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凝聚力的融合分析
2022-06-16吴丹
[ 作者简介 ]
吴丹,女,四川达州人,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 摘要 ]
國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国家凝聚力,同时国家凝聚力又是国家获得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和强大的推动力。文化具有历史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社会文明运转的必要保障,是连接人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因此应当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较强的文化认同能够增强国民的团结力和向心力,使社会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强大的国家凝聚力。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剖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凝聚力之间的关系,并加强二者的融合,使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关键词 ]
文化认同;国家凝聚力;互相融合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3.054
国家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其代表着一个国家全体人民的向心力及团结力,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从宏观上看,国家凝聚力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不同政党、各族人民群众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及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股强大的聚合力和吸引力。世界上无论什么制度的国家都应当运用各种政治、文化或经济手段加强国家管理,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提升国家的整体凝聚力。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们思想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形成国家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和要素,具有传承、传播和弘扬的功能。因此研究文化认同与国家凝聚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1 文化需要及国家凝聚力之间的关系阐述
相关研究表明,群体凝聚力的动力源泉是个体需要的满足,当每一个个体满足精神文化需要时,就会使个体得到精神的愉悦,进而使其不断加强与群体的联系,不断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国家成员个体只有在国家满足了其各方面的需求后,才会具有一定的集体意识,具备一定的国家责任感,才会关注整个国家整体的利益,然后才会形成一定的国家凝聚力,因此可以看出要想加强国家凝聚力,首先需要满足每一个个体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国家凝聚力是全体人民在拥有共同目标及价值观后形成的强大力量,因此那些被每一个个体感知的,使得广大群众能达成共识的东西,才是国家凝聚力。
文化需要是文化认同的基础,文化需要反映了个体对精神文化强烈的向往,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就会追求一定意义上的文化生活,就会追求科学知识、文化艺术、社交、体育等丰富的精神文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人民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某省份对该省的人民群众开展随机的问卷调查,就文化消费占据总消费的比重为多大进行调研,结果显示,20 %的人的文化消费占据消费总比重的40 %,另有50 %的人的文化消费达到了60 %,因此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文化需要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需要,这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迫切需要。这表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进而向精神文化需求进行转化。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尽全力保障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尤其我国正在建设文化型创新国家,尽全力满足每一位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是从无到有、从低到高逐渐增长的,因此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提升凝聚力,就必须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2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凝聚力的关系及融合
2.1 国家凝聚力的定义及主要表现
国家凝聚力是精神范围的合聚和吸引,能够对人们的价值观、思想信仰和潜意识产生作用,不能直接被人感知,只有通过文字语言、习惯风俗、知识和绘画等有形的文化途径才能展现出来。在这一进程中,国家凝聚力能够滋润个体的精神,使其在无形中感受到温暖与力量。国家凝聚力除了上述无形和有形的存在方式外,还可以体现在人民群众一起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集体精神面貌。当集体表现为分工合作明确、人们友善团结时,就说明了凝聚力比较强,此外国家凝聚力还表现在当出现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时,集体能否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同时,每一个国家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都会运用各种策略手段增强凝聚力,增强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使得国家集体拥有强大的力量。强化国家凝聚力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可以通过国家行政的力量制定一些文化政策。
2.2 文化认同与国家凝聚力的关系
文化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文化是一个国家所有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当一个国家文化强大时,说明这个国家的凝聚力也在加强,反之则相反。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长久保证,文化可以约束和规范国民的思想行为,使人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并注重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长而久之,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健康,整个社会都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文化不仅是国家凝聚力的构成要素,还是重要的精神载体,个体经过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能加强文化认同感,将自身的精神追求转化为行动,形成对祖国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为国家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公民的自我价值观也能够实现。因此必须加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认同感,凝聚文化共识,使得全体人民形成一股文化合力,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建设带来的成果,使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
文化认同是一种双向的概念,即个体认同国家的文化理念,认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并将其统一到自身的思想和价值观中去。同时,国家在公民文化认同的前提下,为公民提供各种精神文化产品及服务,不断增强个体的文化修养。因此国家需要运用一定的文化行政手段,增强文化宣传力度,凝聚起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在保证个体具有自身文化追求的前提下,运用国家的奋斗目标和政治理念来统一和规范人民的思想认知、文化认知,为加强国家凝聚力奠定基础。
文化认同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主要指一个群体内的全体成员认同集体的各种文化理念和文化思想,应对各个文化要素有统一规范的认识。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和前提,国家是由社会个体和各个民族组成的集体,各个民族和各个个体在相同的思想价值观、理想信仰和追求目标的共同聚合下,慢慢形成大多数人都接受的文化理念。然后共同的文化理念会被激发成相同的政治理念,一旦形成这种政治理念,就产生了政治认同。因此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全体人民有共同的愿景,那就是为整体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此时全体人民为了共同的需要和目标会形成共识,开展共同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从而产生国家凝聚力。
综上所述,文化认同是形成国家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凝聚起相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也就不能产生国家凝聚力。此外,文化凝聚力也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构成,集体在形成文化认同后就会形成文化凝聚力,文化凝聚力主要包含集体对政治体制、外交和民族政策、综合国力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认同,从而产生一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3 文化认同与国家凝聚力融合的综合分析
2.3.1 文化认同的引领功能提供了国家凝聚力的方向
全体国民通过文化认同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凝聚力,进而激发起国家凝聚力,也为国家凝聚力提供了方向,使得全体国民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文化本身就有一种引领作用,文化使得人们出现某种思想和情感,进而将这种思想情感融入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去,进而使一个人的外在精神面貌发生改变,最后会带动社会整体的精神面貌。因此,加强文化认同会积极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并不断增强国家凝聚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全体国民在尚未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时,通过文化认同带来的引领,使得全体共同的目标形象具体化,使全体人民在相同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将个体目标同集体的目标结合起来,实现高度统一。这种由文化认同带来的引领作用能够将个体的思想价值观统一起来,在保留了个体文化追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部个体的力量,使其主要文化目标和价值追求朝着一个方向前进,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其次,通过文化认同带来的引领,当个体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出现偏差时,能通过集体的力量,对其进行扭转和改正,进而起到规范和统一的作用。人一出生就会受到周围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在文化和环境的熏陶下,就会产生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通过文化认同带来的价值理念是正确无误的,当社会个体的思想走向歧路时,集体帮助其重新改正,进而增进国家的凝聚力。
2.3.2 文化认同带来的传承性能够使国家凝聚力更加稳固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久弥新,文化在发展中不断传承和完善,人们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不断增强对文化的認同,使得国家的凝聚力更加稳固。当前我国的现有文化包含传统文化和新生文化两个部分,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当今文化的重要构成,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思想内涵,其具有的道德信仰、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等对加强个体的文化修养和国家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要这种悠久的文化传承一直存在,只要其被广大人民认同,中华民族的强大国家凝聚力就会越来越稳固。例如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形成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耻等文化理念依旧是我们的文化共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合,这些传统的文化认同使得国家凝聚力更加稳固,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首先,传统的文化共识由于其传承性,至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当国家集体出现危难时,在这种文化认同理念的带动下,全部个体会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渡过难关,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得凝聚力更强。其次,在文化认同的带动下,会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例如,传统的家庭美德会使家庭更加牢固,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会让社区关系更加牢固,当陌生人有困难时,其他社会个体会积极地提供帮助,长而久之这种良好的氛围就会带动整个民族素养的提升,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会得到增强,进而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就会加强。因此,这种文化认同带来的影响是持久而广泛的,这些精神和理念已经深深地移植到群众的思想中,既不会很快消失,也不会随便改动,会持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2.3 文化认同带来的精神力量能够使国家凝聚力更强大
在新时期我国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精神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首先,从国家层面的角度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构成了我国的国家精神,这是全体人民共同认同的精神宗旨,只有国家强大、国家富强,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才能得到保障,这种文化认同促使全体人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国家富强而奋勇迈进,不断地贡献出自己的价值;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全体社会人民共同期盼的社会局面,从社会的角度对个体的权利给予充分保障,那就是使每一位公民都享受到一个公平、自由的社会环境,社会达到稳定,个体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这会敦促每一位个体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外在的社会愿景与其自身的理想追求不谋而合,就会促使个体努力奋斗,为了共同的社会愿景而奋斗,于是每一个个体合力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最后,从个体的角度来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提出的要求,这也与古代提倡的道德标准,仁、义、礼、智、信是一脉相承的。个体爱国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好自身的工作,就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十几亿人民共同合力,就会提升整个民族的向心力,带来强大的凝聚力,祖国的明天就会越来越美好。此外,个体具有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就能形成一股良好的社会氛围,就会使整个社会风气变得崇德向善,就会提升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有修养、讲道德的民族,这样我们的精神凝聚力就会逐渐增强。
3 总结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更需要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将我们这个社会的思想价值观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共同遵守的文化规范。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文化认同的引领下,我们国家的凝聚力会更强,国家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又铨. 中国古代智慧对当下文化建设的启迪——论民族意识、文化认同与国家凝聚力[J]. 南方论刊,2018(4): 77-79.
[2]蒋述卓. 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与人的发展[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7): 1-7.
[3]张东赞,樊子湘. 回忆形象与仪式感: 身份认同和国家凝聚力的提升[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5): 156-160.
[4]何新生. 浅析文化在国家凝聚力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 149-152.
[5]胡冠楠. 民族文化及民族认同与民族凝聚力关系的相关研究[J]. 华章,2013(19): 299-299.
[6]冯文坤. 文化记忆与国家认同研究——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例[J]. 学术界,2017(9): 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