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不愁》创作分析

2022-06-16

戏剧之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副歌编曲音调

白 皓

(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一、作品概述

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泛指使用陕西方言演唱或采用陕西方言音调影响旋律的写法所创作的歌曲。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作为我国方言类流行歌曲的代表,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迎来了又一波“春天”。尤其是最近3 到5 年,在各种电视节目的推动下,陕西涌现了一批享誉全国、深受全国听众喜爱的佳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陕西籍著名音乐人曹轩宾创作的《别君叹》、陕西本土资深音乐人左辉奇创作的《月亮爷》以及陕西籍资深唱作人赵钶创作的《不愁》等。本文从音乐创作和编曲的角度,对作品《不愁》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成功的原因。

作品《不愁》是由陕西籍资深唱作人赵钶为电视剧《装台》创作的片头曲。歌词简单、质朴,音乐上采用民谣风格,旋律上巧妙结合了说和唱,描写了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表现出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工作的乐观态度。作为一部反映西安普通百姓甚至是较底层百姓生活的电视剧,作品的音乐中也不乏陕西元素,在旋律的创作上,赵钶使用了大量的陕西方言元素。这虽然是一首方言类歌曲,但是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这首作品便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作者在旋律创作上既使用了很接地气的写法,也保留了流行歌曲的典型特征,加之编曲上巧妙的设计以及歌手细致入微的演唱,使作品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气质和魅力,总之,这首作品无论词曲还是编曲,都是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中的精品。接下来,笔者将对它进行分析,分析的版本为著名演员、歌手孙浩所演唱的版本,时长3分56 秒。

二、作品分析

这首歌曲整体为非再现的三段体结构,E 大调,其具体段落布局为前奏——主歌1——主歌2——预副歌——副歌——间奏——主歌1——主歌2——预副歌——副歌——尾奏。

前奏段采用新素材创作而成。编曲上主要使用了带滑棒技巧的木吉他以及二胡、电子鼓、钢琴等乐器,尤其是滑棒吉他,特色鲜明。整段音乐代入感极强,一下子将听众带入千姿百态、五味杂陈的市井生活中去。

主歌1 段与主歌2 段旋律较为相似,变化主要由歌词引起。主歌1 段由三句组成,为a、b、c 的关系,每句两小节。这种三句体的写法在常规流行歌曲中相对比较少见,但作为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的歌曲,这种写法显得比较自然,并不影响作品的流畅度,反而更接近人说话的语气,更贴近该剧的主题。这首作品在创作上采用了民谣风格,并结合了陕西方言的说和唱,颇具特色。主题句前半句“我鼓劲咬了一口馒头”,除了“馒头”二字,其他均采用了陕西方言说的方式,而“馒头”虽采用唱的方式,但并没有严格按照陕西方言的音调走向进行创作。“馒头”二字按照陕西方言应该是二声和轻声,但是在旋律创作中,作曲家故意将“头”字扬了起来,很有韵味(见谱例1)。主题句后半句“虽然生活有些简陋”,既可以看作陕西方言的说,也可看作唱,因为这半句旋律唱出来和说出来是相同的,从唱的角度看,这一句歌词采用了严格的陕西方言音调式旋律手法。

第二句前半句“不过是起早贪黑”,旋律采用了非严格的陕西方言音调式旋律手法,并在个别字上做了艺术化处理,如“黑”字。而这句后半句采用了与第一句前半句相反的手法,即前两个字“晚上”采用了说的方式,后面的几个字全部采用了陕西方言音调式旋律手法,只是在“酒”字的处理上,作者根据作品需要作了艺术化处理(见谱例2)。第三句开头“苦些累些”为脱离方言的常规旋律创作手法,而紧随其后的“不愁”二字又采用了陕西方言音调式旋律手法(见谱例3)。在编曲上,这一段除了末尾,其余地方均只用了一把木吉他,但是并不让人感到单调,反而突出了诉说感。

主歌2 段第一句开头“我闲了”采用了陕西方言说的方式,后面除了“还有一帮”,其他都采用了陕西方言音调式旋律手法。第二句采用了陕西方言音调旋律和常规旋律穿插的写法,即“偶尔对”采用了常规旋律写法,后面的“现实低头”采用了陕西方言音调式旋律写法。到了“但是心里富有”,彻底变成了常规的旋律写法,与方言无直接关系(见谱例4),这种处理手法也让作品更像常规的民谣歌曲。第三句“吃吃谝谝”都可以看作陕西方言说的方式,“不愁”二字的处理则与主歌1 完全相同。编曲上,随着情绪的逐渐推进,小打和琵琶加入进来,让音乐增添了几分心酸感。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谱例4:

预副歌段共两句,为d 和e 的关系,结构非常短小,但在全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桥接作用。旋律创作上,作者较为严格地使用了陕西方言音调式写法,且基本以唱为主,只有个别字如“我”“头”等采用了说的方式,这种唱和说频繁转换的方式颇具特色。在编曲上,为了继续推动情绪的发展,此段在主歌2 段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鼓和电贝斯以及滑棒吉他,为进入副歌作好了准备。

副歌段由四句组成,为典型的平行四句体写法,即f、g、f、h,除最后一句外,其他均为两小节。在旋律创作上,整段较为严格地使用了陕西方言音调式写法,只是在个别地方恰如其分地使用了陕西方言说的方式进行结合,如“我待它”的“我”字,还有“舒坦”等。节奏上保留了预副歌小切分的节奏以及主歌十六分加八分附点的节奏,并使用了一些新的节奏,使音区进一步提高,高潮感明显。编曲上,在预副歌的基础上,加入了二胡、电子鼓和钢琴,二胡为副旋律,但是去掉了琵琶,声部变得更加丰富、厚实。

间奏段在前奏素材的基础上变化而来,主奏乐器变为了唢呐,与此同时,二胡、琵琶做了休息,但是又加入了架子鼓的嗵鼓,为全曲第二遍反复打下了基础。

从进入主歌反复段开始一直到副歌结束,旋律创作上整体与第一遍(间奏前)相同,只有个别地方进行了微调,但这也可能是歌手演唱上的艺术处理。比如主歌1 段第一句中“咬了一口”由陕西方言的说改为了陕西方言音调旋律的唱。再如预副歌第一句中的“后头”二字,也改成了陕西方言音调旋律。在编曲上,第二遍主歌1 段在第一遍主歌1段的基础上,加入了架子鼓和电贝斯以及琵琶,琵琶为副旋律。主歌2 段加入了电子鼓和戏曲打击乐,预副歌架子鼓律动变化较大,变得较为松散;与此同时加入了二胡、大鼓和电吉他扫弦,二胡为副旋律。副歌段时又加入了唢呐作为副旋律,将全曲引向了最高潮。尾奏段旋律素材依旧由前奏变化而来,并且是在副歌段最后一个音时以闯入的方式进入的,基本保持了副歌的编曲,但是架子鼓的律动变化较大,全曲结束到了具有一定金属感的高频Pad(背景和声)音色上。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不愁》这部作品在创作和编曲上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最明显的就是旋律结合了说和唱的方式,使作品更偏向于传统曲艺艺术中的“说唱”,而不是单纯的演唱。其次,部分尾音下滑音的处理很有特点,有些是为了迎合歌词情绪,如“认怂”的“怂”字;有些则是为了配合陕西方言音调旋律,如“扬起”的“起”字。再次是节奏上的流行化处理,如小切分带延音线的节奏、后十六节奏型带连音线的节奏型等,这些处理方式从风格特征上具备了流行音乐的典型特征。最后就是部分装饰音的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不愁”的“愁”字,其主要目的是迎合陕西方言音调式旋律写法。在编曲上,该作品以民谣风格为基调,加入了许多中国民族乐器,使作品具备了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两大特征,个性鲜明、耐人寻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愁》这部作品在音乐表达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它与其他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在旋律创作上既有一些共性,也有鲜明的个性,比如,作品《月亮爷》在旋律创作中基本沿袭了戏曲唱腔的创作方式,即陕西方言音调影响旋律的写法或称陕西方言音调式旋律写法,较少使用说或者念的方式。而《不愁》是对中国曲艺艺术的传承,即传统“说唱”音乐的应用(非流行音乐中的说唱)。这种创作方式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就被一些民谣风格的流行歌曲所采用,与那些歌曲不同的是,他们都是以普通话为基调进行创作,《不愁》则是以陕西方言为基调进行创作,这是该作品最大的亮点。像《不愁》的旋律中流行化的节奏、下滑音和装饰音的应用,虽然在其他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中也有,但在具体应用中还是存在差异的。在编曲方面,《不愁》保留了流行音乐的基本框架和特征乐器,又巧妙植入了一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这些创新都是值得肯定的。

总之,无论是词曲创作还是编曲,《不愁》这部作品都是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中的佳作。笔者相信,随着音乐人创作意识的发展和制作水准的提高,必定会有更多优秀的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涌现。

猜你喜欢

副歌编曲音调
鹿柴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Music for dying will
春日景和
副歌:致爱米莉·狄金森
十唱共产党
简论电脑音乐编曲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越南女教师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对完成音调靶点基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