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中课堂观察点的选择
2022-06-16刘朋
摘 要 课堂教学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压舱石”。教育督导将课堂观察作为关键的评价环节,旨在寻求凸显“双减”精神的课堂观察点,涉及到课程表、学生作息时间表、学生作业、教师提问学生情况及教师整体上课情况等,构建“原点—改进—整合—创新”机制,助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办学思想、课程改革精神和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有效落实。
关 键 词 “双减” 教育督导 课堂观察
引用格式 刘朋.教育督导中课堂观察点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22(17):19-21.
课堂教学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压舱石”,要始终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一源头要素和关键环节,始终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放在突出位置。为此,教育督导要把课堂观察作为关键的评价环节,重在寻求能凸显“双减”精神的课堂观察点,助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办学思想、课程改革精神和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有效落实。
一、教育督导中课堂观察技术选择的总体思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是学生在校生活的缩影,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学生在学校中是“如何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的场景,同时更能感受到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切期望。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所言:“必须突破(但不是完全否定)‘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1]
教育督导中,课堂观察是督学了解学校教育改革最直接、最可靠、最主要的方式[2]。在这里,督学可以观察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现象、事件与活动,观察到师生的语言、行为、情感表达等信息,进而从“个体—整体”“局部—全面”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师生发展状况。
二、教育督导中必须重视的四个课堂观察“点”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双减”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3]。在“双减”背景下,督学应认识到学校是落实“双减”工作的主阵地,有意识地去选择一些日常中易忽视的“点”,在课堂观课时加以关注,如课程表、学生作息时间表、学生作业、教师提问学生情况,等等,努力去探索学校教育细节中所蕴含的有用信息,进而对学校内涵发展提出适切的建议与思考。
1.观察点之一:课程表和学生作息时间表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4],就是课程表和学生作息时间表中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一般而言,课程表和学生作息时间表是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安排在学校具体实施中的集中表现点,注重各项教育活动之间的均衡性、系统性和发展性,使学校中的人、财、物等有形资源和时间、信息等无形资产得到最优化使用,最终落脚点要放到学生发展上。我们要从课程表和学生作息时间表中观察到学校落实国家规定课程和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的相关信息。一是课程表和学生作息时间表在教室中的张贴情况,尤其是与学校在校园网公示内容是否一致;二是看看课程表和学生作息时间表公布时间是否符合学校教育常规要求;三是课程表中的具体安排与学生作息时间安排是否存在冲突。
2.观察点之二:学生作业
《意见》确定了“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并提出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任务举措[5]。在这种背景下,当督学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的作业情况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观察点。
我们可以设计学生作业检查表(见表1),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作业加以关注。一是可以翻看学生的课堂作业,看看作业是否设计合理、实施到位和批改及时;二是就听课过程中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观察,从中把握学生学习的目标达成情况。比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根据督导学校教学常规的有关要求,就课堂观察做“有意”安排,让同一位督学翻阅同一年级的数学作业、语文作业和英语作业,从而对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作出客观判断。
3.观察点之三:教师提问学生的情况
《意见》重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倡师生互动,实现师生之间信息的有效沟通。为此,学校督导课堂观察评价量表的设计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中心,注重观察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成效等(见表2)。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提问学生情况是对课程改革精神落實最为典型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督导的关注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着眼点加以把握。一是教师给予每个学生提问的机会是否均等。有时我们会发现教师对某个学生关注很多,整堂课下来一直是他/她在回答教师的问题。二是教师留给学生回答的时间是否合理。笔者在参加学校综合督导时,曾对教师上课提问情况进行了简单统计,发现老师一堂课共提问15人次,不过有一位同学却被提问了5次。同时,小组中4个男生靠近讲台位置的男生注意力有些分散,教师对这个学生并没有给予特殊关注,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忽视”,笔者判断这位学生应该是一名特殊学生,教师本应给予特殊关照。
4.观察点之四:教师整体上课情况
2021年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对后续学校减负提质提出了“课堂教学再提质”的新要求[6]。教育督导是要关注学校教师个体的上课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学校教师整体上课情况。
如在某校督导时,结合学校的课程教学理念设置了具有学校课堂特色的个性观察点:(1)教师能否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化,注重单元整体设计,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能否有效实施;(2)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四要素,即“问题情景、合作探究、倾听对话、交流展示”;(3)教师能否注重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关注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及布置。课堂观察数据显示,学校的常规教学规范有效,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关注单元整体设计,对课时目标设定较为适切,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主动性,比较投入,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学校初步实践70分钟长课机制也初见成效,四年级美术、自然学科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能利用教学时间统整、丰富教学内容,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同时,进一步提升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有效性、针对性,强化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和实践。
三、对教育督导课堂观察的进一步思考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借助课堂教学督导结果,构建“原点—改进—整合—创新”机制,促进课堂教学再提质(如图1)。其中,原点为“五项管理”,学校要聚焦国家有关“五项管理”的要求,坚持点面结合,在校级层面上做好中小学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等工作,尤其是要将政策要求转换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学校常规管理中去,致力于实现将管理工作转换为治理效能;改进为“自身优化”,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在落实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校内减负增效机制,探索学校“双减”工作评价体系,形成包括“五项管理”在内的“双减”工作联动机制;整合为“经验升华”,学校要注重经验总结,将落实减负增效工作中形成的有效做法整合起来,形成自身的校本经验;创新为“形成亮点”,学校将校本经验汇总起来,采用组合方式,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校内减负增效机制,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亮点所在。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3-8.
[2] 张岚,杨国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80问[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7:53.
[3][4][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EB/OL].(2021-07-24).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6]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EB/OL].(2021-12-21).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1/53899/.
[责任编辑:白文军]
*该文为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区域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实践研究”(C2022235)、2020年浦东新区重点课题“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评价标准化的区域实践研究”(2020A04)的研究成果BD645508-4FC7-4BB2-8667-AEC881B7CEBB