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食品沙棘研究进展分析

2022-06-16毫,陈

现代食品 2022年9期
关键词:沙棘发文期刊

◎ 郝 毫,陈 琛

(陕西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西 汉中 723000)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inn.)是一种具有多用途价值的植物,其果实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一种极富营养的药食两用水果,广泛分布于亚洲以及欧洲西北部[1]。目前,在欧亚大陆内已经确定了大约150个物种,沙棘属在我国有7种7亚种,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2]。成熟的沙棘浆果是椭圆形的,最常见的颜色是黄色、橙色和红色。沙棘的浆果、叶子和树皮富含许多对人体营养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矿物质、维生素、多糖、不饱和脂肪酸、萜类化合物、多酚化合物、非甾体化合物、类黄酮及有机酸等挥发性成分[3]。由于这些特殊的化学成分,沙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生理学和药用作用,如抗氧化、免疫调节、心脏保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抗病毒以及对急性和慢性伤口的愈合作用等[4]。目前,与沙棘相关的产品开发丰富多样,已涉及有机食品、茶饮、药品、药物单体和化妆品等方面[5-7]。

文献计量学是一种将统计学和数学相结合分析文章的方法,已发展成为分析科学出版物当前趋势不可或缺的工具[8]。CiteSpace是常用的一种适用于研究各学科发展的方法,通过分别构建关键词网络和知识图谱,测量和分析全球科学生产和定性数据,以识别特定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未来潜力[9]。

食品沙棘研究领域并未发表相关的文献计量分析文献,而且近年来发表了大量与沙棘相关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使用CiteSpace及CNKI可视化分析数据结合GraphPad 8.0.1等软件,对CNKI数据库2011—2021年有关食品沙棘的文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该研究领域发文量、期刊、基金、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分析,探索食品沙棘研究涉及的基础知识领域、主要来源,阐明了研究热点和前沿。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来源,在CNKI数据库中采用高级检索,主题词为“食品”和“沙棘”。将文献发表时间范围设定为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检索时间是2022年4月11日。检索文献来源类型为期刊文献和硕博学位论文,检索了近10年CNKI收录的包括“食品”“沙棘”的所有研究文献,并进行下一步分析。

1.2 分析方法

去除重复数据后,采用CiteSpace V5.8.R3对数据进行分析,CNKI检索出的文献导出格式为Refworks,使用CiteSpace软件转化成为Wos格式。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再结合CNKI中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将相关数据导出,使用Graphpad prism 8.0.1软件进行作图,对近10年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食品沙棘领域的整体情况和出版物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可以有效评估历史发展过程和当前研究状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10]。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近10年发表的食品沙棘相关文献,筛选得到总计290篇,其中科研型文献(期刊、硕博士论文)共计265篇,占比为91.4%,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有关食品沙棘的研究文献发文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年发文量可主要分为3个阶段。2011—2015年期间,和食品沙棘有关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2011年发文13篇,2015年增长到23篇,5年发文量共计81篇;2015—2016年期间,食品沙棘研究的发文量有阶段性的下降,其间该领域由于沙棘植物的繁殖技术不佳以及田间管理方法不当,影响沙棘水果的产量,导致了发文量的降低;2016—2021年期间,有关食品沙棘的发文量呈稳定上升趋势,增长率最大为31.8%。从2015年的21篇稳定增长到2021年的 48篇,5年发文量共计204篇,占总文献量的70.3%。发文量大幅增长可能是因为沙棘的食疗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挖掘并伴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大健康产品呈现出一片蓝海市场,也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国内对于食品沙棘的研究依旧保持着很高的热度。

2.2 期刊分析

本文整理了有关食品沙棘文献发表数排名前10的期刊(其中山西大学为山西大学学报),如图2所示。发文量最多是食品工业科技(20篇),占文献总数的25.6%,该期刊在2021年复合影响因子为2.043,综合影响因子为1.567,说明该期刊是食品领域的优质期刊,得到该领域大多数科研者的认可,也是获得该领域热门研究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2.3 项目基金分析

本文总结了2011—2021年文献资助的前10项基金,详见表1。得到基金支持的论文总数达28篇,其中,国家科研基金支持的发文量达23篇(82.1%),省市级科研基金支持的发文量5篇(17.9%)。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比最多,占前10项基金总数的46.4%。由科研基金可以证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食品沙棘的研究,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的资助标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证明食品沙棘是我国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并且具有价值的基础性研究课题。此外,此项研究的突破将给相关下游产业和产品带来质的提升和巨大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

表1 2011—2021年有关食品沙棘文献发表量的基金项目表

2.4 发文作者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作者合作网络共现图谱(图3),2011—2021年食品沙棘研究领域共有265位作者,合作发表论文433篇。结合图3可以看出,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的任勰珂和刘义有关食品沙棘的文献发文量最多,均发表相关论文12篇,两位作者之间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合作网络。但作者之间的合作是围绕机构内部展开,并未产生跨机构合作的形式。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以任勰珂、蔡永国和吕新刚为代表的作者团体尤为突出,说明在该领域研究中,这些作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

2.5 发文机构分析

运用CiteSpace绘制了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2011—2021年食品沙棘研究领域共有122个机构。其中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和西北大学发文量较多,分别发表相关论文12和11篇,并且排名前10的核心机构都属于高校。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大高校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各机构之间缺乏联系,也未形成系统型的机构合作网络。形成此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沙棘常生长在西北、西南地区的山嵴和沙质土地上。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的沙棘生态建设工程,成功地治理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地域环境分布较散,相关的科研人员和研究机构无法对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导致机构之间无法促成有效合作。

2.6 关键词时区图分析

分析关键字时区图,可以使研究人员了解食品沙棘研究领域的每年的研究主题和知识结构,高频出现的关键词通常用于定义研究热点[11]。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有关食品沙棘研究领域的关键词时区分布,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软件分析了2011—2021年文献中出现频率不少于3次的关键词,共出现了228个关键词和398条连线,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分别是沙棘、沙棘叶、抗氧化、沙棘果油、保健食品和应用等。

根据食品沙棘的关键词时区分布分析得出,每年对沙棘的研究出现的关键词虽不相同,但同时说明对食品沙棘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食品沙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欢迎。2011年国内开始对沙棘叶的研究, 2013年国内开始转向沙棘的营养价值研究,并准备着手开发相关的产品。2015年与沙棘相关的保健食品开始产业化发展,说明相关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步走向成熟,开始走向产业化。在前期营养成分的研究基础上,2017年国内对沙棘的研究开始面向微胶囊和发酵工艺方向,进而推进国内与沙棘相关的医药用品以及食用产品发展。基于关键词时区分析,沙棘果油和沙棘的抗氧化性会成为近年的热门研究 领域。

3 结论

本文将检索到的290篇来自CNKI的食品沙棘研究相关文章利用CiteSpace以及CNKI的可视化分析结合GraphPad等多种数据挖掘手段进行分析,文章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收集了中文数据库。从过去10年对食品沙棘的文献计量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相关发文量正在逐步上升,食品工业科技在期刊发文量中排名第一。在这项研究中,任勰珂和刘义具有较高的发表率,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并形成了合作团体,但研究人员以及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合作和分享。大多数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少数集中在企业。因此,应加强机构交流合作,交流分享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促进研究不断进步。关键词的分析表明未来的热点将聚集在沙棘果油及抗氧化性的研究上。综上所述,本研究提供了食品沙棘的研究热点并梳理了与其相关的发展脉络,从而深入了解了食品沙棘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 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沙棘发文期刊
发酵工艺为获得优质沙棘酒提供基础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营养成分研究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