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我概念清晰: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2022-06-16张锦茹梅雅琪赵云峰张福蓉聂志敏朱彩虹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计分量表效应

张锦茹,梅雅琪,赵云峰,张福蓉,聂志敏,朱彩虹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截至2018年6月,我国人均上网时间长达每周27.2小时,其中占比最高的年龄段是20~29岁(27.9%)[1]。大学生是其中重要群体,应受到关注。被动性使用社交平台指个体更多以浏览朋友及网站平台信息或动态为主,缺乏与外界沟通交流[2]。这一行为会使个体产生社交焦虑、冗思等负面情绪[3]。自我概念清晰指个体对自我概念清楚界定的程度,彰显了个体一致和稳定的自我认识[4]。由于使用社交网站可以接触更多人和思想,当个体的自我认知与接触的信息产生差异或矛盾时,个体对自我认知确定性下降,从而可能引起自我概念失调和抑郁情绪产生[5]。上行比较作为一种社会比较,指和比本身处境更好的对象对照,从而对自己的处境与地位进行定义[6]。它会诱发抑郁、嫉妒、消极等负面心理,甚至导致个体产生低自尊,对自我身体意向不满等消极情绪[7]。有研究显示,被动性使用社交网站正向预测上行社会比较,且两者间呈正相关[8]。本研究推测:在被动的使用社交网站和自我概念清晰间,上行社会比较具有中介作用。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采取抽样调查法,选取安徽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三、四年级由于实习原因未纳入调查),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发放问卷。小组成员现场统一回收填写的问卷,剔除无效或低效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536份问卷,其中499份有效,有效率93.1%。

(二)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根据调查人群和本次研究特点自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包含年级、性别、生源地、年龄等。

2.被动性社交网站的使用。采用Tandoc等学者2015年编写的“被动社交网站使用”量表,刘庆奇等学者翻译的中文版[8]。量表共4项条目。使用Liket 5点计分,1指“从未”,5指“频繁”,被动使用社交网站频率越高总分越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2。

3.上行社会比较量表。采用美国和荷兰研究学者协作编写的爱荷华—荷兰比较倾向量表,王明姬等学者翻译的中文版[9]。该量表分成观点、能力两种维度,共11项条目。使用Liket 5点计分,1指“从不”,5指“非常认可”,社会比较频率越高总分越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78。

4.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本研究选用由Campbell等编写的自我概念清晰量表[10],陈君等学者翻译的中文版,共12项条目。使用Liket 5点计分,1指“十分不切合”,5指“十分切合”,其中反向计分题目共10题,主体对自我概念的认知越清楚总分越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9。

二、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和各量表得分。

一般资料和各量表得分情况如下,见表1、表2。

表1 一般资料(n=499)[n(%)]

表2 各量表得分情况(n=499)

(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自我概念清晰与上行社会比较的相关性。

分析数据得知:(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我概念清晰间呈负相关;(2)被动性社交网站与上行社会比较(能力、观点)呈正相关;(3)自我概念清晰与上行社会比较(能力、观点)呈负相关,见表3。

表3 三者相关性分析

(三)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与自我概念清晰中的中介作用。

结果表明,在被动社交网站使用与自我概念清晰中,上行社会比较的两个维度能力、观念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见表4、表5。

表4 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5 观念的中介效应检验

三、讨 论

本研究中自我概念清晰与被动使用社交网站间呈负相关。2008年Valkenburg和Peter提出“自我概念分化假说”[11],该假说认为网络平台无助于用户构成清晰明了的自我概念,这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浏览社交网站上的优秀个人成就可能会诱发个体的消极情绪,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花费的时间越长,接触多样信息的频率越高,将导致用户的自我概念变模糊。

自我概念清晰与上行社会比较总体呈负相关。白美红等学者认为社会比较会产生同化效应、对比效应两种结果,其中对比效应指个体的自我评价偏离比较目标,这将造成自我评价水平降低[12],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在接触比自己优秀的人时,人们往往会进行比较,从而产生竞争意识,若长时间个体无法达到目标水平,便会产生挫败感,最终影响个体自我认知。

本研究还发现:上行社会比较在自我概念清晰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间具有中介效应。首先,在被动性使用社交网站时,个体会接触大量信息,这会不断冲击个体的自我认知。此外,在网络上的朋友通常是与用户在一定程度上有类似方面的个体,而社会比较更易在具有类似性的人群中产生[13]。因此,在阅读这些朋友发布的正向优质动态时,用户会不自觉进行比较。

本研究在指引大学生心理及网络使用中有着启示作用。在被动性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将会导致个体产生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因此,希望本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和自我。

猜你喜欢

计分量表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懒马效应
高级教师评审倾力一线教师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