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STEAM教育中的小小探索家

2022-06-16艾迎陶园园

教育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师幼积木探究

艾迎 陶园园

近年来,STEAM教育受到各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试图将STEAM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相融合,架构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让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探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关注幼儿的表现、教师的指导方式,抓住师幼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探索出有效方法。

为幼儿提供有意义的环境支持。第一,提供支持幼儿STEAM发展的材料。教师需创造一种激励幼儿学习的环境,在选择材料时充分思考,投放支持幼儿STEAM发展的材料。

第二,建立材料资源库。在材料库里,幼儿可以自主使用绘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表征借用、登记、归还等流程;幼儿自主拿取和归置,更便于资源共享,支持幼儿与材料有效互动,有趣的材料和充分的空间可以促使幼儿设定计划并按自己的想法加以实施。如在“搭建和未楼”活动中,幼儿发现建构积木的数量不足,最终根据需要,决定向另一个班级借用积木,并使用绘画表示积木形状,数字表示积木数量。

第三,表征幼儿的探索路径。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鼓励和支持幼儿以符号、绘画、图片等形式,表征出自己在活动中的问题发现、改进结果等学习路径,再由师幼共同创设幼儿学习过程的记录墙,让幼儿的经验发展有迹可循。

第四,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教师需要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权,理解和包容幼儿的行为,营造支持性的心理环境,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在STEAM活动中大胆尝试,满足自我探究的愿望。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動主题。首先,活动主题,来源广泛。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STEAM活动的主题来源可以参考已有的书籍,也可以源于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各种发现。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的问题和兴趣,并生成具有研究价值的活动主题。如在周末无人浇水的情况下,“如何为植物浇水”这一问题引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带领幼儿认识各种洒水工具,在了解到有自动的洒水工具后,幼儿萌发了制作自动浇水器的想法。

其次,预设生成,合理安排。在STEAM活动开展初期,许多教师陷入了“带领幼儿探究干预幼儿探究”的迷茫。经过实践与研讨,教师发现,STEAM活动是由师幼共同探究、学习而形成的。幼儿确定探究主题后,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前期已有经验,在之后的探究活动中,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不受传统禁锢,共同开展对未知内容的深入探索。

为幼儿提供及时的经验支持。第一,及时交流分享。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制定计划—自主探索—回顾、总结和评价”三个环节。活动开始前,教师引导幼儿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活动中幼儿自由探索、掌握核心经验,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集体讨论或小组讨论,及时对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和多元评价,帮助幼儿积累、强化知识经验。

第二,促进同伴合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成立合作小组,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教师、同伴、家长分享自己探究发现的成果。在表征与表达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引导幼儿有条理地展现活动的脉络,关注活动的细节,促进幼儿表征与沟通能力的发展。如在探究活动“逃家小龟”中,为了尽快寻找到小乌龟,幼儿们分成了查监控组、勘查现场组和小花园寻找组,每组推选一个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分组搜寻。

第三,扩展实践空间。我们让幼儿走出园所,走进社区,在真实的生活中探究,用眼、用手、用心去感知。如在活动“寻找秋天”中,师幼共同观察树叶的变化,收集落叶,由此开展了了解树叶的结构、制作书签等探究活动。

第四,突破重点难点。幼儿在实际探究活动中,特别是在开展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此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提供鹰架支持,帮助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够一够摘到桃子”。

为幼儿提供多元的活动评价。教师通过倾听记录,走近幼儿的“内心世界”,发现幼儿的成长。幼儿在探索STEAM活动时,还为自己设计了“探索者勋章”,将其运用到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中。

(本文系2020年度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STEAM教育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AH2020077)

猜你喜欢

师幼积木探究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星钻积木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