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歌曲《小鸭子》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五种配奏法
2022-06-16黄金城
黄金城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6)
好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给老师的授课带来极大的方便。对于同一首歌曲而言,不同的演奏者可以有不同的钢琴即兴配奏方法。这种不同的配奏可以使和声设计得不一样,伴奏织体不一样,弹奏方法不一样等。本文主要从钢琴即兴伴奏训练的角度,以学前歌曲《小鸭子》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五种不同的配奏方法。
一、歌曲创作背景及结构分析
《小鸭子》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作词作曲均为我国著名作曲家潘振声。潘振声是国家一级作曲家,曾经担任过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宁夏音协主席等职。他先后创作了1000 多首儿童歌曲,被誉为“儿歌大王”。由他创作的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春天在哪里》《小鸭子》等均为广大中国儿童传唱。《小鸭子》最早发表于1956 年的《歌曲》杂志,反映的是1950 年代合作化运动背景下的社会变革。据说有一次,潘振声在回乡的路上,遇到一个放鸭子的小朋友。那个小朋友说,村里要办合作社了,他马上就可以上学了。看到小朋友高兴的样子,潘振声有感而发,很快就创作出了这首歌曲。歌曲发表以后,很快传唱开来,深受广大幼儿喜爱。
这首歌曲现存的版本有多个调。以D 调、E 调、降E 调、F 调最为常见,部分已经配奏好的版本也有采用C 调的,还有改编成小乐队版本的也是采用的C调居多。整首歌曲的音域在一个大九度范围,以C 调举例,从小字组的a 音到小字一组的b 音;从旋律角度来说,这首歌曲的旋律可以分成5 句,每句都是4个小节;从歌词的角度来说,歌词的主体是4 句,最后一句重复了一遍,以配合旋律的5句式结构。实际上,这首歌曲的词曲结构是不同步的,但旋律上在第4 句结束到属音,使歌曲显得没有终止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扩充了一句,和重复的最后一句歌词结合,达到词曲的同步。
二、即兴伴奏的和弦设计原则
对于同一首歌曲而言,一模一样的同一条旋律,有多种不同的和弦级数设计方案。但总体来说,主要还是要考虑是否按照我国高校音乐类学生当下所主要接受的传统功能性和声进行逻辑来进行设计,尤其是影响深远的前苏联理论家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的和声进行理论体系。对于学前歌曲的即兴伴奏演奏实际来说,有时候,我们需要遵循这种传统的功能性和声体系,有时候,对其进行适当地突破也是完全可行的。
谱例1
根据这首歌曲的歌词意境、速度风格,我们可以选择以每个小节为一个单位,设计一个和弦级数。比如第一句,从旋律骨干音来看,这四个小节采用的最佳和弦进行为T-T-V-T。以第1 小节为例,旋律为5533,已经占了主和弦135 的35 两个音了,设计成I 级和弦,会让纵向上的音响效果显得和谐动听;再以第5 小节为例,旋律为6644,已经占了下属和弦461 的46 两个音了,设计成IV 级和弦,会保证纵向音响的和谐融合;剩下其他小节的设计思路均大体如此。因此,以1 个小节为单位,整首歌曲的和弦设计方案如下:
第1 句:T-T-V-V-T;第2 句:S-S-T-V;第3 句:T-T-S-S;
第4 句:V-V-T-V;第5 句:V-V-T-T。
注意观察每一句旋律所设计的最后1 个和弦,绝大多数时候是停在T 和V 级上的。这是考虑到,每一个句子完了以后,应该设计一个终止式。第3 句的S可以考虑是变格半终止,更为重要的是,这需要和这一句旋律的进行结合起来看。第3 句最后两个小节的旋律音反复强调的是4 和6,在终止式上,无论设计成T 级的135,还是V 级的572,都会和旋律音产生冲突,从而导致此处纵向上的音响效果显得不协和,让听众产生这个地方的音响是无法融合到一起的错愕感。
谱例2
仍以第一句旋律为例,此处对第二小节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第一种采用了T-III46-V-T 的和弦设计,并对III 和弦采用了第二转位的方式,主要是为了保持低音下二度进行的自然衔接。如果此处采用III和弦的原位,低音的进行将很难保证衔接自然,而且由于III 的完整的和弦形式是357,也会导致左手高音声部T-III46 原本的5 音保持,被迫变成5-7 的左手高音声部进行,让更多的声部产生不同的旋律变化,使整个这一小节的音响衔接变得生硬突兀,也会让前后小节的和弦进行产生不良的音响效果。
谱例3
此处采用的另一种设计方案——降5 音的III46和弦进行,就突破了原本的功能性和声框架进行。降5 音的III 和弦是一个减三和弦,放在此处本来会破坏音响的和谐融洽。但让这个和弦在此处采用第二转位的III46 和弦形式,从实际弹奏的音响效果来看,由于原位III 被强调的减五度的外声部,变成了III46 被强调的大六度的外声部,不协和程度大大降低。再对紧跟其后的第三小节采用非传统功能性和声进行的6音,在低音声部就形成了1-降7-6-5 的连续二度进行,音响衔接自然流畅,而且效果新鲜良好。
此处仅对第二小节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和弦设计方案。究其本质,第一种是严格按照传统的功能性和声来进行设计的。第二种对传统的功能性和声进行原则有一点小小的突破。而第三种则更多考虑的是和声前后衔接的自然动听,传统的功能性和声进行原则在此处被适当突破。尤其是将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结合起来看,对和声传统功能性的突破则更明显。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者最大的一个难度就在于对和弦级数的设计,这和他们长期接受的传统功能性和声体系有关。实际上,在我国具有最大影响力的斯波索宾的和声体系,是在对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和声技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但是我国当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需要弹奏的学前歌曲,并不属于贝多芬、莫扎特时代的和声体系。尤其是有些具有中国典型风格的民族化和声语言,五声性特征明显,像这一类的歌曲,如果要完全照搬斯波索宾的和声体系,是不合适的。钢琴即兴伴奏的从业人员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大胆进行突破。
三、五种不同的配奏法示范举例
对同一首歌曲进行即兴伴奏的配奏,除了上面论述的和弦设计,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采用不同的伴奏织体。在很多钢琴即兴伴奏的书籍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常用的钢琴伴奏织体。其中,最为学习者所熟知的是全分解伴奏织体,半分解伴奏织体,和柱立式伴奏织体。将这些伴奏织体和恰当的和弦级数结合起来,一种完美的钢琴即兴伴奏配奏方案便完成了。
下面以《小鸭子》为例,展示多种不同配奏方案。由于篇幅的原因,钢琴伴奏谱只选择了以第一个乐句为例,其他四个乐句的配奏方案和第一乐句大体一致。
谱例3 采用了最为常见的全分解伴奏方法。左手采用了八分音符律动的节奏型,和右手旋律声部形成一音对一音的伴奏效果。考虑到前后弹奏指法的方便,尤其是低音衔接的流畅,在第三小节处对V 级和弦采用了第一转位的方式。这种配奏方法使音乐显得较为活跃,也符合《小鸭子》呆萌可爱的主题音乐形象。
谱例4 采用了半分解的伴奏方法,这种方法也是很为常见的钢琴即兴伴奏弹奏方法。在和弦级数的设计上,谱例4 和谱例3 保持了一致。为了使音乐的动力性更强烈一点,对同一个级数的和弦,进行了低音上的变化。比如第一小节第二拍强拍处的降B 音,如果改为主音降E 音,T 和弦的原位形式得到了明确,但音响效果会显得没有那么动力化。尤其是和紧跟其后的第二小节,如果都采用T 和弦的原位形式,整个音响就会变得呆板乏味。和谱例4 的全分解相比,由于左手的半分解加入了音程,纵向上的音响效果显得更为厚重,为了削弱这种厚重的音响感觉,此处也可以采用跳奏的形式,来使音响被适当的打薄一些,以使其和《小鸭子》灵活轻巧的音乐形象更为符合。
谱例5 是在谱例4 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第一拍采用低音区的八度形式,对钢琴伴奏的低音线条进行适当强调。这种配奏法会使四二拍强—弱—强—弱的节拍特点得到加强。
谱例6 从形式上看和谱例3 完全一样,都是采用的全分解伴奏形式,但实际上并不全是这样。这个地方主要强调的是小节强拍连续二度下行的低音线条,和弦进行的功能逻辑在这个地方被弱化了,尤其是第三小节,实际上很难解释成一个恰当的和弦级数了。相对于中规中矩的传统功能性和声配奏,这种偶尔的脱离会让音响效果显得新颖,令人耳旁一亮。
谱例4
谱例5
谱例6
谱例7
谱例7 和谱例6 的配奏思路是一样的,但和传统的功能性和弦配奏方法背离得更远。尤其是第二小节,已经不再遵循和弦配奏的功能性,转而寻求整体音响的可听性。本文前述“降5 音的III46 和弦”处,已经对此处的配奏思路做了详细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四、结语
学前教育方向的学生在学习钢琴即兴伴奏时,面对同一首歌曲,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配奏方法来进行钢琴即兴伴奏弹奏训练。以《小鸭子》为例,如果我们只会使用其中的一种配奏方法,比如说只会使用第一种配奏方法来进行弹奏,那么,我们对于同一首歌曲,在和声配奏上的多样性,尤其是和声伴奏织体多样性的选择与联系上,就无法得到更好的锻炼,也会导致弹奏出来的音乐会千篇一律,所有的歌曲弹奏出来都是一个味道,显得没有充分地激发出音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