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专业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构想

2022-06-16赵宏鑫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弘溶韩国朝鲜大学

灌篮 2022年1期
关键词:格斗心理学心理

赵宏鑫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郑弘溶 韩国朝鲜大学

在素质教育提出背景下,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将构建主义心理学融入日常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在体育运动情境中提升竞技意识和竞技能力,帮助学生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发展。基于此,笔者以体育教育专业心理学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改革目标和方法,为其他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体育教育专业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体育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以智力活动和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在高职高专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最终目的,提高其运动技能和竞技能力,在体育强国战略的发展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心理学具有一定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学习理论这一基础上。1.知识学习理论,在体育学习中,学生需要某种力量的推动,才能不断激发其主动学习意识,使得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内心出发,帮助其理解动作概念,研究学生在特定体育活动背景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促进其情感认知,揭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规律。2.动作技能理论,在动作技能学习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们阐述心理现象与动作技能之间的关系,基于动作表象学习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要求学生身心协调地进行活动,避免出现紧张、牵强、不协调的情况,能做到有意识的视觉和动觉控制,改善肌肉运动,最终提升动作熟练度。3.心理健康理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让学生提高身心适应能力,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提升勇敢坚强的品质,经受挫折考验,缓解或转移各种消极情绪,在竞技类体育中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塑造和谐的体育关系。

二、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专业心理学教学重要性和困境

(一)教学重要性

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心理学教学改革符合“素质教育”发展大趋势。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运动心理健康水平,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最终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弥补传统体育课程的不足,提升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内在意识,符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体育发展的潮流。其次,在体育心理学指导下,心理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学生体验式学习,遵循中职学生文化水平,创造良好训练条件,不断优化改革教学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及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使其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融为一体。

(二)教学困境

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心理学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多数使用的是自编教材,没有考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联系性,可能出现知识点条块分割、概念众多(重理论缺实践)、内容过时等问题,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欠缺,教学方法和手较亟须调整。其次,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心理学教学实践不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之,教学评价手段落后,将体育心理学视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的认知,课程实用性亟须提升。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工作中,相关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应该进行体育心理学教学的改革,重塑教学体系,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角度对课程改革进行初步探讨和尝试,帮助学生塑造心理认知,最终实现体育心理学的学以致用。

三、体育教育专业心理学教改要点

(一)突出体育心理学教材改革新方向

要想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心理学教学改革,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突出体育心理学课程的基础性地位,教材内容不应是狭义的锻炼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专业的“机械结合”,而是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有逻辑性的整体,深入了解身体在骨骼、肌肉和关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理解身体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掌握科学教学方法,明确体育心理学性质,强化学生多种感知觉参与,遵循体育活动过程的特殊性,关注体育各专业共性问题,建立体育教学心理学体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围绕身体活动编排教材,结合个体差异和社会心理因素,最终构建全新学科体系。在教学中,可以具体讲述关于身体活动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等,围绕体育心理学教材体系框架,分析自身和对手身体活动中的动机、心理定向等,做到课程之间的上下相承,遵循逻辑规律,避免各门课程在教材内容上的重复。

(二)加强实战演练,纠正错误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竞技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竞技效果,教师应该在实战演练中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在必要时可以利用心理假设法、双人对抗获胜法、抗击打训练法、语言鼓励法等多种方式,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我控制法、自我暗示法,自我调整情绪和呼吸,仔细思考能够将对手击倒的战术和方法,实现“快、准、狠”的竞技体育特点,从主观上获取心理暗示,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在实战中取得胜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必须对学生易犯错误和消极心理进行纠正,当学生产生错误的动作时,教师应该将动作进行分解或者放慢示范动作,遵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协调性差异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逐步地完成动作,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启发学生思考能力和观察力的同时,让其经受挫折考验,解决普遍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和技术。

(三)优化心理训练方法

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活动中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力量与美,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尤其是在心理训练中,应该帮助学生做好“角色定位”,勇敢面对强大的对手,关注比赛过程中的技、战术关键指标,胜者必须针对比赛找出几条缺点,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分析,负者则应针对比赛找出几条优点,有一个明确的自我定位,从而才能在赛场上从容不迫。其次,教师应该利用适应性训练或灵敏训练,在“模拟训练”中让学生习惯比赛环境,强化学生心理。提升其心理素质,调节学生心理状态,比如可以让学生自我暗示和放松,充分发挥其运动潜力,也可以利用念动训练,利用视觉、动觉结合的运动表象回忆,实现“自我控制”,让其学会用自己的思想控制情绪,从而在实战困境中“被动变为主动”,最后达到胜利的目的。

四、具体案例分析——以湖州市高职高专体育心理学教学改革为例

为了探究体育教育专业心理学教学改革策略,笔者主要以湖州市高职高专体育心理学教学改革为例,以格斗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发现:高职高专学校对体育心理学的教学不够深入,竞技体育心理训练方法亟须创新,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足,在实战演练中学生存在消极心理甚至是暴力倾向,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掌控自身实战情绪;其次,部分教师在体育心理学研究方面存在薄弱项,不能采用创新思维和新型授课思路,拓宽学生认知心理学维度。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尝试在实践中教学,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培养,践行“武德教育”和心理暗示教育,最终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竞技体育技能。具体改革方法如下:

(一)优化课程目标,提升对体育心理学的重视程度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逐步优化课程目标,将体育心理学作为专项教材,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心理学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做好教学时长和内容的分配。比如:体育心理学概述(3课时),运动兴趣和动机(4课时),心理技能训练(6课时),运动归因(6课时),各章重点内容讲解(4课时),通过表象训练、技能展示、理论概述、格斗动作、模拟训练等多种授课方式,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内容,在体育课堂中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模式,帮助学生体验格斗文化,在必要时可以充分挖掘体育实用功能,尤其应该真正落实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也可以利用课堂实验和小游戏,提升格斗专业学生的手腕灵敏性,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优化上肢的力量及耐力训练,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比例,根据学生不同年级心理素质,进行定性拓展训练。此外,该校充分挖掘心理辅导资源,开设学生体育心理拓展社团,鼓励教师进行体育心理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一线体育教体育心理学课程开发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丰富体育教师的心理拓展训练教学方法,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最后,体育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从思想上进行转化,深入落实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从他们的兴趣入手改革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将体育教学转变为认知心理学维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教学改革,更加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推进的当下,遵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帮助其了解运动技巧,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体育心理学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意志训练,提升学生格斗技术

教师应该增加实战对抗训练,这是由格斗项目的规则决定的,二者在实战参与中,要么打赢,要么被打败,因此在交手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教师通过意志心理学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胜算概率,提升其对抗斗志,增强战略信息,克服实战困难和障碍,提高学生果断性和自制力。该校体育教师在体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下,提升学生格斗技术,强化意志训练,提升学生实训技能,比如连续踢固定脚靶50次+踢60次活动脚靶,增加练习困难,锻炼受训者在精神、体力方面的承受能力,强化其意志。并且根据学生和具体实战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意志训练,比如:利用外在刺激心理训练法、简单双人对抗获胜法等,消除训练人员对实战的恐惧感,提升其自信心,如果是初次参加实战训练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利用语言鼓励法,在训练过程中将正确和错误的动作进行对比,给学生讲解容易出现错误的关键点,并予以纠正,分析出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也可以利用赛前心理训练法,熟悉对手的打法和习惯,包括对手的技、战术能力等。在比赛中用稳定的心理状态去迎战,在实训中,建立比赛心理对策库,使学生面对比赛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有应对方法,达到超水平发挥的精神状态;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调节,做到肌肉放松和想象放松,减少对抗时心理能量的消耗,或者通过诱导和自我暗示训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避免出现不愿意战斗、失去信心、士气低落、情绪消极等问题;在赛后进行心理调整,促进学生心理恢复,逐步缓解其紧张、激动的情绪,从而强化心理干预,完善训练方法。

(三)做好情绪校正,避免出现攻击行为

格斗运动能有效地宣泄学生的攻击本能,但是在参与格斗对抗性运动过程中,可能有部分学生出现攻击行为,产生这一为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1.学生对法律和道德的遵守意识不足;2.部分学生将格斗训练和格斗比赛当成是单纯的情绪宣泄活动,对体育文化和格斗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3.武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不到位,使得学生不能完全遵守格斗运动的礼仪。因此,通过体育心理学教育,可以有效降低甚至是消除攻击行为的产生,提高学生情绪控制能力,教师多运用动作表象调节法、系统脱敏法、正性强化法等方法,以此来消除对抗焦虑(恐惧)情绪,注意体会肌肉放松时松软、无力的感觉,在擒拿格斗教学训练中,使学生意识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进一步提高其情绪的控制水平,训练和建立某种良好行为。在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用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来抑制攻击行为,在情绪校正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教学性的“心理聚焦点”作为专题,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启发,增强体育心理学教学的研究性和深度,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的环境,注重理论的操作和运用,或者编写《体育课拓展训练安全手册》,补充心理拓展训练教学考评体系,更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最终实现体育心理学的优化和创新。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心理学的教学改革,可以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学习的内在意识,符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体育发展的潮流。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诱导和自我暗示训练,做好学生情绪校正,避免出现攻击行为,充分挖掘体育实用功能,锻炼学生身心素质,利用适应性训练或灵敏训练,调整学生心理状态,以此切实提高体育心理学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格斗心理学心理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学报》2021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第八道格斗料理
格斗料理
跟踪导练(二)5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