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

2022-06-16文/颜

名师在线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古诗词中学核心

文/颜 妍

引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将古诗词融入中学音乐课堂,使古诗词教学回归当代教育体系,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音乐相融合,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升文学和艺术素养,是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探索。

音乐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来说,除乐之外,没有他学。周代礼乐文明的形成,乐教发挥了重要作用。儒家继承了这一传统,确立了“游于艺,成于乐”的教育模式。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艺术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以美育养成高尚之风,以完成国民之道德”等主张[1]。在西方文化史上,艺术和宗教携手数千年,宗教通过艺术传播教义。通观古今中外,人类最重要精神文化的创造、发展和传承莫不与艺术携手,通过艺术承载思想、感化精神、征服民众。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亟须解决的时代课题[2]。

近10年,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引起全球关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这五个元素,此举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对核心素养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将古诗词融入中学音乐课堂,使古诗词教学回归当代教育体系,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音乐融合,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升文学和艺术素养,是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探索的新方向。

一、古诗词在中学音乐教材的渗透情况

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材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主要有人民音乐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6 册教材中,关于古诗词的音乐作品大约有4 首,分别是八年级下册的《江南好》和《忆江南》,九年级上册的《阳关三叠》和《但愿人长久》,其中演唱部分3 首,欣赏部分只有1 首。而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6 册教材中,关于古诗词的教学就更少,只有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中的欣赏作品《春江花月夜》。此外,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音乐鉴赏》教材中,关于古诗词的教学一共4首,分别是《大江东去》《阳关三叠》《广陵散》《扬州慢》。由此可见,在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古诗词教学的背景下,音乐教材与古诗词相关的篇目数量并没有增加,并且独立于中学语文教材。在当今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应关注学科融合,将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与语文教材中的诗词作品相结合。

二、古诗词教育在中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笔者随机抽取本区域235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平时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见表1。

表1 古诗词在中学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学习热情极高,有63.55%的学生喜欢古诗词,只有7.63%的学生不喜欢古诗词。其次,超过半数的学生愿意主动背诵诗词,但是背诵效率欠佳,甚至有4.2%的学生出现记不住、记忆混淆的现象。此外,学生对古诗词的日常积累较少,平时接触古诗词的数量有限。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能够背诵优秀古诗词数量应达到110 首。但是,从调查结果可知,只有大概12.79%的学生可以完整背诵超过100 首古诗词作品,这也说明了该区域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数量是不达标的。

对此,笔者对这些学生进行进一步问卷调查,探求其古诗词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可行性,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古诗词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情况调查

续表

通过对表2 分析可知,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愿意将古诗词的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比如,演唱古诗词歌曲的形式,他们认为这种形式对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有很大帮助;此外,朗读、吟诵等方式也较为普遍。但是,也有少数学生不喜欢演唱古诗词这种形式,认为其较为枯燥、无趣。另一方面,多数学生是通过语文课、课外阅读网络媒体等途径学习古诗词的。笔者认为,将古诗词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演唱歌曲,会对学生古诗词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三、古诗词在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容易出现“记不住”“看不懂”“难以理解诗词意境”等情况,枯燥无味的记忆方式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减弱。在中学音乐课堂引入古诗词教学,结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古诗词通过音乐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有利于学生背诵古诗词,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沟通、创新等21世纪5C 核心素养中的要素。

(一)“唱”中创

古人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诗词的音乐美感在于其韵律、节奏的感受等方面。学习古诗词作品的重点就在于——吟唱。因此,教师可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乐器”,如将笔、纸当作伴奏乐器,或者让学生动手制作“生活中的乐器”,如在瓶瓶罐罐中加入豆子、摩擦砂纸等,制造独特的音响效果,为古诗词加入伴奏;也可让学生按照一定节奏有感情地吟唱;又或者采用二声部的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吟唱。这既能培养学生沟通、合作、创新素养,又能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传承素养[3]。

(二)“创”中创

在教学拓展环节中,教师除了播放各个作曲家不同版本的古诗词音乐作品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编创旋律,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韵律编创旋律,在此基础上吟唱古诗词作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引导学生真正走近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节奏美等,提高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三)“动”中创

“诗言志,歌咏情”,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比如,用“声势教学法”、“读思达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文化中的意境,领略其艺术魅力。教师可以借助“诗、舞、乐、歌、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和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与内涵美,并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自由组合的方式创编声势,通过身体各个部位发出的声响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创新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4]。

(四)“演”中创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节目《经典咏流传》深受大家好评。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教授多次提出应借助这种方式推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学生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并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教师可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班班有歌声”“校园好声音”“班级音乐会”“课前三分钟”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最终实现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弘扬古诗词文化的目标[5]。例如,在“校园好声音”活动中,学生可以穿上汉服演唱古诗词,或配上古典舞蹈动作等,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古诗词内容;在“课前三分钟”环节,教师可引导班级学生轮流介绍古诗词音乐中经典的作品;在“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中,教师可举办古诗词歌曲创作比赛,引导学生参与古诗词的创作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演绎。学校可以通过搭建一系列平台,传承和弘扬古诗词文化,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五)“赏”中创

当今,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方式应多元化。在信息化课堂教学背景下,教师应以“微课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观赏中自主学习,感受、领悟诗词文化的意境美和韵律美。通过微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将知识转化为素养,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

结语

教师应积极构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吟唱中感受古诗词的音律美,在编创中体会古诗词的旋律美,在律动中演绎古诗词的韵律美,在表演中体会古诗词的经典美,在微课中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进一步培养学生21世纪5C 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其领悟古诗词文化的艺术魅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古诗词中学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