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特色文化活动育人路径探析

2022-06-16胡宁

南北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校园文化育人

[ 作者简介 ]

胡宁,女,河南周口人,黄河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 摘要 ]

校园活动对于全面推广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优良校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发挥高等院校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院校的领导层找到文化育人理念与校园活动的结合点,从而打造强大的育人平台。高校要将文化品牌与就业创业路径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启动推进文化运营建设进程,进而在校园范围内塑造校园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特色文化以及特色学科的先天优势,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 关键词 ]

大思政;高等院校;特色文化活动;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3.052

多年以来,部分高等院校积极开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并且在特色文化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特色学科建设,从而以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构建高效特色文化育人路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高校特色文化活动与育人之间的关系

为了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开展了特色文化活动。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也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而培育人才也是高等院校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的终极目标。根据高等院校的教学特点来看,现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重视对学生专业课程的教育,而不重视对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虽然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导致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并不占据优势。

为了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素质,高校在校园范围内举办多姿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从而进一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操。特色文化活动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文化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的成才标准以及发展目标。然而从高等院校的基本功能来看,国家开设高等院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而高等院校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为国家输送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高等院校在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学术精神,并且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紧张的专业课学习之余,也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放松,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层次,并且进一步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 高等院校特色文化活动育人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特色文化活动育人的成效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坚持以本校学科为特色,通过协调发展的方式积淀了丰厚的校园文化,并且根据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文化,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近几年来,很多高等院校大力加强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感受到浓郁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学生可以运用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中学习到的相关理念,助力于自身专业课程学习,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学校方面针对学生的喜好以及性格特点运用学生可以广泛接受的形式,来对他们进行宣传与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巩固他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在一些高等院校开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有关方面积极组织技能竞赛,让学生们在竞赛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自身,从而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以及自身的不足,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积极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高等院校在开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注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方面立足长远,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作。同时,高等院校在推广校园特色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还注重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2.2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相关人士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开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在一些高等院校,学校方面没有认识到特色文化活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没有给予特色文化活动足够的关注,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导致很多院系缺乏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的必要条件,而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同时,很多高等院校在开展特色文化活动过程中不注意创新,导致文化活动流于形式,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此外,由于高等院校的教师素质各不相同,部分高等院校教师没有正確认识到特色文化活动的含义,在高等院校方面开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制定相应的方案,也没有很好地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特色文化活动中,从而浪费了教学资源。如果高等院校方面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则会给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制造巨大的阻碍,也不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播。

3 高等院校特色文化活动育人路径探索

3.1 凝练校园活动主题,积极融入文化育人理念

结合高等院校的实际特点来看,校园活动一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举办校园活动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创造优良的学风、校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教育专家的研究显示,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的高等院校普遍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的素质也都很高。如果能将高等院校的校园活动主题与文化育人的理念进行有机地结合,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校园活动主题文化育人理念的结合下,高等院校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特色文化中的育人作用,学校一方面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凝练校园活动的主题,进一步明确开展各项活动的核心目标,而且要保证该目标符合学生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德育工作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因此高等院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积极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从而让高等院校的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另一方面讲,开展校园活动要结合高等院校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应当整合校内外的相关资源,从而营造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校园环境,让广大师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以及思想上的熏陶。高等院校方面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社会的实际需求,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构建校园活动的长效性,从而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

3.2 完善制度保障,创新育人载体

在校园文化活动与育人理念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并且进一步加强校园管理。首先,要提高认识,要认识到党的领导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从组织层面上来看,学校的各级党组织、团组织以及行政机构,都要高度重视,不断加强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引进专门的资金支持活动的开展。其次,要摒弃“重专业、轻思想”的教育观念,要将培養人的意志品质与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到同等高度,对专业指导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引导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专业指导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第三,要充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同时可以考虑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第四,还需要创新育人载体。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进一步增强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凝聚力与影响力。一方面载体的特性要符合活动的主题,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育人载体需要与校园文化特色相匹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合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通过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将特色活动品牌化,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视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广泛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高等院校有关方面,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将第二课堂与第一 课堂紧密的衔接,打通校园文化与专业知识之间的通道,可以通过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也能够不断挖掘文化活动的深刻内涵。

除了部分精品课程的开设和实践,积极打造相关项目平台也为校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一些高等院校的领导层联合创立了工作室,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教师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工作室的建立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优良教师传统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学校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创新以及教师团队建设搭建了一个优质的平台,让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全面开展。在名师工作室筹建的过程中,学校方面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可以为高校相关院系建立健全文化育人体系提供丰富的经验。同时,工作室在构建的过程中也可以吸引大量的专业人才,反过来,这些专业人才的到来会为院系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3.3 关照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打造文化育人精品

高等院校方面可以运用教育的手段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并且受到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而学校方面引进最新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园文化和艺术实践的育人功效,从而为打造文化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校方面还需要将品牌活动与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为学生开辟就业的新途径,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18年,部分高等院校硕士点以及博士点建设的实施办法出台,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从而全面建立了有利于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机制,让广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并且与校外的企业积极合作,从而建立与专业有关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通过相应的实习与实训,让自身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为今后更好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3.4 注重团队传承,实现成果转化

高等院校要对于“特色文化+思政”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特色文化课程的视角来观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同时对于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专业教育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我国某音乐学院处于长江流域,以整个南方地区为关照视野,从而构建了具有典型代表的音乐艺术校园文化。该音乐学院的中国乐器系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并以传统的音乐文化为主要载体,围绕华夏音乐方面的主题积极展开了结合音乐表演与礼仪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且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展示曾侯乙编钟的辉煌历史,使得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悠久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以及爱国情怀。活动通过对经典乐器的演奏,不断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艺术品味,从而激发艺术想象力。

4 结语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因此,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展,让世界各族人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人类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领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且树立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且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立元,孙维娜.高校校园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2):21-25

[2]康秀云.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论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28-34

[3]冯刚.新时代文化育人的理论考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4-7

[4]陈如敏.“大思政”视域下文化育人的应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212-213

[5]刘晓园.基于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数字音频技术的课程改革[J].才智.2021,(26):54-57

[6]王诗嘉.高中音乐学科“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探索[J].中外交流.2021,28(3):864-865

猜你喜欢

大思政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