坚定了其从事医生职业的决心。父母双方前往抗疫一线、大二、大三、大四(相比于大一)的学生反而没有坚定其从事医生职业的决心,见表1。
表1 医学生从事医生职业决心影响因素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 论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山西医科大学医学生的就业取向产生了正向影响。张玢等的调查表明,医学生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约有52%的医学生表示会选择毫不犹豫地冲向前线[3-4]。以上研究均表明医学生在面对社会需求时,其态度是高尚的、积极的、符合社会发展的。
本研究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对本次疫情越关注,其越坚定了从事医生职业的决心。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选择有明显影响,在职业选择中,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其职业选择范围越大,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而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5-6]。父母双方是否前往抗疫一线会影响医学生的从医决心,父母双方均前往抗疫一线反而会降低医学生从事医生职业的决心。庞慧琪等人[7-8]认为,职业风险高、收入与付出不符、医患矛盾紧张,医生的职业认同度低会导致医务工作者不愿意子女再从医。同时,子女深入了解医生背后的付出与艰辛也会降低医学生对医生的职业认同度。
总之,为了增强医学生对医生的职业认同,第一,需提高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第二,发挥实习医院的积极影响,发挥带教老师的“传帮带”作用;第三,优化社会环境,改善医患关系。医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既能结合社会需求,又能把握个人追求。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抽样人群仅限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因此分析结果及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特别感谢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的《中国临床医学本科生在线学习情况调查(学生版)》山西医科大学学生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