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开展法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

2022-06-16程显友刘子远

中国德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法治生命学校

程显友 刘子远

法治教育本身就是生命教育,这是一种生命态度的教育: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激扬生命,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拥有生命深度而具有生命内涵、沉淀生命厚度而释放生命理性、拓宽生命广度而飞扬生命价值、提升生命温度而点燃生命激情。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这是对中学加强法治教育的擘画,更是规范和要求。

一、中学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中学生加强法治教育,不仅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学校依法治校、国家依法治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法治教育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法治教育本身就是生命教育,这是一种生命态度的教育: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激扬生命,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拥有生命深度而具有生命内涵、沉淀生命厚度而释放生命理性、拓宽生命广度而飞扬生命价值、提升生命温度而点燃生命激情。加强法治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敬畏生命所以守护生命、守护宪法和法律;尊重生命所以滋润法治素养,驱动法治思维,不伤害他人和社会,践行法律要求,规范约束自我,让生命不仅具有激情,更具有理性;激扬生命所以崇尚宪法和法律,弘扬宪法精神,释放人生价值,服务社会。法治意识是培养学生有信念、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法治教育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保障

学校依法治校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推动依法治校需要发挥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合力,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对中学生加强法治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依法爱校,一生爱校,正确行使权利和义务,依法有序参与学校活动、推动学校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引导其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这也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法治教育是国家加强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中学生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拔”出法治意识的高度,使其成为法律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才能使中学生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法治建设“节节高”,“孕”育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结出法治建设的饱满“穗”粒,创造依法治国的美好未来,使学生成为推动我国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盼。

二、当前中学法治教育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法治教育的重视,普法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学法治教育的效果也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仔细分析中学法治教育的开展情况,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教育环境的随意化,缺乏政治站位

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内容。中学法治教育缺乏浓郁的校园文化品质追求,很多学校校园内法治教育宣传海报零散地张贴在不同的墙面上。这种文化环境不仅不能让法治宣传海报浸润学生的心灵,反而给人一种非规范性的潜移默化的沉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内涵式的发展。

法治教育碎片化、快闪式、快餐制、表面化使得中学法治教育呈现出运动式、迎合式、迎检式的特点,缺乏对宪法和法律的尊重,使得法治教育短、平、快,缺乏持久性,没有从中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全面要求的视角认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不能使法治教育走心、用心、润心。

(二)教育目标的短视野,限制思想高度

部分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方向不明确,持久性不强,缺乏过程的内化。很多学校聘请了法治副校长等,但其实际作用却被局限于开学初或者毕业典礼上的一个小项目。一些学校的法治教育课时保障不足,写在课程表的附则中,消失在教学压力的冲击下。学校在法治教育的规划上缺乏科学精神,缺少通过主题教育引领下的序列活动开展。在教学目标管理上缺乏评价机制,迎接检查的图片展的背后却是日常各类活动的堆积,缺乏具有深刻生命内涵的法治教育活动。教育目标管理上缺乏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互动体制建设,缺乏不断完善教育目标的机制设计,使得法治教育“宣传化”“墙体化”“板报化”,让法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出现短视的问题,不能从青少年生命发展规划、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思考问题。

(三)教育工作的应急性,导致脱离实際

很多学校法治教育的主体是班主任,其开展法治工作的内容多是从班级事务管理或者学校突如其来的法治教育专题班会活动中不经意准备。学校缺乏专业的法治教育队伍,进而不能从法理、法律事实、法律生活动能等开展法治教育,不能使法治内容有机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生命元素,激发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生命激情;不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满足学生对法治教育专业化指导的内在需求。

(四)教育活动的应付性,不利内驱力培养

教育活动的形式影响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认知,活动的主持者对活动投入的真实情感影响教育对象捍卫和追求真理的动力。法治教育的氛围不浓郁、活动随意性强、目标不明确会使得受教育者认识不充分,缺乏对法治观念的深刻领会,缺乏入心的理解,进而缺失会心的认可;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认同,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的内在驱动力。

(五)教育内容的肤浅性,导致效果不显

有“深”度方能体现法治的厚重,也才能“刻”在学生心灵中的人生界碑上,成为其生命遵循的标尺和捍卫生命尊严的武器。很多学校没有深刻认识和研究国家《大纲》,进而没有能够落实《大纲》提出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为本位;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以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途径”,没有遵循不同学段的要求进行法治教育,缺乏教育的理论深度,不能以深刻的法治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怀,无法使法治意识成为学生心中流畅的生命情感。法治教育内容肤浅性,导致法治教育活动缺失生活性、实践性、内化性,导致法治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六)教育过程的线段性,缺乏生命温度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拥有生命热情、追求生命价值、肩负伟大使命的孩子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法治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生命激情的互动、生命态度的感染、生命行为的驱动。教育过程不是线段,但在实际的法治教育过程中,受任务型、承接型、应付型等教育思想的影响,法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受到制约。教育过程线段性思维,致使教育者不能站在孩子生命、国家大视野的高度持久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进而导致校园缺少法治教育生态,导致个别学生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激扬。

三、中学法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鉴于一些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要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学校就必须加大法治教育力度,探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的内容和路径,从而达到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的目的。

(一)抓实课堂主渠道,全学科开展法治教育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加强法治教育,首先要抓实课堂。《大纲》指出,“要在各学科课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多学科协同开展法治教育。因此,学校一是要开足开齐国家规定开设的法治课程。二是所有学科要在可以体现法治教育理念的地方,恰当设置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浸润式法治教育。在实践中,各学科备课组需要进行研讨,在具体教学内容中寻找法治教育的切入点,设计课堂活动,提炼教育案例,并将具体的学科案例,编印成“法治教育成果集”。利用多学科课堂教学体现法治教育的初衷,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法律知识不是只存在于思品、政治学科里,它其实包含在几乎所有的学科里;法治意识也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高调,它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都息息相关。

(二)形成专题教育渠道,提高育人有效性

提高对中学生开展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始终是学校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针对从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学生的特点,把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且学生时常会遇到的安全与法律问题总结提炼出来,开展专题法治教育,是提高中学法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良好途径。学校可以针对以下12个专题开展法治教育:牢记安全,珍惜生命;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友善校园;反恐反分裂,爱党爱中华;健康人生我做主,拒绝赌博校园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网瘾,自律自省;用好新媒体,传播正能量;预防信息诈骗,保护财产安全;学习环境保护法,争做环保小卫士;自我保护,智慧防范;履行监护职责,建立和谐关系;家校社区共育,守护青春成长等。这12个专题,可由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学校教师和社会人士根据自身专长负责开展;这些专题的开展,需要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根据学校工作的特点和时段,同时针对中学生问题发生的一般规律,安排相应的教育专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起到预防作用。比如“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友善校园”专题,最好安排在新学期开学后,这个时期一般正是校园欺凌事件刚刚萌芽的时候。学校可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学生和家长“明察暗访”,彻底排查任何可能的苗头或已经出现的细微征兆,把校园欺凌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再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校园欺凌事件的严重性,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正确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三)设计体验式路径,提高学生参与性

法治教育要增強现场感和学生的参与感,就需要开展一系列实践性、体验式的法治教育活动。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容易进一步内化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的积极性也会更强,从而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如在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主题教育中,团委和学生会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戒毒所。当学生看到吸毒者瘦骨嶙峋的身形、呆滞无光的眼神,听到工作人员讲起吸毒者生不如死的生存状态时,学生们很受震撼;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法院,旁听案件的审理过程,并可以组建中学生法治社团,按照法庭的基本样式,组建“青少年模拟法庭”,并邀请法律专业人员给学生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法律的威严和理性。另外,还可以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与情”辩论会等活动,促进学生法律知识的积累和应用;组织学生排演法治情景剧,让学生在情境化、戏剧化的活动中接受法治思想的熏陶。

(四)协同成立共育站,拓展法治教育时空

中学阶段有两个时段需要特别关注,一是中午学生离校午餐午休的时段,另一个就是下午放学之后到家长下班回到家之前这个时段。当前,在实施“双减”的大背景下,许多初中学校都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两个时段学生无人管理的状态。但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课后延时完全由学校承担将大大增加学校的负担;学生在校时间过长,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课后时段学生的活动场所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学校与社会、社区建立共育站,可以成为学生课后的重要活动场所。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融合到课后服务时段,是中学法治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渠道。

(五)开展个性化教育,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在法治教育推进过程中,有十类需要重点关心帮助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同学关系紧张的学生,亲子关系紧张的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特异体质的学生,成绩很好但虚荣心较强的学生,班级中经常被欺负和漠视的学生,存在早恋现象的学生,有网瘾的学生,行为表现不良、与社会有不良接触、有暴力倾向的学生。针对这十类学生,学校需要开展“分类培育,精准指导”的教育方针,逐个建立档案,强化个案专业指导,建立跟踪帮扶制度,增强这十类学生的法治素养,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程显友,广东省深圳宝安中学(集团),党委书记、校长;刘子远,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集团),校长】

责任编辑︱郭鑫超

猜你喜欢

法治生命学校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