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与不幸,都该由原生家庭“背锅”吗

2022-06-16米娜

教育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背锅消极情绪教育家

米娜

自“原生家庭”一词流行之后,我们人生中的各种挫折,似乎都找到了合理的答案。胆小自卑源于幼时父母的重男轻女;与朋友相互猜忌是因为破碎的家庭;无法从容处理职场人际关系,则是因成长在打压式教育下……原生家庭真的是一切不顺遂的“锅”吗?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是被未来所决定,而未来的选择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如果采纳积极心理学的建议,让自己发生改变,由我们创造的家庭,会不会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原生家庭?本期我们邀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喻丰,听听他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寻找幸福人生的方向。

原生家庭真的是原罪吗

《教育家》:近年来,“原生家庭”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在您看来,为何原生家庭话题如此受关注?

喻丰:原生家庭话题备受关注,背后有多种原因,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从传统的中国文化和社会关系来看,家庭中父母的权威是不容挑战的,人们深受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的影响,不会、也不敢把一些事情的原因归咎在原生家庭与父母身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人们开始发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当人们的思维发生改变后,逐渐开始将一些事情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父母与家庭。社会转型之快,导致家长与孩子所秉持的价值观差异越来越大,甚至无法兼容,也就使得人们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原生家庭上。

《教育家》:一些人将生活的不如意归结于原生家庭,甚至慢慢形成“原生家庭原罪论”。原生家庭所造成的伤害,是否有机会通过后天努力去治愈?

喻丰:实际上,原生家庭这个说法缺少一定的学术性,并非专业术语,它的流行可能与一些自媒体的宣传或公众人物的言论有关,但我们也能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指出生的家庭以及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至于这到底是不是原罪,我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会受家庭环境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但这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人往往不怕做错事,怕的是承担做错事导致的后果,怕无法把责任推卸出去。所以,当找到一个能够替自己承担责任的理由时,会毫不犹豫地抓住这根“稻草”,原生家庭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稻草”的作用。心理学强调心源系统,也就是说,如果你相信原生家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你一定会受它影响;如果你改变自己的看法,那么可能就不会受影响。

《教育家》:同样的家庭境遇,有的人难以走出阴影,有的人却能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径。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拥有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和悲观心境中复原的能力?

喻丰:就像之前探讨的那样,能不能走出来,关键依然在于观察这件事情的角度与自身的心理。那些觉得自己处境糟糕、认为会长期受此影响的人想走出来,那一定很难。但当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原生家庭是糟糕的,努力在所處的环境中找闪光之处时,他就能走出来。所以,有时原生家庭是人失败后的借口,毕竟成功的人大多会将重点放在该如何克服目前的困境上。而且,当我们纠结于糟糕的原生家庭带来影响的同时,也会成为一个新生命的原生家庭。大多数为人父母者都会百般呵护自己的孩子,这时候,你还认为自己真的有那么糟糕吗?也许并没有。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坚韧性,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复原力,是一种能够从逆境、不确定、失败以及某些无法抗拒的事情中自救、恢复甚至提升自己的能力。有些人在应对困难的时候,表现出很强的韧性,但有些人却不能,这也源于他们看待困境的方式不同,或者说归因的方式不一样。走不出困境的人,他可能常用非常离散的方式看待自己遇到的困境,也就没有太强的韧性。实际上,韧性是可以后天锻炼的。所以,面对困境时能够主动做出努力的人,比较容易走出来。其次,我们可以有意锻炼自我控制能力,在遇到困境或脾气暴躁时,能够控制自己去做应该做但不想做的事情。具备这两种能力的人,相对而言更容易走出困境。

《教育家》: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的一切是被未来决定的。用积极心理学帮助人应对困境、疗愈创伤,只是不断肯定和鼓励吗?“走”出原生家庭,具体应该怎么做?

喻丰:不是,简单的肯定和鼓励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如果真正想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那就要先改变自身观念,不去相信它真的有决定性作用。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星座是伪科学,但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它。有研究发现,如果你相信星座,你就会越来越像星座预测的那样,这就是“相信”的力量。现在有太多人受网络推文或电视剧的影响,开始给自己的家庭和父母贴标签,这就是相信原生家庭存在影响的行为。一旦开始相信,就会不断地在心里做自我验证,它的影响也就会持续不断。而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不相信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可能走出来。

正确看待亲密关系中的消极情绪

《教育家》:积极情绪是不是越多越好?如何看待家庭亲密关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

喻丰:并非如此。有一个“二八比例”,即人最好的状态是一天中带有8分积极情绪与2分消极情绪。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很难不产生消极情绪。有研究发现,总是处于积极情绪下的人,很容易因轻信他人而上当受骗,因为情绪稍有波动,他们就会感到异常的紧张。因此,人还是需要适当的消极情绪来给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出预警。同样,家庭亲密关系中的消极情绪也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晰地审视自己所经历的这段关系。假设这段消极情绪发生在亲子之间,那么家长就会审视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以及孩子的需求等。如果是发生在情侣之间,那么有助于他们更加认真地审视两人的价值观、婚姻观。所以,当亲密关系中出现消极情绪,选择主动沟通,也许就能使这段关系变得更好。

《教育家》: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离婚率为 3.1‰,且近五年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一些孩子会因父母离异而遭受情感创伤,甚至怀疑是自己造成了父母婚姻的破碎。帮助孩子从心理困境中走出,家长应该怎么做?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的温暖和幸福?

喻丰:家长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也有部分人认为这是用孩子裹挟自己的自由和生活,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是存在的,一些生活在父母长期争执或冷战的家庭的孩子也同样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比父母离异的孩子还要严重。双方若已经离异,想减少带给孩子的消极影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去判断应该怎么做。如果离异时孩子年龄尚小,父母分开会对孩子形成依恋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应给孩子找到能够形成依恋关系的人;如果离异时孩子年龄较大,家长可以积极地与孩子沟通,解答孩子的困惑,让他们知道你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也能让孩子从侧面了解到社会的运作。从理论上来讲,孩子的理解力是很强的,家长只要放下身段,耐心、真诚、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就能帮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

家长需积极地回应孩子的正常诉求,让孩子感觉到被关注,感受到爱与被爱。就像小孩子需要抱着才能停止哭泣一样,这也是孩子需要爱的表现,家长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忙碌而忽视孩子的诉求。另外,家长的积极回应也能有效降低孩子出现自闭和“社恐”的概率,有助于孩子处理好日后的亲密关系,成长为幸福的人。

《教育家》:前不久,国家出台三胎政策,多孩家庭欢乐多是事实,但矛盾也可能随之增多。家长该如何处理多孩家庭的亲子关系?

喻丰:首先,家长不能厚此薄彼,要有公正的态度,也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毕竟资源有限,不能让孩子为所欲为,但他们又处于人格和社会性领域还没发展完备的阶段,家长就算做到相对公正,孩子可能还是不开心。家长需要让孩子意识到人生是需要妥协的,不可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有帮助,可以避免孩子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其次,家长可以适当拉大孩子之间的年龄差。比如,当一胎在读大学时,若二胎还在读初中,自然就避免了很多矛盾,也不会出现争夺教育资源的问题,能有效减少孩子之间的竞争关系。

当然,竞争也并非都是坏事,一些良性的竞争也是比较重要的。孩子之间的小摩擦与良性竞争,可能会加速他们社会认知和自身道德的发展,有助于孩子了解真实的世界。

培养拥有幸福能力的孩子

《教育家》:当下,教育焦虑成为原生家庭的新困境,儿童青少年因教育压力过大而轻生的新闻并不罕见。在這种新困境下,积极心理学会对儿童健康成长有什么样的价值?

喻丰:其实,孩子的大部分压力都源于家长。当然,孩子也有因自身原因造成的压力,但家长可能没有去关心。积极心理学强调家长要真正关心孩子本身的问题,与他们一同应对压力与难题,这是其一。其二,不要把自己的压力传导给孩子,应积极、理性地思考自己为孩子做的决策是孩子的真实需要,还是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其三,积极心理学倡导人主动控制自己的人生,家长在孩子成年前需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在孩子成年后,要把人生决策权还给他们。其四,要在一个绝对而不是相对的环境中考量孩子的成长,尽量避免与其他孩子比较。最后,要知道孩子是在社会性环境中接受教育,积极应对在环境中接触到的人和事、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才是重要的。

《教育家》:有关积极心理学的课程与书籍越来越多,特别是关于如何拥有幸福人生、给予孩子正面管教等。在您看来,幸福是什么?家、校、社该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将他们培养成为面向未来的、幸福的孩子?

喻丰:我认为幸福有三种含义:其一,没有他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其二,做有意义的事并有所收获;其三,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幸福,幸福的人一定有自主性作支撑,目标明确,自由选择想做的事情,并能够控制自己的意志为之奋斗。

培养幸福的孩子,应从教育家长入手。家长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根据时代变化适当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观念,以更加积极的方式认识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所处的环境。学校要想培养出这样的孩子,不应该过早地让学生接触到社会的分工分流,消磨孩子的自主性。举个例子,目前孩子在读初中的家长焦虑孩子的升学问题,因为会有部分甚至过半的孩子可能无法升入普通高中。其实,这种做法极易打击孩子的自主性,让他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这就是宿命”的感觉,应该让孩子意识到他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够掌控自己的未来。从大环境来看,首先要转变大家的观念,从相信原生家庭等因素并不能产生决定性影响开始;其次,创造一种更加友好的教育环境与社会氛围,不应让一些主张“鸡娃”“内卷”的消息制造教育焦虑,试着放松下来,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成为幸福的人。

猜你喜欢

背锅消极情绪教育家
如何教孩子正确应对消极情绪
静心
颜回之乐
都是“背锅”的
不“背锅”锅的锅
真冤!鼠免为草原退化“背锅”60年
《琴童》顾问阵容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策略
阅读教育家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